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1.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到“小众化”,一改广播传统的播出模式,而是注重听众的需求规划节目,树立听众导向节目观,使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的主次发生了变化。现在,农村受众…  相似文献   

2.
孙运民 《新闻爱好者》2010,(10):115-116
市级电视台虽然经过了20年左右的迅速发展,但无论从人才资源、信息资源,还是从技术、设备方面仍很难与省级台及中央台抗衡。尤其是近10年来,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网络媒体风起云涌,传媒环境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受众群体,而是一个海量、及时、聪明的受众时代,是一个人人皆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4.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一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一受”向“受一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5.
技术是推动传媒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不仅使媒介存在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改变着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传媒技术的推动下,广电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众由原来的"受传者"变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电传媒的"参与者"、广电内容的"提供者"以及广电服务的"享受者".同时,在信息泛滥的当今时代,广电传媒不得不以内容的细分来吸引有着不同需求的受众,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夺已经被"细分化"了的受众.  相似文献   

6.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受”向“受—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7.
郑维丽 《视听界》2006,(4):93-93
纵观全国各地对农广播节目,宣传效果最好、最受农民欢迎的节目,莫过于由农民、农业专家、致富能手等参与的热线直播互动节目了。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节目《金色田园》中的一个每天25分钟的互动子栏目“助农热线”,在广州赛立信权威传媒调查公司进行的2005年听众调查中,位居该省广播同时段收听率第一位。笔者认为,办好这类互动节目,并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是农村节目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一、充分发挥广播互动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直接参与节目。传统的广播宣传方式以“我播你听”为主,听众很少直接参与,特别是农村,…  相似文献   

8.
刘擎东 《视听界》2004,(2):41-42
网络给受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模式,有自主选择、自动聚集、重新组织的“智能”,形成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信息双向交通。网络新闻传播轻轻松松地把每一个受众都困在“网中央”,或者说受众在网络传播中已不复存在, 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用户(新闻信息寻求者 新闻信息传播者)。电视观众的被动接受也变成了网络用户的主动接收, 你什么时候想看节目就可以在什么时候调阅。通过智能软件,甚至还能对节目进行加工,要简明新闻还是要深度报道,只要对软件“说”一声,电脑就会帮你选择好。“网播”真正实现了体现私人空间的“窄播”(Narrow casting),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认为最适当的时候,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从而使“黄金时间等于任何时间”(Prime time is any time)。网络新闻以自己独特的优势,不仅使受众等到了真正的解放,而且有力地吸引了受众。  相似文献   

9.
樊璇 《中国广播》2012,(2):58-60
在全新的传媒环境下,受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众关系建设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意义,受众服务成为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渗入大众传播的各个环节。受众不仅可以参与内容建设与传播,还可以参与节目评估与评价,承载着媒体的市场价值,也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消费者。因此,随着传媒环境的日益变化,受众服务、受众关系建设也需要有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本文结合日常的工作经验和思考,试图对这个重要的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勇 《新闻记者》2004,(11):39-39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因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倪瑜 《新闻记者》2006,(12):34-35
在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互动”业已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的生存之道。在媒介“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消费者,受众就是媒体的“上帝”,谁能争取到越多的受众,谁就能够生存下来。广播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等方式调动受众直接参与节目;电视可以邀请观众参加节目录制的全过程。进行现场互动,屏幕下方“移动用户发XY到8888。联通用户发XX到9999,赢取千元大奖”的字幕也是越滚越“火”:网络更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在互动上占尽优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首家省级专业农村广播频率出现于2003年陕西电台,随后农广频率遍地开花,它们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为农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及娱乐为职责,逐渐为我国农村受众所了解。但是,目前农民从对农广播中听到最多的是“老戏”、“评书”、“广播剧”、“医疗节目”等,新闻报道显得凤毛麟角,无法充分满足农民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刘勇 《青年记者》2004,(11):45-45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基于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进行互动,却被许多媒体所忽略,事实上,这些“细节”往往彰显了传媒的品格。前些日子,央视四套在报道俄罗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广播节目播出形式地不断发展创新,广播为受众提供收听新闻、娱乐、资讯等内容,更发展成为反映民情、求助咨询和获得信息的大众传媒。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自身、扩充功能,尤其是直播类、互动类节目的开设和普及,更是扬广播所长,深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而这些节目的开设使导播已成为广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什么是"导播"?故名思议,导播就是"指导播出"。在  相似文献   

15.
受众研究,对任何一家广播媒体来说,也许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和急需。频率专业化,受众细分化,节目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多数广播媒体的共同追求。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几经改革和发展,广播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广播”发展到“窄播”,和由事业管理调整到  相似文献   

16.
广播真人秀脱胎于逐渐占据视觉媒体主流的"户外真人秀",是广播媒介不断探索的活动出路以及创意形式。一次成功的营销事件,本质上应该是品牌搭台,受众唱戏。用"真实的音响"说话,将活动内容以看不见的"声音镜头"更为真实、生动、鲜活地展现给受众。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这将是广播媒体发展真人秀互动新模式的最佳利器。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媒网社区的传媒学术论坛上,曾有个帖子:“如果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形容广播的特性,你的答案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是“流动”、“随时随地耳听八方”、“在车上听、走路听、去北极听、上珠峰听、上班听、做饭听、走着听、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听”。这就是广播的独特优势,即移动性和伴随性收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媒介市场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传媒竞争不断加剧,受众市场不断细化”的特点。传媒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受众市场的争夺。广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要研究和开拓市场,解决节目与市场脱节的问题,面向市场“制播”广播节目。笔者认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链接市场、受众、产品这三个环节并使之良好地运行起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省级广播网站和很多网站一样,也通过电了公共版BBS的形式推出了“网上论坛”。“网上论坛”的出现,使网络广播受众通过论坛,发表自己对一些问题看法的梦想成为现实,同时也是广播网站和受众实现互动性传播的平台。本文对省级广播网站“网上论坛”的现状、特点和趋向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秀莲 《东南传播》2011,(12):107-108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告理念的不断更新,国内外广告创意人对环境媒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环境媒体的价值已经凸显。环境媒体形式多样,创意多变,但无论如何变化,始终以受众为核心。当前,广告正从单向传递信息向着双向互动参与转变,“受众参与”在广告交流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境媒体作为广告信息传播的新手段,亦在提升受众参与度方面进行着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