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小说本体的角度 ,论述了郁达夫小说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不确定性 ;郁达夫小说文本的表层符号和深层符号所指 ,揭示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其不确定性特征是作家的创作指向和审美趣味共同影响的结果 ,同时读者的介入也促使了小说文本不确定潜在意向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20年代初,郁达夫以一部《沉沦》震动文坛,对郁达夫小说的研究也从此展开。从这时开始直到本世纪末,对郁达夫小说的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这里,我将这段历程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回顾评述:20-40年代为郁达夫小说研究的第一个时期;50-70年代为郁达夫小说研究的第二个时期;70年代末至今为郁达夫小说研究的第三个时期。下面我将分段对这三个时期的郁达夫小说的研究状况进行述评。本世纪20-40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在文化领域中各种思潮、观念、美学法则、文艺标准等等也在这片古老、充…  相似文献   

3.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4):12-14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情欲意识上的复杂关系.笔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言情小说尊情重欲的情欲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中的"性不洁观"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中国古代小说情欲意识的积极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古代的这种情欲意识融入其极具现代性的情欲意识结构中.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3):16-18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价值意识上的复杂关系,本文作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无疑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中言情小说之以个人价值为导向的价值观念支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以家国等社会集群为导向的价值观念主潮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积极的价值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之融合到其以自我为导向却又富有开放性的现代性价值观念结构中,使之具有了新的面貌与风采.  相似文献   

5.
随着历史的发展 ,我们对郁达夫作品中的性爱描写要进行再认识。首先 ,人们对一些性行为的态度变化应该影响到对郁达夫作品中某些性爱描写的认识。其次 ,我们把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与他本人的散文、日记等联系起来考察 ,又可以发现其小说中的有些描写实际上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最后 ,再把郁达夫的作品放到性爱文学作品的历史长河中看 ,可以看到郁达夫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时显得难以把持 ,但仍在展示生命的内蕴上提供了丰富的景观 ,寄寓着创作主体对人类生命内在的某种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小说主人公是以病态形象走上文坛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的。“零余者”,“孤独者”、“神经质”、“畸形人”、“自卑狂”——郁达夫这样命名他笔下的人物;体态憔悴、黄瘦、孤独离群、酷爱自然、忧郁悲怨、而又愤世嫉俗,结局或自杀、或性变态,或更加穷愁潦倒——这是郁达夫小说主人公的典型特征。对这样一些病态人物,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小说主人公病态产生的原因是深深的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有大量关于月亮和香气的叙写。月亮作为自然的代表,迷香作为爱欲的化身为我们标示出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转向,共同呈现出郁达夫潜藏的隐逸气质。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范式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简而言之,他早期的作品往往展示出主人公强烈的焦虑,既包括个体爱情、性欲的焦虑,也包括对国家前途的焦虑,其代表作是《沉沦》;他中期的作品由于理性的日常生活叙事介入文本,原先那种大胆的自我暴露以及强烈的焦虑逐渐有所抑制,这以《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代表;直至《迟桂花》等作品出现,郁达夫小说中作为美学价值来源之一的焦虑感实现了美学意义上的化解,其创作趋于成熟,风格亦趋于平和。对郁达夫小说美学范式转变的分析有助于在一定的框架内全面认识和评价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末期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具有讽刺韵味的小说,这些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整治腐败现象加以有效揭露,之后这类小说内成为谴责类小说,具有一定的谴责含义,我国著名作家鲁迅认为这种类型的小说主要是为了迎合群众们对当时政府统治事务不满的心理而出现的,因此,大量的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争先发表,促使清末的小说种类丰富起来,也使得清朝的官场黑暗现象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也为今天我们对清朝官场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一个格外关注女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将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归纳为“妖冶放荡型”和“柔慈博爱型”,并结合郁达夫的生平家事,指出郁氏小说中女性形象是与其幼年家庭的三个女性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小说是“江南女子”,不是“关中大汉”。他笔下的人物多如水般柔弱,他笔下的景物也缺少苍凉非怆。可以说,多愁善感的病态文人、如醉如痴的书虫、细腻清丽的自然景物以及性的压抑是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因子,由此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格。虽然不能说郁达夫小说是浙西文化熏陶下所产生的作品的必然模式,但至少可以说郁达夫小说是属于浙西这块土地的。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小说,几乎每一篇都流露出忧郁、苦闷、感伤的情调.形成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情调固然有客观原因,诸如社会、民族、政治、经济、爱情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其特有的一些主观原因.主要从思想方面和艺术方面揭示其主观原因,并对一些错误评价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中刻划了不少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是知识者的形象.由于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思想情绪.郁达夫小说中的知识者形象已自成系列,他们已形成了沉沦者、零余者、隐逸者三个形象系列。本文拟对这些形象系列作些概括和分析。沉沦者形象系列主要出现在郁达夫早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李广军 《文教资料》2006,(30):168-169
具有诗人气质的郁达夫,其小说的体裁也突破了传统的规范,显示散文化的趋向:情节淡化,人物随意搁置。因此,他的小说抒情特质也就与众不同,本文就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小说的抒情特质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郁达夫小说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郁达夫小说创作宗旨、创作对象和创作原则出发,对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开展分析,阐释了造成郁达夫这种文体风格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我国“五四”以来文学史上一位才情卓异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提起郁达夫,人们首先会想到他那“惊世骇俗”的小说——《沉沦》.可以说,郁达夫首先以其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几乎在创作小说《沉沦》的同时,他也开始写散文.到了三十年代,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为人称颂.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性极强的作家。特定的时代造就了郁达夫,同时也造就了他的独特的浪漫主义小说。他作品中的“自我”形象是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提炼而成,是郁达夫精神世界的间接表现。表现手法上的大胆、直率也是郁达夫率真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高志  赵静 《现代语文》2006,(12):57-58
郁达夫是一代小说宗师,不仅由于他的主情浪漫主义风格,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创作中蕴涵的个性自由、自我忏悔以拯救内在生命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可具体归纳为善恶意识、忏悔意识和救赎意识,这三大思想意识在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轨迹体现了其对内在生命的执着和精神的终极追求,这三大意识也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小说是“江南女子”,不是“关中大汉”。他笔下的人物多如水般柔弱,他笔下的景 物也缺少苍凉悲怆。可以说,多愁善感的病态文人、如醉如痴的书虫、细腻清丽的自然景物 以及性的压抑是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因子,由此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格。虽然不能说郁达夫小 说就是浙西文化熏陶下所产生的作品的必然模式,但至少可以说郁达夫小说是属于浙西这 块土地的。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的小说注重情欲表达,忧郁又是其抒情基调之一,也是他小说引起争议的一个热点。在对于忧郁的表现和利用上,郁达夫都有其别出心裁的设置。通过对忧郁在小说中的表现及其分类、忧郁的形成原因、忧郁的治疗、忧郁的书写力度等一系列问题加以剖析,以此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忧郁进行整体观照,体味其人性中处于弱势的一面的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