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桂小丽 《教师》2013,(31):87-87
叶圣陶有言,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丰富的生活是作文无穷的源泉,但这源泉并不一定能喷涌而出,汇流成溪,如果有适当的引导,可使文章水到渠成。作文是一种生活活动,是同日常生活相连的活动.是同人的成长相连的活动,是一种儿童自身文化的创生活动。  相似文献   

3.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来源于生活,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4.
张彩娟 《考试周刊》2012,(83):53-53
叶圣陶曾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淌不歇。"诚然,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生活则是作文不竭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文章的一切材料,都来源于生活,积累于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描绘生活,再现生活。因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也就是说.学生的习作应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表达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藏。我们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不断发现。开掘生活信息之源,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作文素材.才能让他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入手。有人说,生活是语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7.
提起写作,一定得提生活,上至文人学者,下至初学孺子,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其中叶圣陶先生总结得最为精炼,他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这么简单的道理,任谁都明白。可是,生活在哪里呢?小时候,泥巴里有我们的生活;蚯蚓里有我们的生活;溪  相似文献   

8.
朱慧 《生活教育》2010,(12):66-67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积累的再现。没有一种教学像作文这样,对生活的粘连要求如此之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停。" 生活是作文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情感的积累,表达当然会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9.
一、自主感悟,闪现灵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取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一、观察生活,引入源泉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要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一、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学生怕写作文,一是心理问题,二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能力欠缺。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深入观察和了解生活,给他们创造积累素材的机会。只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一、自主感悟,闪现灵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之不尽。”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就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重视生活实践,体验生活的所有,挖掘写作的源泉。而作文教学上运用实践法,在这一方面上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继而形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从课标和叶老的话不难看出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素材,并能及时有感而发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为生活服务。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呢?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的习作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丰富  相似文献   

19.
苏岱 《阅读与鉴赏》2006,(12):62-72
经常有同学抱怨生活单调。作文没事可写。其实不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他告诉我们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的点滴琐事,积少成多。就能汇集成章。  相似文献   

20.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一生动的比喻,贴切地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但是大多数同学还是觉得中学生活太平淡,每天从家到教室,两点一线,就像一杯白开水,有什么值得写的素材?这里就需要弄懂一个道理,知道生活是源泉是一回事,怎样把生活的源泉转化为文章的溪流是另一回事。而要解决后一个问题,我认为必须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