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方仁 《传媒观察》2005,(11):11-13
中国报业市场硝烟四起,在中心城市上演的“城池战”正在向二线城市推进:从2003年起,原本比较平静的宁波报业风生水起,竞争日趋激烈:由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现代金报》以强势之态,来到宁波安营扎寨,提出要与宁波同行展开竞争,在此态势下,《宁波晚报》的一举一动尤为各方关注,因为晚报多年来占据着本地发行、广告两个第一的位置,一直是同行关注、挑战的“靶子”。  相似文献   

2.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3.
宁波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被誉为“港城、商城、名城、绿城”。2003年10月22日,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现代金报》登陆宁波,正式创刊。新华社曾这样评价:静海起波澜,宁波报业的竞争大幕真正拉开了!《现代金报》这条鲶鱼的“游入”,给宁波报业带来了什么?这不仅是宁波报业界所关心的话题,同样也是全国地市报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特约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宁波晚报》总编辑姚志明撰写此稿,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我国报业市场化的历程已逾十年。晚报作为社会生活类综合性报纸,在经过了十多年的辉煌后,目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新考验。作为地市级晚报,我们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在区域性报纸的压力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另辟蹊径创新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式的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晚报同仁面前不容回避的命题。在本期“姑苏晚报杯”征文里刊登的一组文章,对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扬州晚报》、《宜春晚报》和《莆田晚报》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由四川《泸州晚报》与本刊联合举办的“‘泸州晚报杯’晚报如何实现双赢、互补、互动”征文活动本期正式开始。我们在征文的首期竭力推出《宁波晚报》总编辑姚志明和《常州晚报》总编辑金借鉴,望仲良撰写的两篇力作,这两篇文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一读。同时,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本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6.
全国报刊年检数据所进行的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项目至今已连续进行了3年(2003年-2005年),《宁波晚报》连续3年跻身于晚报、都市报竞争力20强阵容之中。2006年的年检结果还未公布,《宁波晚报》能否继续入围很难预料。本文结合《宁波晚报》实际,对晚报如何提高广告的竞争力谈点看法,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报纸     
《新闻实践》2006,(3):58-59
《衙州晚报》开展“寻找城市角落里的贫困老人”活动;丽水日报社举办“感动报人”征文比赛及演讲活动;《宁波晚报》开展“双休日我为晚报献好稿”活动;报网联动——网上对话“解难创优”;《萧山日报》策划小记者“春节消费”调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新闻实践》2006,(8):57-57
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8月4日至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年会权威发布了第三期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报告,公布“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我省的《钱江晚报》、《都市市快报》、《宁波晚报》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霎时间,在我国内地新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人们疑惑:内地晚报是否也要走下坡路?内地晚报还能火多久?2001年元旦,广州“黑马”《南方都市报》发出了“明年只有两人争夺冠军”的宣言,锋头直指《广州日报》,把老牌大众化报纸《羊城晚报》远远“抛在脑后”。倒是《广州日报》在发现主要竞争对手已经不是《羊城晚报》之后,流露出了惺惺相惜之意。一度如日中天的晚报事业陷入四面楚歌了吗?究竟我国晚报业的前途与命运怎么样?晚报将如何发展,何去何从?本文拟就这些问…  相似文献   

11.
《宁波晚报》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一张综合类的都市报。2003年开始,集团对晚报实行“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基数承包,超额分成”的“新政策”。晚报凭借集团赋予的经营权、分配权、人事权和经费审批权,两年来,在加快内部机制改革的同时,努力把报业经济做大做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2年全年利润为2700万元,2003年猛增到5200万元,同比上升91%;2004年为6321万元,继续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从集团范围内比较,2003年与2004年,晚报每年上缴利润都占整个集团利润的二分之一;从晚报自身比较,  相似文献   

12.
田勇 《网络传播》2006,(11):32-34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继2006年8月1日在我国率先推出第一张互动多媒体报纸后,又于今年10月25日在国内首次成规模推出实用性的电子纸报纸——《宁波播报》。它的载体基于高亮度反射型电泳显示技术的移动便携式电子纸。《宁波播报》借助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媒体的内容资源,由中国宁波网独立编辑发布。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以中国宁波网为数字报业平台,它标志着全国第一张编辑形态有别于传统报纸的全新电子纸报纸问世。  相似文献   

13.
王凌 《新闻采编》2004,(3):41-42
进入2003年,山西省的报业市场和全国的报业发展形势一样似乎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时代。《太原晚报》作为省城的主流报纸,如何应对?这关系到《太原晚报》的公众影响,社会效应和发展大局。《太原晚报》别无选择,只有横下一条心,运筹帷幄,急流勇进。改版——推出老牌晚报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4.
江城武汉,活跃着被誉为“江城四小”的四大都市报,它们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同城竞争,四大都市报皆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在竞争的残酷中生存、壮大。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当下江城报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境况下,率先在其子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分别推出言论版《声音》和《说吧》。  相似文献   

15.
新闻在线     
《中国地市报人》2007,(5):64-64
佛山市新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安阳将建采编信息库和违规档案;《钱江晚报》新推栏目“钱报议事厅”;湖北要求媒体更加关注民生;《华西都市报》推出奥运特刊;《金陵晚报》栏目“家有难事”获读者好评;三峡日报社开展“我为报社添光彩”活动。  相似文献   

16.
老愚 《传媒》2004,(10):32-33
《武汉晚报》曾以影响几代武汉人的巨大品牌价值齐名于《钱江晚报》.《扬子晚报》和《深圳晚报》,并称晚报界的“四小龙”。进入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武汉晚报》并没能躲过市场浪潮的冲击,在长达8年的攻防战中,从无限风光的巅峰滑落到濒临死亡的深渊,再到重返生天,从倾全力办子报到排万难合并重组,  相似文献   

17.
弘扬社会正气、歌颂人间真情、倡导真善美,是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新时期,如何履行好这个社会责任?以什么样的标准倡导?用什么样的方式让普通市民接受?《彭城晚报》启动“彭城好人”奖评选活动,挖掘“草根英雄”,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众多晚报的排名中位列前十名之列;一批新闻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这就是浙江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宁波晚报》近一年多来,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9.
时评是什么? 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变革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实在并不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因为,这时候,全国各种媒体上的时评已是盛况空前,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版等。据统计,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的报纸,都辟有时评专版或时评专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