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派女作家是继文研会女作家之后,与"左联"女作家并立、成就显著的女性书写群体.本文仅从叙事艺术的绘画、雕刻、建筑美,探究京派女作家小说审美的形式特征,总结其艺术创造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小说的诗化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迟子建一直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着小说抒情写意的主张。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淡化故事、诗化语言、艺术构思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废名乡土诗化小说展现了缤纷多彩的诗化艺术世界,他以营构意境,诗化散化的文体特点,改变了抒情小说的模式,扩展了作家的审美视野,更重意境和审美,拓宽了抒情小说的文体。其叙事策略主要采用了淡化情节、营构意境,自传倾向、抒情叙事,儿童视角、情感内倾,打通文体、诗化散化等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史存在一种新的小说样式——诗化小说。冯至的《伍子胥》具有这种诗化小说的典型特征:诗化的语言、结构的散文化及浓郁的抒情氛围、象征性的意境。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契合,给诗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审美特征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注重抒情的中国古代诗骚传统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影响了汪曾祺的诗化抒情体小说创作.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审美、语言以及抒情性四个方面来考察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6.
废名是30年代颇有影响的京派作家,他的诗化的田园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很有特色的。废名自己说他的小说写法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所以他小说的抒情色彩浓厚,诗化的意境随处可见.正如严家炎所说:“废名小说其实是供人鉴赏的小品和诗。  相似文献   

7.
肖红,作为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一位颇具影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的散文化;开放自由的结构和波俏流动的文字中散发出抒情诗化的韵味;长于景物和背景的描写,犹如叙事诗和风土画.上述因素构成肖红的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芦焚一直被视为京派作家的重要代表,其乡土题材和诗化文体是京派小说的重要特征。然而其小说的核心气质却与主流京派小说有异,更多地流露出批判、沉郁的倾向。本文从叙事身份、意象建构、语言艺术等角度剖析芦焚独特气质的内核,并探讨这一气质如何渗透并影响作家文学风格的生成,借此看芦焚小说与京派的殊异与合流。  相似文献   

11.
萧红是中国近代女作家,被誉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常以诗人之笔来创作小说,这也是她希望以诗化色彩来抒发文本主观抒情特点的创作特色之一。本文就以她的意象化叙事手段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她的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她意象化叙事的生成方式和功能效果,从中品品味萧红文学所蕴含的创作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京派女作家秉执主体的儿童心理意识与儿童文学观念,善于从儿童生态中体验发掘童话原型与儿童情结,同时启用幻式思维,将儿童小说上升到"儿童本位"的审美创造层面,为现代儿童小说的发展与成熟做出了引人瞩目的历史奉献。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和郁达夫的主观抒情小说分别塑造了“爱牟型”形象和“于质夫型”形象。前者以傲然抗世、追求个性与完美的性格形成愤世情结,后者以抑郁、自伤而不乏追求美好的性格形成自卑情结。郭氏以散行的文体和诗化的心理结构使小说产生了意绪化的审美效果,郁氏则以诗化的结构使小说产生了意境化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小说,出自一群追求文学独立品格的作家之手。他们精心建构意象作为小说写作的特殊手段,隐退故事,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浓郁氛围,使小说脱出纪实巢臼,凸现具有独特审美品格的写意特征,对小说的现代转型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象征与反讽──京派作家的城市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乡下人”为审美主体的创作活动赋予了京派作家一个相同的共性:抒写乡土时的抒情和依恋与审视城市时的嘲讽和厌倦,这嘲讽不是用直露的方式来实现,而是遵循“和谐”、“适度”的审美原则。象征与反讽就契合了这种审美特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实现了京派作家对城市的文化审视,使人性的异化现象得以鲜明而集中的表现,象征与反讽构成了京派作家城市小说内容与形式相互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从回忆这一诗学范畴探讨了京派小说的审美回忆类型即儿童视角叙事、回叙型叙事和梦想的叙事,京派小说的审美回忆首先是小说叙事的技巧和形式,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也是京派作家审美体验和人生体验的一种方式,是进行沉思与回顾的场所。通过回忆,因为时间的生成与现实生活的分离,对往事的远距离审视使京派小说获得一种“间离效果”,呈露出和谐蕴藉的审美风貌。京派作家用回忆消解了由现实困境带来的不安与焦虑,在颠覆现代都市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乡土神话——理想的文化图景和生存模式。从这一层面上讲,京派小说回忆的诗学不仅仅是一种叙事策略,更是一种文化策略。论文把京派小说置于现代小说多元发展的背景下,考察其独特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诗化小说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文体样式,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屡见不鲜。作为一种渗透性文体,诗化小说兼具小说的叙事功能和诗歌的抒情功能;甚至抒情重于叙事,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抒情小说”。杨义认为:“诗化小说是‘立意小说’。它拆除了传统小说中情节的堤坝,却把它引入诗意的清池,使人在诗情画意中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作家之一,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以超凡脱俗的“湘西小说”名贯文坛。他的湘西小说创造了奇异、种秘、平和、曼炒的湘西世界,展示了优美、迷人的湘西风光和原始淳朴的民风民俗所哺育的湘西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最本能的真善美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缓慢觉醒,他的小说洋溢着浓厚的田园牧歌气息,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同样是一种散文化(或诗化)小说模式,沈从文的城市小说和湘西小说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意味,这与湘西小说“爱与哀戚”的抒情内容和“外冷内热”的抒情形式直接相关。正是这种我称之为挽歌情怀和挽歌形式的结合造就了湘西小说的独特美感和内在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