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马振邦,回族,中国武术八段。自幼习武,精通查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通备、劈挂、红拳等传统武术。担任陕西省武术队教练,总教练三十年,培养出了徐毓茹、高西安、白文祥、赵长军等著名武术运动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多部武打影视剧的武术设计、武术指导,塑造了电影武当中南山道长等人物形象。出版了十路弹腿新、旧两册,和武术初学二十六讲等著作。发表了关于武术运动的一点浅见(?)还武术的本来面目谈拳械套路中的武术意识和神态合一等论文。  相似文献   

2.
郭辉  蒋大青 《体育世界》2007,(10):54-56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部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就课余训练开展情况、教练员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博客的传播状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博客的传播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博客特点突出,如区别于传统体育媒体的非线性互动传播模式、低门槛性、自由化、个性化等,区别于其他类型博客的周期性、专业化等;我国体育博客影响力与日俱增,表现在获得了较高点击率,大大提升了作者知名度等方面,并与传统体育媒体形成了竞争与共生并存的关系;我国体育博客存在着低俗化、片面追求点击率、缺乏激励机制、网络侵权多发等问题。我国体育博客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商业化、"圈子"化、博客创作主体多样化、"博客"概念的模糊化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获得了上海体育舞蹈参与人员的年龄、训练周期、训练内容等基础信息,了解了体育舞蹈指导老师的知识结构、资格等级、年龄特点等信息,从而为上海体育舞蹈未来的科学、有效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敦煌体育壁画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些鬼斧神工的石窟壁画中,骑射、驯马、投掷、举重等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反映了古代人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思想。为我们研究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材料。  相似文献   

6.
王彤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2):132-13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山西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为依据,就山西省体育场地总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场地面积、种类、结构、分布、投资构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山西省体育场地的发展;体育系统体育场地存量明显不足,制约了山西省竞技体育的发展;鉴于缺乏高质量的室内体育场(馆)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山西经济发展,加大对体育场地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体育系统,应建设一批高质量现代化的体育场地等措施,以促进山西省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拓展东盟民族体育资源的研究及应用等,使用逻辑分析、技术应用等方法,提出进行东盟民族体育资源源数据库平台建设。从民族体育资源数据库的模块与构架、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加工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数据库的建设思路。从运行条件、开发工具、系统体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数据库平台建设,从系统平台框架搭建、栏目设计、后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资源数据库的应用。以丰富中国-东盟民族体育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群众体育资源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群众体育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群众体育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存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高,但仍普遍存在着资源数量匮乏、资源质量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改善资源的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是中国群众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代管理学的SWOT分析,概括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硬件设施投入加大、潜在消费群体扩大、体育专业人才充实、校园体育文化影响广泛等优势。剖析了体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竞争能力欠缺等劣势。结合国家政策支持、场馆需求扩大、余暇时间增加、城市经济、文化环境影响等机遇,心脏资源因素、竞争因素、消费水平、意识因素、技术环境因素等威胁,提出了扩大优势,缩小劣势,把握机遇和化解威胁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徐刚  李爱兵 《武当》2012,(8):83
5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志慧,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天会,十堰市、武当山特区领导王铁军、贺盛有、李发平等陪同下视察武当山。陈至立一行先后视察了金顶、紫霄宫、太子坡等景点,详细了解武当山文化历史、资源保护、旅游经济发展等,对武当山旖旎的自然风光、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等大为赞赏。视察期间,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发平向陈至立介绍了武当山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对外交  相似文献   

11.
巴西柔术特有的地面技术与极强的街战实用性是其重要的技术特征,它与我国的传统武术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巴西柔术的全球化传播给传统武术发展提供了借鉴,重点突出技击特征与实用性是我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现代搏击的"擂台文化"而言,当代传统武术所推求的"比试文化"是其"打"之存在的应然表达。以传统武术"打"的技术行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进行比较,来解译传统武术为何"不能打"的现实关切,并阐发何为传统武术之"打"的实然表达。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练"和"战"的二元分离,是其"打"之能力式微的关键所在;传统武术"比试文化"和"擂台文化"的二元对立,将其与现代搏击放置在"二律背反"之中;对传统武术"能打"和"不能打"的二元认知,是我们理性看待传统武术"能打与否"的"第三只眼"。  相似文献   

13.
从非洲文化的角度介绍“非洲武技”(或“非洲武艺”)的概念,描述非洲人对格斗术的理解并提出“非洲武技”的“武、巫、舞”概念,即将格斗、巫术和舞蹈的三位一体视为“非洲武技”的核心。另外,简要对比非洲武技与中国武术两个概念,以显出二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便于促进中非文化理解。最后简单介绍了“非洲武技”中比较为有代表性的格斗术如Engolo、Dambe、Laamb、Donga以及 Zulu Stick Fighting(祖鲁棍法)。  相似文献   

14.
对日本武术名著《五轮书》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凡是武术就必须突出实战特点,并且要承认武术肯定具有一定程度的残酷性与危险性;2)在现代作为教育的武术,应多采用两人攻防形式练习,动作技术必须遵从战斗原则,求"简单"、"有效",即使是套路也应如此;3)武术在实战中须讲究战略与战术,应提倡"攻击、再攻击"的精神;4)武术的深层次理论须与人生的终极意义相结合,即通过技术练习进入哲学层次,以求得自然率直之心。这4点是值得中国武术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为理顺武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确立与“大武术观”相适应的广义武术概念,首先剖析了狭义的“体育武术”概念存在的问题,在回顾武术的体育化进程的基础上,剖析了“坚持武术属于体育范畴”的几个典型观点分别存在的问题,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武术内容都属于体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或是将来,体育都不能涵盖整个武术。基于以上讨论,遵循形式逻辑界定概念的原则,提出广义武术的概念:武术是源于中国的围绕技击而拓展的徒手或持械的人体运动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与武打影视作品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渗透到影视领域,创造出武打功夫片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推动了武术产业的发展,也给影视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武术成为影视的素材,影视为武术提供强大的宣传效应,由此形成双方互为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一个村落传统武术流变的历程及村落与武术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和分析,研究认为,村落传统武术流变具有明显的社会阶段性特点,流变受村落内外环境的影响,内环境具有内隐性、长期性和生活性的影响特征,对流变起软催化作用,外环境具有外显性、速显性的影响特征,对流变起硬催化作用.村落宗族的分化与争斗推动了武术的发展,村落传统武术以特有的等级特征、节日文化加强了宗族认同,同时也推动了村落秩序的维护和村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下传统武术技击信任危机的爆发与现代性的到来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并以现代性视角分析传统武术技击现代性过程,发现其信任危机的产生是由于传统武术技击现代化的停滞与现代化方向的错误导致,以现代性视角下的信任危机三个基本成因对现代社会下的传统武术技击进行一次理论性探索:现代性进行中传统断裂——经验观与规律观的割裂以及唯理论观与实践观的割裂;存在的孤独——技击理论、技击实践交流孤独;制度性承诺的乏力——武术符号系统、“大师”专家系统的崩塌。怀着扬弃、客观的态度解决信任危机的成因,对现代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2004年“枝江大曲杯”全国男子武术套路锦标赛的现场观众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武术在全民健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技击性则是观众的聚焦点;武术套路赛事的宣传力度较小且缺乏相应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赛场氛围较沉闷,但市场发展前景比较广阔,据此提出相应的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武术仍未能很好地进入校园,其原因何在,如何从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的成功现代化和国际化当中寻求启发,成为紧迫论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对学校武术历史、现状的反思和日韩武技现代化的启示,对我国学校武术的根本问题和根本方略做出探讨。研究认为,学校武术开展的现状不能实现中华民族赋予它的文化使命,日韩武技现代化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启示——将传统意义上的搏杀武技改造为一项现代文明搏击项目,该项目需满足几个趋势保证安全文明化、保持技击本质性、具有游戏趣味性、彰显民族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做出武术以太极推手形式进入校园的提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