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任何国家都不容忍“淫秽”书刊对于读者的腐蚀和毒化,当然也就不能容忍“淫秽”书刊的制作和流布。但是,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何为“淫秽”书刊,却又有不同的标准。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1497年原稿在佛罗伦萨被焚,1559年罗马教  相似文献   

2.
“打非”──依然任重道远非法出版活动多表现为盗用国家正式出版社的名称或书号出版书刊、音像制品,以及盗印、盗制合法出版物在社会上公开发行旧而它有较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比较容易鱼目混珠进入流通领域得以蔓延。由于非法出版物大多是淫秽、色情、反动和宣传封建迷...  相似文献   

3.
编辑歌     
就编辑工作意义上的编辑而言,词典解曰:“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竟然仅说“编成书刊”,不提编成报纸。事实是鳊辑稿件使成报纸的编辑和编辑工作的数量,比使成书刊者可能更多。不去管它也罢。  相似文献   

4.
自198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曾经进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扫黄行动,制黄贩黄者受到了应有的惩处。1990年入冬以来,制黄贩黄又有所抬头,图书馆要有所对策。1制造黄色出版物的动向近半年来,淫秽及色情出版物仍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大小书摊上。有相当部分书刊从题目、封面、插图到内容都是充满极端淫秽的性描写。有的还标着著者姓名、印着某省××出版社,版权页上标明“版权所有”,真是荒唐。这些黄色书刊均是出自地下出版的黑道团伙。他们通过不法书商向市场抛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法书商采取的出售手法既有隐蔽的,也有公开的。例…  相似文献   

5.
报载,“街头不健康书刊死灰复燃”。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扫黄”和整顿清理书刊市场一年之后的今天,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再次重返书刊市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注意。这些不健康书刊进入书刊市场从出版的形式上不外三种情况: 第一,一些以前已被明令取缔、查禁的有淫秽、凶杀内容图书再次被  相似文献   

6.
我们有些出版社为一己小利长期采用加收“邮寄费”的手法变相提高书价,违反图书价格约束制度,这显然是不合规的。自办发行(含邮购)者,或可获更多利润,或可大幅度降低成本,这是出版人心知肚明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加收读者的“邮寄费”呢?显然不合情。那些加收“邮寄费”的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和期刊主编们不会只看自家书刊,如以读者身份感受一下,另加收20%“邮寄费”,您心甘情愿吗?  相似文献   

7.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已作为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局发布。并决定自1983年2月1日起实施。文化部出版局已于去年12月28日向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一级出版社转发了该标准。实施该标准,主要是“为了加强书刊工作的科学管理,便于国内、国际的文献交流”;同时,也可以说是出版界支持文字改革的一种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出版社成立三年来,出版了新闻学科研成果、新闻学著译书刊、新闻学教材、新闻工作参考书等60多种,到1987年年底可达到110种。已实现利润50万元,向国家交纳税金28万元。新闻学研究生出身的40多岁的副社长窦其文告诉记者:“我们在创办之初,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我们坚持改革精神,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不光是编书,还有经营管理,还要处理上下左右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后,我们只好边下边学,边学边干。工作压力很大,但有时想一想,压力也并不是坏事。”他拿出一本《中国报学史》说,这是一本受新闻  相似文献   

9.
本刊去年第九期发表《“黄”祸》一文后,收到一些文章,提出不同见解。现发表两篇,供探讨。查禁淫秽书刊象一股狂风,似乎已经过去了.在一次会议用餐上,我们这一群中年新闻工作者聊起了这件事,有一位参加禁"黄"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月23日,日本“讲谈社”和美国“兰登书屋”(Random House总社在纽约)共同宣布,各出半资成立合资公司“兰登讲谈社”。“讲谈社”是日本文学书刊四大出版社之一,而“兰登书屋”则是美国最大的出版商。这两家出版社在各自国家的出版界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许多同志反映,经过去冬今春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好书较从前好卖了,书刊市场干净多了。的确,作为“扫黄”、“打非”重点的反动书刊、淫秽色情书刊,在市场上少了。但是,用各种形式宣扬封建迷信的出版物,不知是否因为“扫帚” 未到,近一个时期以来,却大有成灾之势。  相似文献   

12.
1988年第9期《新闻记者》刊登了《“黄”祸》一文,对淫秽书刊的泛滥做了报导。近日,淮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和淮安市公安局,对淮安市今年破获的“同心盟帮”、“寿字帮”、“菜刀帮”等八个犯罪同伙百余名20岁上下的青少年犯进行了调研,证实了“黄”祸影响之惨烈。  相似文献   

13.
在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谈“每况愈下”这个成语。作者说,这用错了,应该是“每下愈况”,语出《庄子》。我觉得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成语的字义的变化和我们对这种变化应该采取的态度。“每下愈况”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现在把有关的一段抄在下面: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相似文献   

14.
近一二年来,看不到兄弟出版社寄赠的年度《选题计划》了。《选题计划》从互相交换到彼此封锁,出版社的竞争之烈可见一斑。我以为,各出版社之间互换选题计划,利大于弊。利在何处? 一曰可以避免出书重复,不使内容雷同的读物充斥书市。二曰可以开阔编辑视野,互相借鉴,借他社之“石”,攻本社之“玉”,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三曰可以增加图书印数。一个引人注目的选题,是一本读物在问世之日能否获得好评的基础的基础。因此,独家出版,印数必定可观,竞相发行,结果适得其反。个  相似文献   

15.
学着宽容     
说到宽容,我想先从一位智者谈起。那就是众所皆知的孔老夫子。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说:“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坭?”子曰:“其恕乎!”意思是:“那大溉影提恕吧。”所谓的“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16.
“笑赞”一书里载有这样一则笑话,文章不长,实录如下: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一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柴去也.  相似文献   

17.
“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广告语,也是出版社孜孜以求的办社理念。 “智慧”一词源出佛典,一曰:“决断为智,拣择为慧”;再曰:“知俗谛曰智,照真谛曰慧”;又曰:“转识为智(慧)”。总之,它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它代表着人类思维和能力的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它象征着人类对真理的不断追求和把  相似文献   

18.
猫就是猫     
看这题目,也许您会说:“猫不是猫,难道是鼠么?”如果您真这样说了,那么您的想象力绝对可以打优秀分,因为这正与明代刘元卿的一则寓言不谋而舍。刘元卿《应谐录》载:齐奄家畜一猫,自以为奇,便号于人曰:“虎猫”。有客说之曰:“虎诚猛,然不如龙之神,请更名为‘龙猫’。”又有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龙升天须云,是云胜于龙,宜名‘云猫’。”又有客曰:“云霭蔽天,风倏散  相似文献   

19.
艳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曰:“色美曰艳。”孔颖达曰:“美者,言其形貌美;艳者,言其颜色好。”①竹添光鸿曰:“凡女子称美者言颜色,则艳者其光也。美之尤者, 必有光气动人。”②按:《方言》卷二:“艳,美也……宋、卫、晋、郑之间曰艳……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以“色美”释“艳”,不为无据,然与“美”字并列,终嫌意义重复。“艳”当指身材高大。《说文》:“(?),好而长也。从(?),(?),大也。盇声。《春秋传》曰:‘美而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个时期,有些出版单位翻译、出版了不少含有色情、淫秽内容的外国通俗小说。其中一部分通俗小说淫秽描写之露骨、篇幅之大是很少见的。这类书刊一旦泛滥起来,充斥图书市场,势必给青少年读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损害,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淫秽出版物的危害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掉以轻心。如何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