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池莲子的诗河中,时时流淌着诗人的身份认同、民族情感;时时流淌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时时流淌着诗人对大地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莲子的诗具有意境美、哲理性,似一条从莱茵河到东海岸的通天的诗美之河。  相似文献   

2.
在池莲子的诗河中,时时流淌着诗人的身份认同、民族情感;时时流淌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时时流淌着诗人对大地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莲子的诗具有意境美、哲理性,似一条从莱茵河到东海岸的通天的诗美之河。  相似文献   

3.
诗人侠客梦     
<正>少年时代,我就仰慕两种人:诗人、侠客。梦想着在现实中也能遇着个把诗人、侠客,跟诗人学点偷香窃玉的手段,再从侠客那里偷得一招半式,然后就笑傲江湖去。要说诗人,我真遇见这么一位。他还是我的本家大爷。小时候经常见他双手叉腰,披散衣襟,在村东小河坝上傲然兀立。大爷总在高声吟诵着什么,中气充沛,声若洪钟,逡  相似文献   

4.
侗族现代诗人、军旅诗人柯原一生奉献于诗,持续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时代歌唱着。柯原咏现实,也咏历史;不仅写抒情诗、山水景物诗,也写讽刺诗、哲理诗,他是一位多面手诗人。  相似文献   

5.
在诗人传记中,诗歌批评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批评对于厘清诗人的诗学传承,确定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诗人传记中运用诗歌批评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具体表现为:过多地采用诗人一己之说来评论其诗作;将诗歌评论简化为诗歌欣赏;由于对传主的推崇而做出言过其实的判断;由于语境的限制而得出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6.
苏轼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有诗人的自我形象,又有秀才寒士、朝廷大臣、歌妓艺人的人物形象,无论怎样,诗歌中的形象都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神曲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致力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卫士——一、地狱细小的粉红的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加细小了。她梦见羸弱的诗人将[泪擦在她弱的诗人将[最末的花瓣上。夜,无尽的黑;雨,无垠的泪;海,无吟的累……小花向诗人抱怨,没有春天的四季好像黑暗笼罩下的世界,一片苍凉;诗人向小花埋  相似文献   

8.
“飞鸟”在台湾闽南语诗中不仅作为美丽风光描绘的部分,也昭示看台湾诗人漂泊思归的复杂的心路历程。飞鸟是关连故乡和羁客的“使者”,穿越千山万水传递着故乡的信息;飞鸟是个体生存困境的缩影,它反映着诗人寻求精神家园的迫切希望。闽南语诗本土化的书写,并不单指语言的本土化,同时也是台湾诗人思想情感的本土化.“飞鸟”意象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台湾诗人在羁旅、流浪中艰难寻根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9.
自古至今 ,草一直点缀着美丽的大地也点缀着诗国的天空。当诗人的双眼注视着天地间平凡的青草 ,再经心灵的沉淀 ,青草便叠映着诗人的各种情感和体验 ,构成奇妙的心灵幻象 ,随着视点和角度的转换和调整 ,诗人之情思、感悟和启迪也不断衍生。这样 ,普通的青草便折射出玄妙莫测氤氲万状的灵光 ,表现出玲珑剔透灵动飘逸的神韵 ,历代骚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青草的篇章 ,形成了诗歌百花园中独特的青草主题 :草 ,象征着生命境遇 ;诉说着历史兴亡 ;见证着生离死别。  相似文献   

10.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诗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人之死     
有很多诗人死于非命。诗人死了,诗人的死被人们纪念着,惋惜着,感叹着,当然也有惊骇。为什么有这么多诗人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里面是否有一种宿命?  相似文献   

12.
<正>春是诗人写不尽的主题。面对春天,诗人咏叹、赏惜、感伤别离,春天的季节变换总能引起诗人的无限情思。在古典诗歌中活跃着有关春季变换的五个词,它们是"春归""春回""春去""春来""春到",这五个词的用法有何不同呢?下面重点以唐宋诗词为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恢弘气势中的悲壮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诗中既能看到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能看到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外在时空不断出现共振与落差,使唐诗中呈现出在恢弘开拓中回荡着悲壮旋律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4.
诗人     
诗人张诗剑(香港)诗人是天空胸中悬着日月闪着雷电飞着彩霞洒着雨露泻九天银河去跨越白发秋风诗人是海洋肚里可以撑龙船亮着珊瑚漂着蕙兰荡着离骚卷着狂澜去追回诗魂一九九五年五月作者简介:张诗剑,香港诗人、作家,香港《文学报》主编,香港作家联会理事诗人张诗剑(...  相似文献   

15.
<正>提到中国古代诗歌,我们立刻会想到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这些名字,想到这些诗人的悲剧性的命运,他们大都在忧患、焦虑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又会想到,中国古代的那些杰出的诗人,几乎没有谁仅仅想做一个诗人,然而他们又只能做一个诗人;也许还会想到,古代的诗人们彼此之间尽管有种种差异,然而他们又似乎不约而同地反复吟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并对某些意象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这些现象中,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呢?本文试图从分析古代诗人的心理动机及其与古代诗歌(在这里,指的是文人创作的诗歌)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的古典诗歌大都是表现艺术,重在表现诗人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重在传神写意,体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的艺术气韵。 屈原正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燃烧着爆发式的感情,抒发出庄严伟大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心灵的悲剧。这种感情,这种思想,这种悲剧完全是诗人忧患意识的艺术升华,或者说是其忧患意识的外化。忧患感,可以说是构成诗人全部感情、全  相似文献   

17.
李贺为中国古代诗人中使用色彩的丹青妙手,其诗中色彩斑驳纷呈,它们与诗人的情感性格形成了相互对应的关系,成为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命情感的象征。李贺诗歌色彩的总基调是幽冷凄艳,折射着诗人阴冷、忧郁的病态性格,从而使其呈现着一种病态美;而且,李贺诗中色彩使用又往往和声、味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联觉照应,出神入化,为中国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论诗时提出的“神圣”概念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本根,它是现实的、变动的;它与“自然”具有同体性,为最原初领域,在其运作下由诸神、诗人、民众等构成一个纷繁复杂的“神圣谱系”,诗人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一谱系是海德格尔给予贫困时代的诗人以通达存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以来,摆在中国诗人面前的诗坛是一个满目苍疮痍、几近荒芜的不毛之地。彻底的批判精神使科学主义、民主思想得到推广,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希望,但伴随着的负面效应则是中国古典美学风范和文化精神的失落,以及作为书面语尚不成熟的白话文鸭子上架式地取代文言文成为诗歌媒体。中国诗人面临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诗人都未遇到过的困境:艺术营养本源的断流;驾驭新的文学媒体的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20.
陆游是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一生胸怀壮志却宏愿难酬.仕途坎坷、"位卑"清贫的诗人自始至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舍身报国的赤子之心,其诗歌也篇篇充溢着忧国忧民、慷慨悲壮之真情实感,因此,被人称为忧国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