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今大城市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尤其是女性,隐私意识空前强烈,这里面大众媒体的反复倡导和传播功不可没。但同时,公民的知情权也日益扩大,当知情权包括个人的性信息等隐私内容时,就会产生冲突。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大众媒体。于是,矛盾产生了。一方面,如果新闻带有明显的公共利益性质,此时公众的知情权是否高于公民的隐私权?另一方面,一些与公共利益关系不太大的涉及个体的新闻,如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往往带有大量的隐私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是否没有边界?  相似文献   

2.
陈亮 《新闻实践》2002,(4):55-56
在新闻报道中,隐私已经成为有意无意要触碰到的问题。人们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却又堂而皇之地去窥探别人。隐私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媒体的卖点,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也作为一个附加产品带给了媒体。从法律上说,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隐私的内容包括了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只要未经公开,被采访人不愿公开,披露的信息都构成隐私。一方面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是否从事与社会利益无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和支配,同时个人生活信息,如家庭成员,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3.
隐私一词,英中对应的词是privacv,乃从private演化而来,意指与他人无关的私人生活范围:我国有学认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隐私主要包括公民的通信、日记、私人件、电话、财产状况、健康状况、生理缺陷和残疾情况,以及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情况等。隐私权,就是公民享有的不公开这些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无关的私生活信息的权利。但近年来,媒体不当披露他人隐私、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时有发生,给当事人的心理、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有损媒体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4.
新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借助媒体传播信息和意见的自由,构成公民、记者和媒体的法定权利。 媒体发表新闻与意见不受约束,当然是自由的,但不能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他国的名誉,否则应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审判。 在民主国家,媒介防止煽动、诬陷或辱骂性言论,对他人的名誉和世界和谐有新贡献。是各国媒体公认的义务。 西方少数媒体及记者对中国的振兴。不断释放诽谤、污蔑与猜疑的信息,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诋毁中国,是他们遏制中国发展惯用的伎俩。 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表明,新闻自由作为国际报道的严格规范。是各国新闻界的行为准则。 国际报道涉及他国的主权和尊严,各国记者只有相互尊重彼此的制度、民族权益和文化,才能形成新闻自由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5.
刘金林 《中国记者》2018,(1):115-117
执法活动中媒体跟拍经常涉及公民的隐私、肖像、名誉等。媒体跟拍不同于执法行为,也不同于普通采访,其具有的特殊性容易导致与公民权利出现冲突。为防止侵权,媒体跟拍中应把握基于社会公共利益、价值平衡、遵循必要性、强化法治思维、坚持"疑罪从无"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杨杰 《四川档案》2012,(1):8-11
档案信息中包含有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我们只有在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树立隐私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区分隐私信息与档案信息的关系,正确理解公共利益下的隐私权益,清理档案信息工作中与隐私权益相悖的相关规定,加强对上网档案信息的鉴别、维护等措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与信息保密从来就是一对矛盾体,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国家秘密的生成必须是合法的,如果国家秘密并未涉及大部分公民的利益,就不能打着国家秘密的旗帜限制新闻报道和信息公开,即便在战时非常态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应该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兼顾到媒体的传播权和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视节目已成为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对其进行先进文化和知识的良性传播。随着电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日益兴盛发展,电视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这种影响在少年儿童的成长方面表现得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传统的报刊、书籍而言,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中的电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媒体传播者,覆盖面广,受众没有门槛。向受众提供媒体传播的媒介是主持人,他们直接面对观众,以语言为辅佐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他们语言的质量会最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与受众接受信息的程度。对于受众而言,他们具有特殊意思的示范性、权威性,在社会文化、舆论、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与报刊和广播比较起来,电视以视听兼备、图文并茂等诸多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影响最大的媒体。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能带动、甚至引导和引发种种社会思潮,从而影响整个社会。中国电视法制节目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就是中国的广大公民法制意识日强、社会文明程度日高的历程。电视法制节目应运而生 电视法制节目是随着新旧经济秩序相互交错、人们传统的道德思想受到极大冲击的社会形势应运而生的。一方面,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种深刻变化给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  相似文献   

11.
媒体对恐怖活动的报道造成社会恐慌,越是在信息自由的社会,恐怖分子越是容易利用媒体,法律对消息来源无条件的保护可能有利于恐怖信息的自由传播.面对这一潜在乃至现实的危险,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信息自由的法律,以在依法保障公民享有信息自由权利的同时,有效防止法律可能给社会安全带来的恐怖威胁与灾难.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电视媒体的灵魂文化创新是电视媒体的使命和职责,更是电视媒体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媒体的发展与壮大,更好地履行各种社会责任。电视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及时、画面直观形象、传播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但也有线性传播、转瞬即逝、保存性差等不足之处。因此,扬长避短是电视媒体创新的黄金法则。  相似文献   

13.
闫淑萍 《晋图学刊》2012,(1):34-36,47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将公民档案信息与隐私信息比较分析并对其内容进行分类,重点论述了网络环境之下个人信息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已经进入以社交媒体等应用为主的一种新的互联网发展阶段,具有开放性的社会结构、共享性的服务方式、互动式的网络管理、协作化的共创模式等特征.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新变革,人际交往的新变化,对社会组织建构、社会治理带来了新冲击与新问题.网络空间治理需要从政府、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公民和公民各种形式的自组织,坚持"依法治网,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形成网络空间治理"三维一体多元共治"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税收宣传依据科层管理制逐级负责。媒体的发展为税收宣传提供了便利,税收政策、税收知识得到传播,但受识字率、媒体发行量和政局动荡的制约,其宣传效果有限。媒体虚假信息的存在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判断。依法治税不能仅强调纳税人的义务,权利义务不对等是对民生的漠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借助微博、博客、论坛等多种媒体平台自由的发表意见、传播信息。由此,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应运而生,即由公民进行新闻制作和信息发布的公民新闻。公民新闻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媒体对于新闻传播的垄断和控制,然而由于公民新闻自身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之处,也引发了诸如虚假新闻、道德失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众媒体在被赋予重要权利的同时也对公众承担了一定的义务,其中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等,是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府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冉昱 《传媒》2004,(7):38-39
作为目前最为强势的媒体,电视这个以电子为载体的媒体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突飞猛进的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比翼齐飞.网络的核心技术表现就是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及传递.网络的出现对电视媒体而言,代表着传播技术上的一次革命,与信息革命对社会造成的深刻影响一样,网络技术的运用也给电视媒体带来了许多变化,并呈现出明晰的互动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西方社会责任理论引入中国以来,在解读中国电视媒介现实问题时产生了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困境,对公共利益的诉求使得人们对责任理论提出过多的理论和现实期盼.在分析中国电视现状格局时,存在政府、电视台、广告主和受众等四种利益博弈,公共利益和媒介责任总是被放在一起探讨.社会责任理论在提出和发展后,其理论本身并未明确提出媒体的责任在于维护公共利益,而且,传播领域公共利益的实现在于整体制度安排而不是诉求于媒体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化浪潮席卷全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平民化体现了电视媒体开始从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然而其模式仍以商业化娱乐模式为表征。在2005年平民化娱乐节目对受众市场产生更大影响的今天,如何在和谐与发展中处理好以下问题,也是广播电视的责任和义务。平民化不等于低俗化电视传媒是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特殊传播机构,这就要求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