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飞  冀娜 《考试》2014,(12):58-59
<正>《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关于教育、关于信念、关于坚持的影片。十几年光阴已逝,它就如一坛陈年的酒,历久弥香,人物形象依然鲜活,故事情节依旧动人……[影片简介]《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导演在1998年拍摄的反映中国乡村教育现状的影片。这部电影纯朴、自然、简单、情节感人,在播出后广受好评。作为国产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在国际上也引起广泛好评,获得了一系列大奖。影片主要讲述了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  相似文献   

2.
农村少女魏敏芝,偶然间被著名导演张艺谋看中,拍了一部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那个纯朴的小姑娘一下子就牵动了许多人的心。魏敏芝成名之后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人们很少知道。2004年7月29日魏敏芝接到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编导专业通知书。一、张艺谋看上农村少女,魏敏芝一举“成名”6年前,用惯了专业演员的“老谋子”,在筹拍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时,不知道从哪儿冒出“灵感”,决定到农村寻找演员,全部让从未演过戏的人当演员。他找了大半个河北省也没有找到满意的演员,1998年3月,张艺谋一行来到河北省赤诚县镇宁堡乡东栅子…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著名导演张艺谋针对戛纳电影节主席指责他的两部影片是“为政府作宣传”的言论,——写信给雅哥布,要求将他的两部参赛影片撤回,并表示退出本届戛纳电影节。他在信中写道:“我的这两部片子都是关于爱的主题。《一个都不能少》表达了我们对孩子的爱心和对我们这个民族整体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刻画了代课老师魏敏芝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魏敏芝为了寻找辍学的学生在大都市里吃了不少苦头,最终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魏敏芝为什么费那么多周折去寻找一个辍学的学生呢?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了受人之托的责任?还是为了其他?在我看来,她之所以这样做是性格使然,是她倔强的性格支撑着她非要找到那个辍学的学生不可。张艺谋通过影片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教育理念:在国民受教育这一问题上应该是“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理念应该说是十分到位的。但现实中我们根本做不到。魏敏芝这一个案中做到…  相似文献   

5.
国际知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用他的得奖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对我国的义务教育作了一个诠释:义务教育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人性化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世纪工程,从国家的层面上看,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起飞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结果;从个人的层面上看,无论你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你的能力和知识,主要还是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再从数学专业角度看,无论高中数学,还是高等数学,很多都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奠定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当夜幕降临,生活中琐屑的事情都已完毕,在这闲静时刻打开电视,正巧碰上电影频道播放张艺谋导演导的《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片子。这已经是一部老片子了,我也是第三次观看此片。但我仍  相似文献   

7.
李敏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25-225,239
国际知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用他的得奖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对我国的义务教育作了一个诠释:义务教育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人性化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世纪工程,从国家的层面上看,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起飞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结果;从个人的层面上看,无论你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你的能力和知识,主要还是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再从数学专业角度看,无论高中数学,还是高等数学,很多都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奠定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正如导演张艺谋所说,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简单、传统,司空见惯,甚至非常老套的电影。”质朴得几乎接近了生活本身。从非职业演员的使用,实景拍摄的安排,大量长镜头的运用,乃至拍摄过程中刻意追求的即兴色彩,都可看出张艺谋希望的那份“真情和力量”来。影片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基本上是褒贬不一,毁誉掺半。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大凡优秀的作品都会遭遇这样的结果和命运。影片涉及了两个叙事空间:乡村和城市,它们基本占据了影片的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乡村生活进行得从容而幽默,通过少女张春花为…  相似文献   

9.
毛文 《师道》2003,(6):23-24
对于教育,大名鼎鼎的张艺谋显然要算门外汉,像《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涉及教育领域的作品在他的艺术题材视野中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但令人惊诧的是,就是这样一个首次涉足教育的门外汉的作品却展示了连一般内行人都难以达到的深度,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深层次的教育关注及教学思想,俨然一位出身教育界的行家里手。说实话,《一个都不能少》中所着力塑造的那位年仅13岁的刚小学毕业的农村女孩魏敏芝首次代课教书却在课堂上把孩子们教得有滋有味,其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及对孩子们今后成长的有利影响,足以让我们很多受过正规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10.
尔敏 《大学时代》2005,(9):60-61
在出演了《一个都不能少》之后,走出“张艺谋光环”的魏敏芝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她在石家庄精英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在经历了投考电影学院失败之后,最终考取了西安某大学编导系,现在是一名刚进大二的学生。如今她还真的成了一部电视剧的“小导演”兼主演。这样一份传奇恐怕是张大导演怎么也没有料想到的。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部影片表达的主题是:要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如果说农村义务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一个都不能少”,那么对于北京的义务教育来讲,关键的问题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而优质的教育,就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相似文献   

12.
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3年问世的《一个和八个》到1992年诞生的《秋菊打官司》,十年间张艺谋共参拍了十部影片,恰好每年一部。在这十部影片中,张艺谋无论处于摄影、表演还是导演的位置上,他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探索。这些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误,以致搅得影坛内外拂拂扬扬,褒贬不一。褒之者称他为“得奖专业户”,贬之者戏他为“争鸣专业户”。然而,不管褒贬相去多远,有一点须承认:张艺谋  相似文献   

13.
张艺谋电影的唯美倾向——评《十面埋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从其放映至今,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作为一部东方的爱情故事,引发了西方民族新奇的审美愉悦,这是中国电影的喜事,但是国内对《十面埋伏》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在《十面埋伏》中,张艺谋导演无论是题材的以小博大,凸现视觉表现性的精美画面的运用,还是独到的音乐运用,均体现了他独特的美学倾向。《十面埋伏》给观众带来了美的感受,带来了心灵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电影人,张艺谋和他的电影一样,早已蜚声海内外。但作为一位父亲,他和女儿之间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张艺谋的女儿名叫末末,学名叫张末。末末出生在1983年3月31日。那时的张艺谋正忙着筹备由他担任摄影师的第一部电影《一个和八个》,末末出生的这一天,恰好是张艺谋正在和导演张军钊、美术师何群和另一位摄影师肖风一起向广西厂领导立军令状,保证拍好《一个和八个》的特殊日子。当张艺谋接到家里发给他的电报,得知自己得了一个女儿  相似文献   

15.
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张艺谋的新作《一个都不能少》在国内登台亮相了。这部影片讲述的是贫困地区的一个年仅14岁的代课老师历尽千辛万苦找回流失学生的故事。内容是真实可信的,而且片中演员的表演也是真实可信的,他们都是非职业演员,村长演村长,学生演学生,其实就是自己演自己,这是一部具有很强的纪实风格的作品。张艺谋此前曾多次公开表示《一个都不能少》是他电影生涯十几年来最满意的作品之一。由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1200万元的高价买断了它的发行权,又加上早些时候张艺谋突然对外宣布原定于今年5月角逐法国戛纳电影节的该…  相似文献   

16.
作为第五代电影导演代表之一的张艺谋,到目前为止创作的16部电影作品,有12部改编自文学原本,如《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金陵十三钗》等。张艺谋电影多由文学原本而来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张艺谋电影对文学原本的选择是一种尴尬和无奈,张艺谋电影对文学原本改编的"要诀"是对成功与亮丽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映的一部《归来》又让人们开始讨论起张艺谋的电影。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导从处女作就开始收获的巨大成功让他不断衍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近十年来,一系列的社会标签、国家形象、超生风波等与电影创作无关的话题占据了社会关于张艺谋的思考。人们对于他私人身份的关注似乎都超过了对于其电影作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导演的原生态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国际上一炮打响后,片中的女主角魏敏芝闯入了人们的视线。戴着盛誉的光环,按照常理,她应该前途一片灿烂。然而,即便在她风头正劲的时候,都有许多  相似文献   

19.
2月14日,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在北京宣布,他将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执导一部歌剧,该歌剧讲述的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的故事。这是纽约歌剧院第一次与中国导演合作。这部题为“秦始皇”的歌剧将特邀世界上最宏亮的声音之一,普拉希多·多明戈加盟,这也可能成为多明戈的歌剧收山之作。奥斯卡奖获得者谭盾也将以盛大音乐喜剧作曲家的身份第三次与张艺谋合作。谭盾,美国华裔音乐家,曾经因为为《卧虎藏龙》作曲而赢得奥斯卡奖。这次以作曲家、剧作家兼指挥家的身份与张艺谋合作。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中国…  相似文献   

20.
《影》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风格的一次颠覆和超越。电影用水墨色彩呈现出传统中国国画恬淡冷峻、写意抒怀的风格,"中国故事"完成了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表达"。全片用古典悲剧的风格对古代王权进行新的探讨,实现了导演个人历史思考的完整表达。虽然《影》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无论是对张艺谋本人还是对中国电影,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