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主持人的素质和基本功一提起电视专栏节目,电视界的同行们就自然想到了主持人问题。过去,大多数电视专栏节目的主持人,都是由电视播音员担当的。这是由于当时我们还不适应依靠主持人主持节目的缘故。我们的记者、编辑乃至许多电视“官”总认为主持人首先要漂亮、潇洒、音质标准优美,而绝没有想到主持人的问题,是办好专栏的核心问题。结果让播音员充当电视专栏节目主持人的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电视专栏节目的发展,观众对电视专栏节目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记者编辑也开始不满现  相似文献   

2.
1.缺乏“进得去,出得来”的“两栖”式作者与编辑科普本身必须具有知识性和通俗性两大特征。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性。就无法称它为“科”,反之,没有一定的通俗性,就无法达到知识的有效传播,就谈不上“普”。这就要求从事科普工作的作者与编辑必须具备“进得去,出得来”的“两栖”式才能。所谓“进得去”,就是能够深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今天》这个节目你看了吗?”“看了,”“看了”,“一天不拉!”作为这个节目的编辑,没有比听到这些更受鼓舞的了。 1987年10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每晚7点30分播出的《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来信来稿从全国20多个省市飞来。有的观众评价这个节目“办得有味”、“和新闻联播一样吸引人”;不少观众盼望编辑们“寄一份解说词来”,或者“把解说词汇编出书”。李鹏代总理在参观彩电中心时,也说这个节目办得好。人们时常会问我们,你们怎么想起办这么个节目的? 让观众形象地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它关系到我国21世纪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工作。为了适应世纪之交的科普需要,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九五”计划纲要提出:“出版一批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高质量的科普读物,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并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书刊精品。”这一指导思想,也为广播开创了科普宣传的新局面。 提高新时期广播科普节目质量的关键是创作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使广播科普节目再上新台阶,首先必然树立精品意识,以质取胜。强化精品意识是提高科普节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错耕他人田,荒了自家地。”这是编辑们为人作嫁之后的感叹,也是一种自我解嘲。其实,何尝如此。常赢莲同志——一位编了27年书的老编辑,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不仅编了260多部书稿,达3200多万字,而且都有相当高的质量,有十多种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奖励。人民对她的劳作,给予了应有的荣誉。他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获得了优秀科普编辑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普编辑家称号,  相似文献   

6.
郑雅馨 《传媒》2016,(8):64-65
求证类科普节目是电视科普节目发展的产物,是一种以实验调查的方式实现科学信息传播,使受众获得事实真相的节目形态.2003年,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推出一档风靡全球的求证类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Myth Busters),也是全球收视率最高的科普节目,其被艾美奖评为“最佳电视科普节目”.  相似文献   

7.
办好一份科普报刊,关键在于它的编辑力量。没有编辑工作者的勤奋劳动,报刊是办不出来,也不可能办好的。一本刊物,从选题、组稿到印刷发行,有许多工作环节,大部分是由编辑承担的。没有作家就没有作品,没有编辑就没有一本书、一本刊物。人们说编辑足无名英雄,在书刊上,很少能看到编辑者的名字,然而这样的无名英雄却是我们科普出版工作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编辑同志们应当对于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信心,社会上对于编辑人员的劳动也应当给予适当的估价。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友人小聚,偶遇一位科普传媒的资深编辑,便想讨教几招。不料这位编辑言辞不胜戚然,原因是杂志刊号已转手他人经营时尚类刊物,原先的科普期刊已萎缩成不定期面世的内部资料。听到这一消息,让人不难感受到信息时代媒体竞争的残酷性,也油然生出了“居安思危”的紧迫感。据调查,与时下异常火爆的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中科教类节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立足大众科普宣传的平面媒体普遍经营惨淡。何以如此,笔者认为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在平面媒体已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科普类报刊普遍缺乏视觉冲击力,因版面所限也难以与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做…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中医科普作品,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缺少新意甚至缺乏科学性的问题,用行话来说就是没有“科技含量”。中医科普作品怎样才能传递出与时俱进的科技信息,真正造福于大众,是每一个中医科普出版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一、严审自发来稿,选好作者,加强组稿长期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医学科普尤其是中医科普的自发来稿,99%是没有新意的“陈米”、东拼西凑的“碎米”,甚至是堪称文化垃圾的“霉米”,只有1%是可加工的“糙米”。这1%,也需要经过对作者身份的审核、编辑的再创造,才能转化为合格的出版物。《大众医学》作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科普…  相似文献   

10.
电视作为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媒体,是推广科普的有力平台。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电视科普节目多处于收视率的末端,至今未形成一个稳固的收视群体。为了扭转这种“科普不普”的状态,近几年科普节目出现了娱乐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杨辉 《出版参考》2015,(12):33-34
科普图书是向公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的通俗读物,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培养公民科学兴趣方面历来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版高质量的优秀科普图书是出版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摆在编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2014年,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时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本文将以该书为例,就优秀科普图书编辑出版的要点谈一些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侯雪轶 《视听界》2004,(1):49-51
如何使科普节目更好地发挥电视传播的功能,更好地为观众服务,近年来,从事电视科普节目的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电视科普节目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正式播出,使电视科普宣传开始走上了规模化、系列化、经常化的道路。一些省市电视台也开设了科教频道,为科普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电视科普节目在数量上不断增多,形式日趋活泼,制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步入一个亘古未有的新时期,使全社会各个领域均面临着新的变革,同样也为科普事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背景和驰骋的广阔舞台.这对科普事业的主体之一--科普编辑们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科普编辑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胜任这更为艰巨的任务呢?笔者认为,除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编辑水平外,还应当具备强烈的现代公共关系意识(以下简称公关意识).  相似文献   

14.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电视科普作为大众媒体承担着科学的推广和普及的责任,通过对电视科普节目内涵的解读,结合时代特质分析出电视科普节目所面临的挑战。列举出电视科普互动课堂“开学第一课”与“天宫课堂”两档备受好评的电视节目,从其创新亮点出发,旨在守正创新,为科普节目的发展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编辑)工作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种主动性,就会失去大量的新闻,也出不了好新闻。很难设想,一个怕跑懒动的记者。能捕捉到“新闻”,写出好的报道来。这是人所共知的。而科普编  相似文献   

16.
有些通讯员队伍的稿件,尽管写得立意深刻、结构严谨、文笔也相当流畅,但如果仔细一看,则美中不足——不是这个地方有错别字,就是那个标点用得不正确,等等。这些同志或许会认为,稿子有点小缺点无关大碍,编辑会斧正的。这种把“文病”甩给编辑的做法,是要不得的。一些通讯员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想法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没有与编辑将心比心。编者们每天的工作量本来就很大,通讯员们如果把“文病”甩给他们,势必会给编者们增添更大的工作量。编辑一旦没注意漏下了你文中的小毛病,就会影响稿件质量和宣传效果。二是有些通讯员还没有理解“好…  相似文献   

17.
往日里总是抱怨编辑“不识货”,净“枪毙”自己的稿子,有时甚至怀疑:是不是编辑水平有问题,是不是因为不认识编辑才上不去稿?今年5月,我到军区《前卫报》社学习。到了报社,我认为发稿的机会来了,一连送给编辑们十几篇“大作”,结果自己在“废纸篓”里又捡了回来。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真想照着镜子看一下是否自然)把~篇精心润色的军事稿件送给了编辑。那名编辑看了看稿子,说道:“这篇稿子同以前的那几篇一样,没有深度,写稿子的时候,心里一定要装着一套日常的工作思路,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报道什么内容,要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8.
李萱 《青年记者》2008,(8):99-100
如果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就好比是一道道菜肴,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这盛宴的掌勺厨师。同样的原料,不同厨师烹制出来的味道会大不一样;同样的菜肴,不同的上菜顺序、不同的荤素搭配给食客带来的感觉也会完全不同。一套编排得当的电视新闻节目,能产生“1+1〉2”的传播效果,而一档电视新闻是否能通过好的编排“抓住观众”,考验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功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不到二年的时间内,中央电台和30多家省、市级电台以及相当大部分地、市级电台的科普节目在没有统一指令和布置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变动调整。一大批电台科普节目改变名称、调整方针,动了大手术;一些电台科普节目虽未大动,也以节目内容的大变化加入了全国性的调整,另外少数电台的科普节目放弃了这块阵地而为板块节目所吞并。调整后的科普节目一改过去那  相似文献   

20.
谷中君 《今传媒》2005,(6):35-36
陕西电视台的“阳光播报”是一档社会生活类新闻节目,节目的主题词是:真诚关注阳光世界,轻松解读七彩生活,内容以关系普通百姓生活的新闻信息为主。为了切合节目的内容和节目贴近生活、展示生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追求,编辑记者们正是运用独具个性的文字语言塑造出了亲切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