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时,由于概念混淆,造成解题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对比”解题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的对比 例 1 4千克汽油用去了后,又用去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 学生常误解为: 4-- =2(千克 )。 对比分析:题中的第一个是指 4千克的,它表示分率,即把 4千克汽油平均分成 4份,用去了其中的 3份。而第二个表示的是具体数量,因为后面带有重量单位千克。因此题中的“”和“千克”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把表示分率的也当作具体数量进…  相似文献   

2.
倒过来思考     
一桶油,第一次用去全桶的3/7,第二次用去余下的1/4,还剩下18千克。这桶油原来重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分数(包括百分数,下同)应用题中的对应数呢?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堆煤,用去15吨,占总数的3/5,还剩下10吨。因为用去的15吨相当于这堆煤的3/5,所以,15吨与分率3/5相对应,我们把这两个数叫做对应数。很明显,10吨的对应分率是(1-3/5)。  相似文献   

4.
理解掌握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对应关系,就初步具备了独立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一、区别具体的数量和它对应的分率。先看下面的例子:1.一段花布长12尺,做衣服用去3/4,用去多少尺?12×(3/4)=9(尺),答:用去9尺。  相似文献   

5.
审定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教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学会用“审·定·对·解”四步走的方法去解答,收到了良好效果。“审”就是审题。遇到一道题目,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搞清题目的事件、情节、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审题可按“读”(读题)、“画”(画记重点)、“抽”(去掉枝叶,抽取主干)、“讲”(讲题目实质,讲已知什么条件,要我们求的是什么问题)的步骤进行。“定”就是确定单位[1]。一个含分率的应用题,都含有一个单位[1]的量。用分析的办法,寻找、确定题目数据里的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我们让学生定单位[1]的办法,是根据与分率有关的关键词语去分析、确定。例如: “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了多少块砖?”题中“盖房用去3/5”是什么意思?用去了谁的3/5呢?抓住与分率3/5有关的这一关键词语去分析,很快就可以确定出砖的总数“40000块”,是单位[1]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高年级会经常遇到一些条件中含“比”的应用题,如: 例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7,第二次用去8.5米,这时用去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比是9:5。这限铁丝全长多少米? 例2.王老师买来钢笔和铅笔的数量比是5:3,若将15支钢笔换成铅笔,则它们的数量比是5:7,问王老师原来买钢笔和铅笔各多少支? 如何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把“比”转化成  相似文献   

7.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现介绍两种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例 :一根铁丝 ,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25多 1米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13多 3米 ,正好用完 ,问这根铁丝有多长 ?分析 :求铁丝全长 ,应知道铁丝的一部分长度 ,及其所占全长的分率。用一般画图方法 ,不易看出这两个量 ;可采用下面方法 ,就很容易找到它们 ,这种方法叫“量往一块凑”,即把具体数量在图中集中表示 ,如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 ,具体数量为 3+ 1=4米 ,它所占全长的分率为 1- 25-13=415,因此可解为 ( 3+ 1)÷ ( 1- 25- 13) =15米。答 :这根铁丝全长为 15米。…  相似文献   

8.
师: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一根铁丝长4/5米,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3米。(学生独立思考并画图)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图展示给大家。 生1:  相似文献   

9.
分数应用题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为突破这一重、难点,用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地办法.而且通过线段图的分析,其解法可有多种.例1 小红家买来大米和面粉84千克,其中面粉是大米的2/5.大米和面粉各买来多少千克?首先,根据题中条件画出线段图:(1)从图上看出:在84千克粮食里,大米有5份,面粉有2份,一共是7份.用比例分配方法可得:①总份数:5+2=7②大米的千克数:84×5/7=60(千克)③面粉的千克数:84×2/7=24(千克)(2)从图中看出:84千克的对应分率是(1+2/5).可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列式:大米:84÷(1十2/5)=60(千克)  相似文献   

10.
对应法。大部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一个具体量对应着一个分率 ,这种关系叫对应关系,找对应关系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运用对应法的关键是找出具体量 的对应分率。例1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5,第二次取出20千克,桶里还剩28千克 油,全桶油重多少千克?把全桶看作单位“1”,第二次取出的油和剩下的油共重(20 28)千克,对应分率为(1-25),因此这桶油为(20 28)÷(1-25)=48÷3 5=80(千克)。图解法。即用符合题目条件的草图,帮助找出对应分率的方法。例2光明玻璃厂十月份生产玻璃20000箱,比九月份多生产了13,九月 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相似文献   

11.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是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与巩固这部分知识,期末总复习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和组织好应用题的复习形式、复习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一、知分率,懂结构用分率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条件说出各种相关量的对应分率和数量关系式。如采用边问边答的形式进行复习,同时用电脑逐步显示。(如下表)条件数量关系式已经用去全长的35六月份捕鱼比五月份多捕25%花布比白布短10%全长→1已用去→35剩下→(1-35)全长×35=已经用去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听课中,教师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 甲乙两数的比是3:4,乙数减甲数得10.5,乙数是多少?(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04页) 绝大多数学生是这样做的:画图: 先求出:甲乙两数的对应分率分别是3/7与4/7。然后求出:10.5的对应分率是4/7-3/7=1/7  相似文献   

13.
周唯 《辅导员》2014,(8):28
正又到思维拓展课了,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选择题: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4米.哪一次用去的长?A.第一次用去的多一些B.第二次用去的多一些C.两次用去的一样多D.无法确定一拿到题目,小亮就站起来大声说:"我选B,因为题中说‘第一次用去1/4',那就说明第二次用去3/4,很明显,第二次用去的多。"听了他的回答,我的脑子开始飞快运转起来,他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可我总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经过反复地读题,我恍然大悟,站起来反驳小亮:"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两次就把这一根绳子用完了,因此我们无法判断第二次的长短。假设这根绳子长1米,那么两次用去的同样多;假设这根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那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对那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超重要作用的例题,必须十分重视,认真设计,讲究教法。例如,第九册第5页例2,教学时,必须从分数的意义入手,恰当地讲清“标准量”(单位“1”的量)、“分率”、“单位1”、“对应”等概念,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以达到学会一个例题,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例2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  相似文献   

15.
一、分率与数量的比较当学生初学分数应用题时,不容易区分什么是分率,什么是数量,容易将题做错。如:一根铁丝长40米,第一次剪去38,第二次又剪去38米,还剩下多少米?解这道题时,学生往往误解为40×(1-38-38)=10(米),把“38”与“38米”混淆了。所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别清楚“38”是指把40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3份,即40米的38,“38”表示分率;“38米”表示1米的38,是一个具体数量。“38”和“38米”主要区别是看它们带不带单位。求还剩多少米,正确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当学生初学分数应用题时,不容易区分什么是分率,什么是数量,容易将题做错。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后,龙老师出了以下三道题:1.一根1米长的钢管,第一次用去它的3/10,第二次用去3/10米。哪一次用去的多一些?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的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总是直接或间接,明显或隐蔽地互相联系着,把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种种联系与把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展现出这个思维过程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具、学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明朗。例如:一桶油第一次倒出60千克,第二次倒出余下的1/7,第三次倒出全桶的1/2正好倒完。求这桶油原来重多少千克?学生初次遇到这道题,总想从对应关系入手,找到60千克相当于全桶油的几分之几。但是,他们从题找数是很难找到这个对应分率的。怎么办呢?老师只要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如下图),  相似文献   

19.
【题目】甲、乙两名采购员同去一家饲料公司购买两种饲料。两次饲料的价格有变化,两位采购员的购货方式也不同,其中,甲每次购买1000千克,乙每次用去800元,而不管购买多少饲料。设两次购买的饲料单价分别是m元/千克和72元/千克(m、n是正数,且m≠n),问哪一个采购员购买的方式合算?  相似文献   

20.
[题目]甲筐苹果比乙筐苹果多14千克,甲筐卖出4/7、乙筐卖2/5后,两筐剩下的苹果重量相等。原来甲乙两筐苹果各多少千克? [一般解法1]统一单位“1”解答。题中“甲筐卖出4/7、乙筐卖2/5”中的两个分率单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