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课堂上,我们正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读到"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时,我问:"同学们,读到这里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话?"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我感觉太棒了,我怎么没发现在雪地上有这么美的画呢!""真是太神奇了!这些不会用笔的小动物竟然也能画出这样美的画."  相似文献   

2.
一个全县新课程专题研讨会上,一位青年教师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上得很不错,但总有一些想法如鲠在喉,让我不吐不快。师:同学们,咱们平时是怎么画画的?生_1:我们平时画画要用纸和彩笔。生_2:我有时候用电脑。师:那么,小动物们又是怎样画画的?生_3:他们用脚在雪地里踩,没用纸和笔。师:真轻松,真简单,走一走,跑一跑,几步就成了一幅画,太了不起了!难怪大家都说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相似文献   

3.
一、简笔画板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 ,学生缺乏兴趣 ,注意力分散。而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板书为切入口 ,将课文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 ,描绘成鲜活有趣、看得喜人、感受真切的东西 ,语文课堂一下就变得情趣万千 ,充满了勃勃生机。例如 :《雪地里的小画家》就是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的 ,当课文中描述的小动物及其脚印都形象地画出来时 ,学生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起来。板书如下 :雪地里的小画家二、简笔画板书帮助突破教学难点板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 ,而这种手段还会受到课堂某些因素的制…  相似文献   

4.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第一册教材中一篇很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 ,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 ,激发小朋友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 ,我根据儿童特点 ,采用多种方法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让他们充分动起来 ,在“动”中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设疑交流 导入新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开课时创设了如下情境 :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下雪吗 ?(喜欢 )那我们就来看一段雪地里的画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 ,看完后跟同学讲讲你看到了些什么 ?(展示与韵文同步的课件 )为让学生看后都能充分…  相似文献   

5.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懂课文的首要标志是阅读课文后能大体说出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材编排时课后练习一题都是从这一要求出发设计的。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第一册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一题有三问:谁在雪地里画画?它们都画了什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三问就集中体现了大纲、教材对一年级学生读懂课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低年级学生设计板书 ,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力求做到活泼美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还要有创意。让学生看得懂、受启迪、想参与、有收获。下面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至四册中的有关课文为例谈一谈。一、活泼美观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韵文 ,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这一课根据教材难点设计板书如下 :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画(?)·(月牙 )(枫叶 )(梅花 )(竹叶 )《司马光》主要讲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书设计如下 :水缸一个小朋友掉救砸叫、跑哭、喊别的小…  相似文献   

7.
一、勾起学生的愿望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演示,学生看到小动物们在雪地里快乐地玩耍,高兴极了,瞪着大眼睛看得津津有味。就在学生们看得兴趣正浓时,动画停止了,小动物们找不到了。学生一下着急了。这  相似文献   

8.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一、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雪地里的小画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19课)是篇韵文,讲的是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旨在让学生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征。插图画的是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正在雪地上画画(身后留下一串脚印)。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两个平台,一个是多媒体运作的平台,另一个是网络信息的平台。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征,将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变革语文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从而构建起“情境探究”“主体合作”“网络自主”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现以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一、创设情境,加深体验,激活情感,尝试探究《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充满童趣的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  相似文献   

11.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第一册教材中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 ,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激发了小朋友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三方面。一、确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 ,认识三个部首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结合句子理解字词的基础上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培…  相似文献   

12.
合作精神,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小学三年级有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请几个小学生做实验,他让这几个小学生各拉一根线,线的一头系着小铁锤,小铁锤放进瓶子里,接着教育家告诉学生:小铁锤代表的是你自己,瓶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然后教育家往瓶子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这时,其中的一个学生对其他学生说:你第一,你第二……这样,学生很顺利地把铁锤从瓶子里提了出来。这个故事很好地告诉了我们合作的重要性:只有相互帮助,听从指挥,向着统一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这种合作精神可以运用到小组合作学习上  相似文献   

13.
教学《数字化声音的编辑》一课时,有一位学生的举动让我不能忘怀。学生自主学习过后,我请第一位上交了作品的学生演示操作过程。一般这时,我都会在学生旁边,学生一边做一边说,而我负责总结提升学生的操作要求,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次也不例外。但意外就在第二个操作时出现了。当学生利用"录音机"软件打开第一个文件,准备插入第二个文件进行拼接时,我  相似文献   

14.
李梅 《四川教育》2002,(10):39-39
一、创设情境,谈话释题。1.(多媒体展示雪景)冬天到了,我国北方下了一场大雪,树上白了,地上白了,房顶上也白了,整个大地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这时小动物们也来了。他们来干什么呢?噢,原来他们是来画画的,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2.“画家”是什么样的人?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呢?(生议)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出示生字,连词认读。3.齐读:看看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板书:小鸡、小狗、小鸭、小马)4.一句话完了都有哪些标点符号?数数课文…  相似文献   

15.
现象一: 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黄生延 《师道》2003,(10):36-36
忙碌了一天,刚回到家,电话铃就似乎迫不及待地响了起来。话筒里传出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勾起了我对八年前一桩往事的回忆……那年我被分配在乡下一所中学担任高一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不久,学校要开运动会,每人发一套校服,按规定要交65元的服装费。几天内,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前来交钱。星期天的晚自习刚下,我到教室查看学生下课的情况。刚走进教室,几个同学就对我说:“黄老师,小王同学的一百元钱丢了。”小王正在座位上一边哭一边翻弄着书包。经过询问,才知道她把母亲给她交服装费的钱及买菜票的钱装在书包的夹层里,被人偷走了。她告诉我,晚自习…  相似文献   

17.
今天早上我刚走进办公室,小罡跟着进来,手捧着一本书,书里夹着一张纸.我说:"小罡,有什么事吗?""张老师,我又想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可以呀!你说吧."他一边说着着问题,一边有条理地说出他的解题思路,说完后,他说:"这样想可行吗?"  相似文献   

18.
正雪花飘落后的大地,是一片纯洁晶莹的世界,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画布,吸引着一群"小画家"。小鸡来了,小狗来了,小鸭来了,小马也来了,他们你追我赶、你蹦我跳,尽情地描呀、画呀,纷纷亮出自己的本领,展示自己的画技。于是,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等形态各异、构思奇特的"作品"一时铺满了雪地,给雪白的大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绘的奇特画面。作为一篇以一年级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融生  相似文献   

19.
我和孩子们有个约定:如果考试时做错计算题,要在纠错本上罚做两遍。学生都接受了,后来习惯了,以至于某天我说:"这次就不罚你们了。"结果还有人抄好送过来给我看。期中考试前的复习课,我拿着一摞试卷发给学生,对学生说:"今天这张试卷严老师做,你们看着。"学生一起欢呼。我一边在试卷上圈圈点点,一边和他们讨论:考试应该如何读题,怎么审题,怎样找题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现象一: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