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保全 《青年记者》2006,(8):103-104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优质产品”。新闻传媒的拳头产品就是新闻精品。要创出新闻精品,从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多种意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13种意识。——精品意识。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二、精心采写、精心编排,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三、传播效果好,社会反响大;既能轰动一时,又有长期保存价值,能流传于世。——策划意识。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能动反映,是对…  相似文献   

2.
徐晓东 《新闻世界》2013,(11):31-32
与市场化的媒体和新兴媒体相比,一些行业报"官"气十足,报道形式单一,内容与其它媒体雷同,彰显不出报纸的个性化优势。为此,行业报特别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新闻报道策划,以新闻策划提高行业报的指导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有限的新闻资源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新闻资源的共享性也随之提高,一家媒体独享某新闻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同题竞争的态势,通过新闻策划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取得报道上的竞争优势,就成为各媒体的共同选择。如何在新闻策划中取胜,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寒清 《青年记者》2007,(14):67-67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孰是孰非,是时下争论不休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新闻策划可以,但策划新闻不可以。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寒清 《青年记者》2007,(14):67-67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孰是孰非,是时下争论不休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新闻策划可以,但策划新闻不可以。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看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是当今新闻行业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也是我们新闻工作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今天,世界性的新闻竞争已经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想采写到独家  相似文献   

7.
刘冰 《记者摇篮》2007,(6):58-58
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加剧。媒体对新闻资源的掌控,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有个性、有震撼力的新闻策划上。尤其是经济新闻,策划尤其重要,经济新闻的生命在于“三贴近”从内容到形式、从选题到执行,进行全方位创新,使宣传呈现规模性、战  相似文献   

8.
陈朝晖 《军事记者》2008,(10):62-63
近年来,“新闻策划”这个词组在我国新闻界使用频率很高,争论很多也很热烈。赞成者认为:“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反对者认为:“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策划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这是争论中极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双方虽针锋相对、各占其理,但双方讨论的概念却不一样.自然难达成一致意见。赞成者讨论的是“新闻策划”,而反对者讨论的其实是“策划新闻”。实际上,“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9.
张兴 《视听界》2008,(4):82-83
新闻活动是电视媒体整合资源,组织、策划或参与新闻事件,吸引受众关注和参与,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的一种媒介要件。如果我们把捕获新闻的能力称为第一只新闻“眼”,那么策划新闻活动的能力则可称为第二只新闻“眼”。  相似文献   

10.
郝莹 《新闻三昧》2004,(8):25-25
2004年的两会报道前夕,我报报社领导提出:要用创新的精神搞好两会报道。副总编辑王秋和说,加强新闻策划是我们办好报纸的根本,要提高报道质量就从改进“两会”报道开始。为此,围绕“两会”报道,报社抽调骨干,成立了策划组、编辑组、采访组,集中智力提出了16个“热门话题”。这些题目深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当前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体现了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大家感到能出彩,有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增加和扩容,有限的新闻资源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新闻资源的共享性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态势下,哪家媒体能从有限的共享资源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独享”新闻,它就更具有竞争力。于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新闻界悄然兴起:策划制胜。  相似文献   

12.
陈雪 《新闻前哨》2007,(12):70-71
2007年3月29日至5月15日,《三峡日报》推出“宜昌80位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的专题报道,这是该报继2005年推出《农民进城打工服务线路图》后,再次关注农民工群体的一次新闻策划,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先后被全国10余省市40多家报纸和网站进行了转载和推介。与以往的策划报道不同,此次新闻策划由《三峡日报》和三峡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首次共同实施,是媒体与高校“学”、“术”互动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韩庆文 《新闻窗》2013,(2):92-93
行业报在新闻媒体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除部分行业报是随着新兴行业的兴起而创办的外,大部分的行业报是从原来的机关报转变而来。这些行业报有的已经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多年来,这些行业报面对国家新闻政策的调整与新闻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市场以及读者的要求,一直在努力从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无庸置疑,现在行业报由于受到各种传统媒体和现代网络媒体的多重挤压,在行业的影响力、权威性与过去相比都出现某种程度的弱化,有的甚至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14.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汲杰 《青年记者》2010,(16):31-31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热衷于新闻策划,有些媒体甚至将新闻策划作为新闻报道的一大“法宝”,更有甚者将其作为立报之本、立刊之本、立台之本,几乎到了无新闻不策划的地步:正面新闻要策划,负面新闻要策划,中性新闻也要策划;小新闻要策划成大新闻,大新闻要策划成轰动新闻,似乎新闻不经策划便不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6.
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新闻策划仍是媒体竞争中的有力武器,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同样需要通过优秀的新闻策划提升版面的可读性和整体质量。本文以《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副刊为例,阐述行业报副刊如何通过新闻策划显示版面的时代感和新鲜感以及所坚守的社会理想、人文情怀和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新闻资源的共享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荆门晚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行新闻策划,让“三贴近”报道在晚报新闻中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新闻界》2003,(5):29-31
当前,随着谈话节目的走红,尤其是凤凰资讯台的《凤凰早班车》、《有报天天读》等栏目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不断攀升,国内多家电视台开设了“电视读报新闻”类栏目。但从目前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栏目策划理念陈旧,毫无新意,主持人居高临下的说教味浓,缺乏创意的突破和形式的创新,播出效果自然和期望值相距甚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结合具体案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一、多重新闻业如今,在美国和欧洲,“多重新闻业”悄然兴起。所谓“多重新闻业”就是指不同媒体之间素材的共享与重构,对一则新闻素材以多种形式加以表现。比如首先在报纸…  相似文献   

19.
公益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既要具备新闻价值,又要达到公益效果。好的公益新闻策划能提高报道质量,增强报道效果,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新闻和公益要真诚“拥抱”,而非“熊抱”。  相似文献   

20.
董毅 《新闻前哨》2005,(11):37-38
时下,“策划类新闻”和以记者暗访为代表的“记者制造事件类新闻”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对这些现象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本文试从法哲学“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角度,对“策划新闻”与“记者制造事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