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年来,在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的一些论著中,总是说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始终是反对农民运动,轻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的;对陈独秀所说的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中有“‘过火’行为”一语,则指责为“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立场上对农民运动的污蔑”。本文就此提出不同看法,向大家请教。(一)陈独秀并没有否认农民运动的重大意义“陈独秀从来就轻视农民的革命作用,反对农民运动”。这似乎是无可置疑的结论了。可是翻开史料查证一下,却找不出确凿的根据。一些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论著,往往引证陈独秀在1923年写的《中国国民革命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基本结构线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基础上进行的国民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高潮阶段.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发展时期,也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重整旗鼓、继续革命的新时期.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联合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反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在革命武装建立和工农运动兴起形势下进行的北伐战争,使国民革命达到高峰.由于国民党右倾反动势力的破坏和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加之客观上敌强我弱,导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留下了深刻的革命教训。  相似文献   

3.
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毛泽东农民问题认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与毛泽东都对农民问题进行了关注和思考。虽然他们认识深度存在着差异,对农民运动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着分歧,但陈独秀仍对中国农民问题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对他们的相关认识加以比较和做整体性的评析,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评价陈独秀的革命思想,并对当前的三农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共党史年表》认为“首次提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是毛泽东同志(见《年表》第15页及王学启《关于大革命时期的几个问题》)。峋26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代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农民问题上的最高水平,但垦,上述命题确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1926年5月,广东省召开第H次农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的《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中之地伎决议集为指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国民革命便是一个农民革命,换句去讲,半殖民地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5.
1924年—1927年,是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政治家曾竟相提出并阐发了“国民革命”一系列理论问题,成就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其中,陈独秀对国民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论证应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在党内率先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口号,并赋予其新的明确的生命力。1922年3月,他在《造国论》一文中,首次公开要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一切压迫”,并提出国民革命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阶级联合的革命。“国民革命”范畴的重新界定,既是陈独秀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参照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口号,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民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形成了一套国民革命理论。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应当与资产阶级民主派暂时合作,支持农民反对地主和大土地所有制的斗争,以取得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胜利1。中国共产党人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虽然名为独立国,而“封建军阀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财政、交通、工业几乎完全操于国际帝…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革命前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这是其历史光荣的一面。但是从党的“三大”以后,陈独秀却一步一步向右的方向走去,终于发展成一条对革命危害极大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这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毁于一旦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呢?笔者试从主客观方面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有识之士。 一、从主观上讲,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思想根深蒂固,这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他在一九二三年写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  相似文献   

8.
1922年9月,陈独秀提出了一个用以代替“民主革命”的新口号———“国民革命”。陈独秀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序幕。但他提出“国民革命”的原因及思想根源,至今尚没有深刻的揭示。实际上,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的动因,是为适应国共党内合作的需要。他一方面要解释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并非与资产阶级合并,另一方面又要把共产国际要求的“民族革命”与孙中山主张的“国民革命”密切结合起来,以便把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引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以下简称《资》)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以下简称《中》)两文,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代表作.过去在谈到"二次革命论"形成原因时,大多是强调陈独秀自身因素.笔者认为,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右倾错误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大革命准备时期,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应由中国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共同奋斗.他尤其关注唤起民众,形成革命的联合战线,视民众为国民革命的基础.他还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参加国民革命,因为这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经步骤,在国民革命成功之后,必须争取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基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侵略扩张乃其主要特性的认识,围绕着“帝国主义是革命的第一仇敌”这一中心对其进行了深入批判。批判中,陈独秀有意识的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经典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依据国民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侧重于批判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性。这种批判,促进了反帝意识深入人心,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24-1927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是在“国民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陈独秀赋予“国民革命”以新的涵义,并在共产国际的理论指导下,阐发了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同盟军以及国民革命的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共产国际对国民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论述,使陈独秀等共产党早期领导者对中国革命的行程有了清楚的了解,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探索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国民革命的思想,在国民革命的性质、动力、领导和前途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独秀关于国民革命的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思想内容的缺陷也影响到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之所以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错误分析。但是陈独秀对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并不是一以贯之,而是有一个认识上反复发展的过程,最后终于把革命的砝码压向资产阶级,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二次革命论”,构成他右倾机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土地斗争路线的实质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以争取民族独立和根本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自己奋斗的最低纲领,早在1926年到1927年春天党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曾强烈地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并主张积极领导他们求得解决,但因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没有使正确主张得到坚决的实现;譬如1927年四月党的五次代表大会所决定的国民革命之农民政纲,就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到是年的“八七”紧急会议,便严厉地指斥了陈独秀的错误,强调“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共三大前,陈独秀对民初政党政治以及国民党的认知与评判大体是求实的。他认为在威权主义思想氛围中,民初的政党政治不可能真正实现。作为思想家的陈独秀,判定国民党是一个失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党是基本正确的;作为中共领袖的陈独秀为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而认定国民党为全民党、国民革命的领袖党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三大前,陈独秀对民初政党政治以及国民党的认知与评判大体是求实的。他认为在威权主义思想氛围中,民初的政党政治不可能真正实现。作为思想家的陈独秀,判定国民党是一个失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党是基本正确的;作为中共领袖的陈独秀为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而认定国民党为全民党、国民革命的领袖党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冲突与决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2年7月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后,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开始与共产国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以共产国际遥控中国革命为主要特征的,由此决定了共产国际对大革命时期中国机会主义的产生、泛滥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作为中共党的总书记的陈独秀有着浓烈的自主思想和一套有别于共产国际的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和方法,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方式、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冲突,其思想根源主要在于陈独秀浓烈的自主思想与共产国际强制政策之间的紧张关系无法合理地排解,并最终导致了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决裂.  相似文献   

19.
国民革命前,中共中央高度肯定了农民阶级的伟大革命潜力和在国民革命中无产阶级同盟军的阶级地位。在以衙前农民运动和海丰农民运动为代表的早期农民运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不仅开始启发农民的阶级斗争意识,而且通过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以减租为重点的经济斗争。沈定一混淆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反对农民采用革命暴力手段,暴露出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彭湃则科学指出了中国农民运动比较工人运动的特殊价值。这一切都为国民革命兴起后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下思想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共产国际与国民革命时期的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阶段。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右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居领导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着重论述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中国革命基本指导思想、领导权关系、革命处于危急关头的态度、武装斗争和农民土地政策上存在的指导性错误对陈独秀的影响问题,得出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形成和在党内的主导作用是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直接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