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芳 《语文知识》2014,(1):54-55
《想北平》是老舍散文的经典之作。该散文贵以情动人,真情正在细节涵泳之中,文中的细节设置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匠心所在。从文本的细节描写处人手,走近作家,挖掘老舍内心深处的心结,才能深层解读文章情感主旨。文章第四段描写北平之景,并没有选取故宫、颐和园、王府井等著名的景点,而特别提及城墙——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是为何?老舍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土城一带的京郊乡间,是老舍姥姥家和舒家祖坟所在地,作者心中的北平与纯粹的景观无关。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想北平》是散文中的名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眷恋之情。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这种深沉的情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对比阅读老舍的《想北平》与林语堂的《说北平》,评点分析两篇文章异同。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对家园之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老舍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其文学创作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老舍一生勤笔,书写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济南的冬天》作为一篇散文,凝聚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技巧,成为散文中的典范。该散文除了语言优美、主题明晰以及情感丰富以外,更重要的是蕴含着独特的美学意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点。《济南的冬天》充满了景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从英国回国后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老舍先生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他用细腻的写作手法,以及对各种景致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温情".  相似文献   

5.
散文写作,离不开细节。散文通过人物细节、景物细节、场面细节等不同类型的细节来写人叙事、状物绘景。具有现场性、画面性、动态性、典型性、抒情性、象征性等特征的散文细节可以提升散文的真实性,增强散文的生动性,充盈散文的形象性,拓宽情感的层次性,扩展意境的丰富性和升华主题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6.
散文以语言为材料、以结构为容器、以情感为支撑架构全文。在散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媒介,引导学生吃透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点燃学生和文本之间共鸣的情感之火。笔者尝试通过以忆触情、以品生情、以骂激情、以画怡情四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叙事散文的细节描写,准确领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7.
关注散文描写细节的语句散文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散文细节描写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以特写镜头的方式,锁定人物具有震撼力、个性化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人物内心情感。②以慢镜头的方式,将系列的动作分解、慢放,以蕴蓄丰富情感的慢动作触动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济南的冬天》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温馨淡雅的冬日暖景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也有一篇描绘冬天美景的文章——《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细细品读,这两篇散文无论是在艺术风格、文章布局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散文,虽然自认是“草草成篇”,“非精心之作”,但却是从他心窝里直接吐出来的声音,因此,更具真情,更能体现他的个性特征,更值得认真进行研究。基于此,笔者就老舍散文的艺术美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老舍的散文,有一种本色美。本色美的力量,来源于生活本身。老舍所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事、景、物。从1931年起,一直到1966年逝世前夕,长达三十  相似文献   

10.
程宏宇 《文教资料》2011,(33):19-20
本文剖析了老舍散文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入探究了老舍散文的总体关学特征:精美与幽默。老舍散文是对既往散文的审美创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和深广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方生俊 《学语文》2007,(4):23-23
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是作者情感因素的内化领悟。老舍先生对济南充满了热爱之情,感悟到济南冬天的美丽可爱,于是写出了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莫怀戚通过一家人散步这一平凡而又蕴含丰富的镜头,感悟到一家人敬老爱幼、相互关心体  相似文献   

12.
<正>朱自清是著名散文大家,其作品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悠远,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回忆性散文《背影》潜藏着独特的情思,本文拟从情感隔膜与沉重之爱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情感隔膜《背影》中的情感渲染是有目共睹的,文章刻画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爱的怀念,这是一种双向流动的爱,具有生命的温度和力量。但是在这种“爱”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透过这些细节,  相似文献   

13.
《合欢树》是史铁生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品,但史铁生在写法上的独特考虑和处理,又让这篇散文超越了一般记事怀人散文纯粹通过记事和写人的方式表达对所怀之人的怀念之情的范畴,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一、淡化情感与突出时间节点的用意这篇散文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就是在回忆母亲活着的前半部分中,作者淡化了情感的抒发,但却大量描述时间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写作记叙性散文,最关键的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合写记叙性散文的材料呢? 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性散文的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性散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材料不是记叙  相似文献   

15.
赏析:人教版教材中选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我们在此选了先生另一篇散文《想北平》。老舍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他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来描写他对北平的怀念,对青少年时期的追忆,于是就有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想北平》。这篇散文没有波澜壮阔的高潮、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如话家常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语言流露出浓郁的眷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步入老舍先生的情感之旅、追思之旅。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全面论述了老舍散文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上的特色,作者认为:老舍三十年代的散文虽基本上属于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之流,但也有时代的折光;随着老舍思想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后他的散文创作,由表现“自我”演变为以反映大众的、民族的斗争生活为主的“社会的”、“时代的”记录。在艺术表现上,老舍的散文抒真情,写真性;体物入微,微中见大;诙谐幽默;语言朴素简练。在现代散文中,老舍的散文可称得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正>《想北平》是老舍的一篇意味深长的散文(文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在这篇散文里,老舍以他特有的质朴平实的语言,抒发了对北平深沉的感情,那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挚爱和眷念。老舍对北平的感情凝聚成两种情结——乡土情结和市民情结。先来说说文中所凝聚的·乡·土·情·结。老舍在他生命的67年中,有42年生活在北平,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北平滋养了老舍,老舍也以自己的笔墨来回报北平的养育之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散文在其文学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选取了老舍的散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分析其中兼糅的"新旧文化"因素,挖掘其呈现"新旧文化兼糅"状态的原因。结合基础教育中老舍的散文在教材中的选编情况,将老舍的散文置于其中,以最新版高中语文课标作为依托,勘探老舍散文的这种"新旧文化兼糅"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老舍散文佳作《济南的冬天》语言优美,有造形状物的细腻美,神韵美,具有递转承接的巧妙美。作者老舍在这篇散文中运用了众多的比喻、拟人等修辞,使得其描景状物更显细腻、生动,美不胜收。这些修辞格的运用,营造了模糊的审美意境之美,也造就了审美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想北平》是老舍的一篇语言极其质朴而内蕴极其深厚的散文。这样的散文“易学而难工”。如何读透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读出情感的真,二是要读出写法的巧,三是要读出语言的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