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在“贞观之治”一目里写道“……再有,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对此,笔者认为,唐朝贞观年间,科举制度尚处在发展阶段,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要说清科举制度是否完善,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2.
<正>科举制度诞生于隋唐时期,是隋唐以后中国历代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在封建社会,这种制度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更是封建王朝吸引人才充实政权的主要方式。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并推动着中华文化圈的发展与扩大。随着中华文化圈的不断扩大,科举制度也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甚至西方国家和地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方式被引入欧洲地区。直至今天,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仍有科举制度的影子。可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史上的一次创举。在屡经更迭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以其"选士公平"的特点得以发展和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并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流行沿革时间最长,考试程序最森严,考题样式最烦琐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从隋唐到清末科举制度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对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精英循环理论视野下的科举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任何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精英循环渠道。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只存在王朝的更替而没有制度改变的原因,正是由于其科举制度只是部分的解决精英循环的问题。科举制度在强化国家功能,圣化封建体制等方面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怀真 《考试研究》2010,(2):108-116
科举制度影响中国以至东亚社会甚巨,历来论者多矣。本文则重点讨论科举制与社会公平概念的关系。以明清为典范的科举制度的特色是“外部评鉴”、“客观量化”。弥封、八股文都反映了这种制度的原理。这种制度的原理反映了宋以后中国政治社会的结构及其权力关系。与这种宋以后的科举制度对照的是唐代的科举制度。本文也将着重讨论这个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文章干谒”制度,以探讨另一种公平的原理。本文也说明这种公平的原理与当时的中国古代士族社会的关系。这两种公平制度的对比,或许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日本不接受科举制度,而归因于不同的社会结构。最后,科举作为东亚的重要文化遗产,仍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对于公平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公平取才的"抡才大典",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但对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鲜有人做形象、简练而全面的概括。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以木制帆船、剑所比喻的科举制形象、生动、客观、全面、简洁地刻画出了科举制度发展的全貌。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和研究,笔者眼中的科举制度是一幅中国古代历史水墨画长卷,满卷散发着浓浓的中国古代文化气质,渗透着中国古代历史之美,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专家、学者。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达1300年,废止之后争论仍在继续,不但国内研究从来停止,国外也有众多学者对中国的科举考试深有研究。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的千秋功罪,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废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之一。著名学者潘懋元教授认为,“科举制度被废止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形成了“及第团圆”的结局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离不开古代中国科举制度这一文化背景,它是科举制度的派生物;而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文人们普遍的“求补偿”心理是这一模式得以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举制度历经1 300年的发展演进,成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及其衍生出的科举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古代中国社会和当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如王维、司马光等重要官吏和文化名人都来源于科举考试,其所确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至今仍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基本原则。从文官选拔制度、向学风气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三个方面入手,作者尝试分析中国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读书向学、科举入仕的个人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并结合科举制度,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升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中国科举制度史相关问题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废除科举制101周年,也是科举制建立1401周年。综观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与沿革,不难发现其与现代中国社会高考制度的关联对应性及产生的深远影响。究竟古代读书人是怎样考“大学”的?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人士和官员自愿向官府报名,然后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是唐朝开始正式实行的,历经1400多年,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结束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创举,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造以及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的形成均产生了积极影响。新中国高考制度是科举制度的继承和超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高考制度尚存一些弊端,但从高考提供中国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和高考的社会公平性来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加剧了与科举制度之间的矛盾,并把学位制度引进了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在与科举制度的冲突融合中,最终取代了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与千年科举制度的废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制度的废除是 2 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在废除科举制度的过程中 ,袁世凯既积极主动 ,又坚韧不拔 ,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自隋唐创立科举制度以后,经过五代及宋初不断改革和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科举制度成为宋代中后期及明清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五代至宋初实行了更加严格的锁院、糊名、复试、殿试等考试制度,同时,科举取士的官僚政治地位和作用也进一步提高。通过对五代至宋初科举制度的探究,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科举制度向学位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加剧了与科举制度之间的矛盾,并把学位制度引进了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在与科举制度的冲突、融合过程中,逐渐取代了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存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举制度始于隋,完备于唐、宋,终于清,在中国前后大约存在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的存废曾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就此略作论述。一、科举制度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是它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自精场帝开科取土,科举制度正式创建,此后它一直被当作国家的择才大典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检阅历朝皇帝实录,几乎每一个当朝的皇帝均对科举制度发布过诏书敕令。每一个王朝均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和主持考试事宜。为了保持科举考试的庄重性和严肃性以及正常的顺利进行,还指定专门的机构对考试实行严格的监督,一旦发现舞弊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时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研究院长邓嗣禹教授,于1946年发表在《中国》一书中的,关于科举制度对西方影响关系的研究文章,是于1943年已发表在《哈佛研究学报》上,著名的"中国考试制度对西方影响"一文的姐妹篇,同时许多内容也是对其补充、说明与进一步研究的成果。该文引用大量西方原始文献,重在阐述中国的科举制度曾影响了西方考试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承隋启宋的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对唐代科举制度的缘起与特点的分析与归纳,得出唐代科举制度的有功之论:为下层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仕途,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空前发展,对社会政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一种公共制度,唐代科举制度对世界政治制度、文教制度与社会心理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变化最小的一种制度,也是影响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一个社会化变量。在中国戏曲艺术舞台上,以"状元"为题材来演绎人物故事的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当属京剧。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大大丰富了历代剧作家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并延伸了"学而优则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古老的戏剧舞台拓展了科举的表现形式,再现了科举制度的芸芸众生;统治者坐收渔人之利,达到了延揽天下人才为己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