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6年3月、5月、8月、10月对青岛市棘洪滩水库进行了4次浮游植物群落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调查,使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等指数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79属107种,棘洪滩水库的优势种群为硅藻-隐藻型,主要优势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针杆藻(Synedra sp.)和舟形藻(Navicula sp.)。夏季,入口处小型黄丝藻随外源水引入水库并成为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9.92×105个/L,入口处夏季最高,受外来输入水的影响波动较大;出口处秋季最高。出口密度明显低于入口。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2.78。  相似文献   

2.
依据2007年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监测数据和资料,分析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特点。共检出3门类43属114种。丰度范围在0.18×106~19.9×106cell/m3之间,平均值为3.79×106cell/m3。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多,多样性指数的时空变化较大,均匀度则较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综合分析表明,大亚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优势种密集,水体遭受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3.
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东省江门市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自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通过每月中旬对沙河水库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隶属于6门,其中绿藻门有27属,占总数的42.19%;硅藻门有19属,占总数的28.13%;蓝藻门有13属,占总数的21.88%;甲藻门、裸藻门及金藻门共占总数的7.81%。常见的优势种主要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limneticus)、隐球藻(Aphanocapsa sp)、栅藻(Scenedesmus sp)、光角角星鼓藻(Staurastrum muticum)以及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型(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分析结果表明:大沙河水库种类组成变化总体呈现"冬季以蓝藻门、绿藻门为主;春季绿藻门、硅藻门增多;夏秋季节以蓝藻门为主"的季节变化规律,其浮游植物丰度范围为(0.02~1.74)亿cells/L;蓝藻自春末到冬初大量繁殖,并且常年在丰度上占有优势,冬季常出现蓝藻水华;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丰度变化与水温(R=0.383)、叶绿素(R=0.373)和氨氮(R=0.225)呈正相关,与总氮(TN)呈负相关(R=-0.243)。  相似文献   

4.
按季节对成都市东郊大气颗粒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在2008年至2009年进行了为期一年(样本数n=49)的测定分析。研究表明,成都市东郊大气颗粒物中PAHs总浓度为81.11ng/m3,以中环或高环为主,分别占总PAHs的36.5%和60.0%,季节变化呈现冬季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低的特点,颗粒物中PAHs的来源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5.
1961年至2007年东北地区水分盈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与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1年-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蒸散量,进而计算水分盈亏量,对水分盈亏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与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地区10年际全年、春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以亏缺为主,夏季以盈余为主,东北地区全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都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4.2mm/10a、-3.4mm/10a、-2.2 mm/10a、-0.7 mm/10a;春季呈弱增多趋势,其速率为7.5 mm/10a,东北地区有逐渐变干的趋势.从地域分布看,有2/3的地区呈下降趋势,1/3的地区呈上升趋势.对各气象因子与水分盈亏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水分盈亏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其次是温度.当温度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当降水量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由此可见,温度的变化对冬季的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降水的变化对夏季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受水分亏缺影响,干旱频率增加、区域扩大,粮食生产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0年1月对东江干流水体51个点进行的浮游植物及其群落结构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状况,分析了河流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并据此评价了东江干流水体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干流水体中物种丰富度中等,个体分布较均匀,共有浮游植物7门83种(包括2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38种,占所有物种数的45.78%,其细胞生物量占总浮游植物的53.99%;主要优势种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菱形藻(Nitzsch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浮游植物的密度分布不均匀,其中下游显著大于上、中游,且主要密集于下游的东莞市和惠州市江段水体;东江干流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为一致,上游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稳定性较下游略高;以多样性指数为指标对水体作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位水体营养化程度不高,水质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主要河道浮游植物类群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春季(4月13日-4月22日)和夏季(7月10日-7月19日)对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道进行了两次调查。对不同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入湖河流优势属主要有针杆藻(Synedra sp.)、隐藻(Cryptomonas sp.)、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脆杆藻属(Fragilaria sp.)和舟形藻(Navicula sp.)等;出湖河道主要优势属有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栅藻(Scenedesmus sp.)、隐藻(Cryptomonas sp.)等。夏季入湖河道优势属有针杆藻(Synedra sp.)、十字藻(Crucigenia sp.)、隐藻(Cryptomonas sp.)、裸藻(Euglena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等;出湖河道优势属有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栅藻(Scenedesmus sp.)、隐藻(Cryptomonas sp.)、针杆藻(Synedra sp.)等。太湖流域河道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春季要高于夏季,电导率、总磷、总氮、总悬浮物浓度、高锰酸钾指数和硝态氮与河道内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有总悬浮物浓度、总氮和电导率,夏季则主要是高锰酸钾指数、硝态氮和总氮浓度。  相似文献   

8.
PM_(2.5)季节平均质量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春季(52.4ug/m~3)秋季(58.5ug/m3~)冬季(96.6ug/m~3)。在PM_(2.5)中占质量混合比为41.759%-61.141%的SO_4~(2-)是大气颗粒物PM_(2.5)的主要离子组成。  相似文献   

9.
青海乐都大地湾国家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青海乐都大地湾国家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提供湿地鸟类管理依据,于2018年4月、7月、10月及2019年1月采用样线及样点调查法对湿地公园内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目35科84种,其中湿地鸟类28种。分布有非雀形目鸟类41种,占鸟类总种数的48.81%;雀形目鸟类43种,占51.19%。在鸟类各居留型中,旅鸟32种,占38.1%;留鸟20种,占23.8%;夏候鸟19种,占22.6%;冬候鸟13种,占15.5%;东洋界2种,占2.4%;古北界9种,占10.7%;属两界广布种73种,占86.9%;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6种,省级保护鸟类8种。对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的多样性、均匀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指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均匀度指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2012年~2016年的夏季在防城港湾连续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分析了防城港湾海水营养化水平及其与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防城港湾近5年的营养指数E从时间上的变化为2013年(3.80)2012年(1.76)2014年(1.73)2016年(0.41)2015年(0.28);空间分布整体呈由北向南、从湾顶向湾口外逐渐递减,西湾比东湾高的趋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从时间上的变化为2015年(2.57)2012年(2.26)2013年(0.77)2014年(0.55)2016年(0.53);对防城港湾营养状态水平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曲线回归分析时,其相关性不显著,根据调查数据分析,防城港湾近5年的N/P值均值都小于Redfield比值,N含量水平长期处于相对缺乏状态,N、P比例失去平衡可能是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与营养水平之间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