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揭示课题1.出示标本,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一只什么鸟吗?麻雀这种鸟体态并不优美,羽毛也不漂亮,叫声更不是那么清脆悦耳,它只是一只平常的小鸟,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然而就是在这种普通的小鸟身上,却发生了一段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麻雀》.(板书:麻雀)2.揭示教学目标(略).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记叙的是发生在哪几个动物之间的事情?板书:猎狗 小麻雀 老麻雀2.教学l、2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2.
《麻雀》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猎狗看见了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奔过来想吃它。这时,老麻雀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朴实的教学课例,却是真正的语文课。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既得意又得文。就是既要读懂课文的意思,又要掌握课文当中的语言文字。不能把阅读课上成理解课,要在读中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师:今天,我们学习现代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文章——《白杨》。(说完,板书课题。“)白”字上宽下窄;杨”字右边“横折”的“折”,就是第一个折,要长一点,不然,就像短脖子的企鹅,很难看。(笑声)大家把课题写一遍。(学生写,师巡视,表扬了两位写得规范的学生。)看了课题,你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什么问号?生:白杨有什么特点?(师肯定学生提得好,在课题的…  相似文献   

4.
来稿摘登     
《小麻雀》的主题《小麻雀》主要是描绘小麻雀遭受多次摧残的悲惨形象,是一篇写物的散文,因此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没有一个涉及有关人生的重大主题,这种见解显然失之偏颇。《小麻雀》尽管满篇写的是“物”,但作者却将这一“物”人格化了,作者正是透过小麻雀的不幸际遇,塑造了一个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弱者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师(:板书:小)这个字,念——生:xiǎo。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生念不出。师注音:zhuī)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生:què。师:雀字,从“小”,从“隹”,可见,雀是一种怎样的鸟?生:小鸟。生:一种短尾巴的小鸟。师:对。这个“雀”,我们一般指的就是麻雀。麻雀,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吧?在你的印象里,麻雀是一种怎样的鸟?(师在黑板上添“看”字。师生讨论对麻雀的印象,最后引出课题)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6.
校园绿树的树枝上,站着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一会儿,小麻雀们飞到草坪上蹦蹦跳跳。“小眯眼”眯起小眼睛,盯住了几只小麻雀,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今天的作文课上,程老师将要指导大家学写“麻雀作文”。嘿!多新鲜的富有创造性的作文样式。不知怎的,“小眯眼”看到眼前的小麻雀,感到格外亲切、可爱。“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望着黑板上画的几只小麻雀,望着微笑地站在讲台上的程老师,兴致勃勃地等待程老师拉开学写麻雀作文的帷幕。“你们想学写麻雀作文吗?那么,先把自己变成一只小麻雀吧!听,小麻雀说话啦!…  相似文献   

7.
正一、审视课题,猜想内容师:读书贵在生疑,回想一下,你在第一眼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课题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几个学生分别谈自己想到的)师:希望大家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后,可先根据题目猜想一下,文章可能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可以形成阅读期待。等读完后,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希望大家养成这种习惯。【点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孙老师要求大家形成根据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和读后思考为什么这样命题的读书习惯,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第一篇文章,题目是—— 生(齐):蝉. 师:咱们班的同学谁的字写得好? (生举手.) 师:那就你来写一下课题.还有谁的字也写得好?不敢举手了吗? (生举手.) 师:好,你俩比比看. (生先后上黑板写课题.) 师:好,请回.哪个课题写得好? 生:右边的.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该篇文章题目的特点——凝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导入新课审题时,引导学生进行了阅读预测与质疑,从课题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作阅读探究。从课堂教学实况来看,效果较好。现将该教学片断实录如下: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莫泊桑拜师。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有没有引起你们的兴趣?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学生小手林立。)生:读题时,我想到课文写的这个人——莫泊桑可能是…  相似文献   

10.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落“字故意写得比“花生“大),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请大家看课题,老师写的课题有特点吗?  相似文献   

11.
当你在老师、父母的帮助下,或与同学合作,或自己独立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时,你会有什么样的体会与感受呢?兴奋?激动?下面的这篇文章,是一位同学完成自己的研究性课题后的真实体会与感受,其中有遇到困难时的困惑,有辛苦时的倾诉,更有成功时的喜悦。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把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说明:学生初学作文,对于一篇文章,哪该详写,怎样详?哪该略写,怎样略?一般不清楚。通过《课间十分钟》一文的学习,使其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第二段及其中第三节。教学过程: 一、读讲课题 (一)板书课题,指名读。 (二)提问: 1.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板书:(习作例文) 2.“习作例文”怎么理解? (三)过渡谈话: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懂学通习作例文,弄清例文是怎样写的。现在就请同学们首先理出《课间十分钟》一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语言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教育学生学习三轮车工人急人所急、助人为乐、不计报酬的优秀品质。 (说明:教学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大纲”,更要抓住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兼顾全学期的安排。千万不能按“参考资料”机械行事。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歌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是这篇课文的特点,也正是学生写作中的弱点。为此,确定了以上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交待学习目的。提问:这篇课文的类型是什么?学习这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大家思考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写他的什么事?作者要歌颂什么?  相似文献   

14.
铁杆球迷     
铁杆球迷?本是无稽之谈,但是任性却使我偏要写这篇文章,并且立下“毒誓”,定要把这写“毒”。(似乎在自卖自夸了)。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吴刚的一篇文章,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师板书课题。)师:(手指着“泊”字)同学们,我们注意这个“泊”字,偏旁是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16.
基本教法: 整体着手,紧扣课题;篇末切入,直奔中心;以读感人,以文悟道;突出重点、长文短教。教学步骤: 一、整体着手,初识大意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思考:从题目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鱼钩) 设疑:是不是仅写鱼钩呢?写鱼钩的目的是什么? 2.带着上述问题自学课文,初识大意:本文主要写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二、篇末切入,直奔中心把理解课文的思维支点定在篇尾处,引导学生思考:本文既然主要写老班长,那么为什么要以《金  相似文献   

17.
一、读题提问,把握整体1.爬山虎是动物吗?读文之前,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2.请自由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哪些给你留下了较深印象。(学生初步感知,初步交流即可)【利用课题“爬山虎”像动物并有脚的特点,引发学生推想课题写的是动物还是植物,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读通读熟,用图感悟1.这篇文章是叶圣陶爷爷写的。文章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所以要多读读,多体会。下面请大家小声读课文,要求读懂文章。2.自己尝试一下,读几遍把文章读熟。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流利。3.观察课文插图,试…  相似文献   

18.
他们     
上海市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9.
气死我也     
“气死我也!气死我也……”大家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会这样生气呢?你慢慢往下看就知道了。2006年2月19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因为,在这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讲评作文时,一篇文章把我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差点七孔流血……你们可能会想: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是什么题目?内容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对比与升华     
一只麻雀可有什么写头的?屠洛涅夫却用他的笔织就了一段经典文字,即散文诗《麻雀》(请阅读本期卷首“开胃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