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ISC模型是美国学者查尔斯F.博伊德研究构建的孩子及其父母的四种行为方式类型,认为孩子的天性各不相同,父母施教的方法也应不同。对于我们当前忽视孩子天性的超理想化和非本性化的家庭教育方式无疑进行了批判,启示我们在了解孩子、了解父母自己行为方式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冲突,调适家庭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家教误区与教师职责阎春英银川市新城一小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仍存在着许多误区,可归纳为以下主要类型。1.管束过严型。一些家长脱离孩子年龄、身体、心理发展实际,过于严格地管束孩子。孩子放...  相似文献   

3.
温强 《华章》2007,(Z2)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奠基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配合的结果。笔者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人格是由其生存生长的环境所造就的。一个孩子生活在什么家庭,家长的素质、家庭人际关系、家长教育方式等,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性格便一天天开始形成、趋于定型、逐渐达到成熟。而其中家庭教育方式是造成未成年人人格差异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便于我们调整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健康的家庭教育功能,力求塑造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1)民主型: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家长与孩子基本建立起比较平等的关系,父母尊重孩子,孩子的聪明和个性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孩子具有…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这些信息无疑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学生从家庭接受信息比学校来得及时,更强烈。如果仅靠学校教育,显然会滞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将学生的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十分必要,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明白,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有直接联系;而失足青少年与家长的娇生惯养、作风不正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起于母胎,终于坟墓”,既是各种教育的起点,又是各种教育的归宿,谁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从而达到培养优秀儿女的目的,都是天真的幻想,丢了家庭教育,若干年后,可能会在孩子身上欠下一笔难以偿还的“父母债”。作为家长应具备了解孩子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指点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据分析,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划分四大类:情感温暖型、过分干涉保护型、矛盾型、放任型。在四种父母教育方式类型中,放任型父母的孩子学习问题最多,违纪和攻击性行为方面问题最多,在情绪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方面放任型和过度干涉的父母的孩子问题多。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等方面的不同,也给家庭教育孩子的观念带来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家长角色不同,家庭教育侧重点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以及对孩子评价方向不同.了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学习.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沉默教育也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和良好的教育方式。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以及面对亲子之间的冲突时,都可以适当地运用沉默来教育孩子,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人绝对是受益一生。世界上有很多类型的家庭教育,它们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其中美国的家庭教育方式被认为是最成功之一。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比较,有利于改善自身的不足,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不只靠学校(或幼儿园)教育,还要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的孩子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影响,结果也不同。一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突出表现是爱护过度,压制了孩子的动手欲望,滋长了孩子过分依赖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李玉莲 《甘肃教育》2011,(14):24-24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履行法律.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孩子。”我国古代也流行过“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们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生育、养育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应该使父母懂得。在社会面前。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一)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比较由于教育目的、观点、内容、方式、方法的不同,其结果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美国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1)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个性,积极鼓励、引导孩子大胆设想。因此,美国孩子具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夏红恒 《师道》2006,(1):16-17
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在我看来,孩子的学习风格可以分成四个类型:认知型、模仿型、逆思型和开放型,每一个类型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这些个性是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决定的,家长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这些个性,并顺着个性引导孩子,让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以朋友方式对待认知型孩子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他在平时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争辩,喜欢追问事情的来源,学习比较主动,但比较固执,常常不理会别人的感受。这类孩子比较适合美式教育,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观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而且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也起着决定作用。那么,作为家长.面对学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呢?笔者根据自己实践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刘兴才 《今日教育》2004,(11):41-4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成“风”的弊端.提出了家庭教育应当以“望子成人.成才”为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法上.强调家庭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浓厚的兴趣、独立的意志和意识、创新精神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从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祁爱玲 《学周刊C版》2020,(13):175-176
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共同保障其健康发展。相较于学校而言,孩子在家庭中更能够展现出真实的一面,也更容易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然而,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孩子的个性品质、人格和素质结构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我们应该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先进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本文将对当前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探索走出家庭教育观念误区的有效方法,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素质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人格品质形成的趋向。《歧路灯》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母亲王氏与父亲谭孝移对儿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显示了作者关于家庭教育的观念,是我国古代比较成熟的一部家庭教育小说。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正常发展的基础。中西方一直都很重视家庭教育,由于国籍的不同、生存环境的不同,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教育观念也有很大的区别。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强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54):7-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中父母属于重要的教育引导者,对于孩子日后的性格养成以及智力发育、行为习惯养成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同,特殊群体隔代家庭教育也在不断涌现,由于隔代家庭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研究探讨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相关原因,并分析针对问题如何有效改善,提出隔代家庭教育的科学管理对策,希望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的实践困境需要原因探讨。家庭教育生态理念,可以比较全面分析家庭教育的系统要素,把握要素影响的内在机理。根据与个体的互动频率和密切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家庭教育生态包括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包含家长的道德素质、知识素养、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孩子的教育融合等要素;中观系统包含亲子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状态、家校合作关系、家长教育供给等要素;宏观系统包含文化、社区、制度等要素。不同要素构成不同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家庭孩子的成长。家长学分银行建设是家庭教育生态观的实践探索,既有物化的成果,也有理论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沙拉 《教师博览》2011,(7):44-45
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爱要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一、爱孩子需要学习——追求高质量的爱爱孩子是情感,是天性,但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每个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孩子的真谛和技巧。在家庭教育中,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前提。但爱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爱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