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先生的那首诗《再别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在古今诗人笔下,告别往往是一种不舍,一种愁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一种多么惆怅的告别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又是一种多么失落的告别呀!然而我并不喜  相似文献   

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又一次勾起我对“告别”的无限遐思。  相似文献   

3.
当我站在初三的终点线前,我有良多感慨。回首初三这一特殊的时期,我感到初三就像一首歌——一首难懂、难唱、难学的歌。初三了,没有了绿茵场上的摸爬滚打,没有了“车”“马”“炮”前的苦思冥想;告别了双休日的休闲时间,告别了节假日的欢乐时光。  相似文献   

4.
含羞草     
<正>凉风伴着夕晖,轻盈地吹拂着阳台上的含羞草。它那细长的叶片轻摇几下,缓缓收紧,垂了下来,显得安静又美好。这盆含羞草是我最心爱的绿植。这盆含羞草是奶奶送给我的礼物。三年前的暑假快要结束时,我不得不告别奶奶,告别充实有趣的乡村生活。分别之际,奶奶抱着一盆含羞草对我说:“小旭,这是一种很可爱的植物,一碰就会害羞,和你有点像呢,你带回去做个伴儿吧!”我好奇地接过来,轻轻一碰,呀,  相似文献   

5.
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节这样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教学用书》在"鉴赏要点"里这样分析:"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的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教学用书》把"西天的云彩"分析为告别的对象,本人认为似无道理,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6.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引发了我对告别母校的思考.告别是一种悲伤吗?  相似文献   

7.
[文题]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小鸟告别母巢,学子告别母校——这告别,意味着成熟;飞机告别地面,飞船告别地球——这告别,意味着腾飞。成功是对失败的告别,创新是对陈腐的告别,现实是对历史的告别……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请以“告别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奥运冠军刘翔说“:生命是一个个赛程,谁都有机会拿自己的冠军,做最好的自己,我能!”是的,我能刻苦学习,我能战胜自己。我能帮助他人,我能关注社会……因为我能,微笑在我脸上;因为我能,未来在我手中…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游弋在长空里的云彩走进你的“康桥”,便走进你过去的一段心的历程。“轻轻的我来了”,这是梦缠魂萦的依恋;“轻轻的我走了”,这又是无奈的诀别。于是,你便在这“恋”与  相似文献   

9.
北风呼呼吹,树叶轻轻飞。冬天来到了,小动物们来开告别会。青蛙说:“呱呱呱,我要钻进泥土里。”燕子说:“喳喳喳,我要往南飞。”鲤鱼摇摇大尾:“我要游到小河底。”小松鼠钻进大树洞:“我要好好睡一觉。”再见啦!伙伴们,明年春天再相会!小动物告别会$福建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陈雪琪  相似文献   

10.
张东河 《读写月报》2022,(22):42-46
<正>1[题目来源]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考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昼是夜的告别,死是生的告别,告别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告别,悲观的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乐观的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达观的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  相似文献   

11.
一得集     
我班有些幼儿走路时喜欢把地板踩得咚咚响,而且还一边走一边大声喊叫。针对这现象,我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我叫“轻轻”》,歌词的大意是:走路轻轻,上夜班的阿姨还没醒;敲门轻轻,给邻居叔叔送封信。大家夸我好呀,给我取个名字叫轻轻。在幼儿能熟唱之后,我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轻轻走路,轻轻敲门的动作,并鼓励幼儿学做受人喜爱的“轻轻”。从此,教室里咚咚的响  相似文献   

12.
永恒的剑桥     
永恒的剑桥孙子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风流才子徐志摩在1924年深情地写下了上面的诗句。很可惜,对于像我这样没有诗情的读者来说,却很难体会“志摩”的那份沉醉。而现在,我终于有些理解了。这是初访剑桥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我迈出考场,与父母、老师、同学拥抱后,不知不觉间。我告别了这一切——告别了陪我们日夜奋战的老师,告别了共历风雨的同学,告别了魂牵梦萦的母校,告别了这段永难磨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爱的气息     
步入社会的前夜泪湿枕边毛巾担心日后路难走一声暖流入我心“勇敢些朋友……”轻轻一言这是爱的气息推开紧闭的窗门外面阳光多明媚担心紫外线的强我躲到角落一句暖流入我心“放眼世界 ,孩子……”轻轻一言这是爱的气息不再停泊于儿时的港湾不再偎依母亲的怀抱去想去做去实践不必挂念对与错不必疑虑该不该放胆接受爱的气息(辅导教师 游世银爱的气息$正安县六中@贾浚  相似文献   

15.
读鲁迅的散文诗《影的告别》,总有些怪讶:因为其中有些怪象,真是令人百思不解。“求人不如求己”,这里,我想试着谈点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影的告别”呢?就是:影子向人告别。影子何以向人告别?因为影子不想跟随人了。这可真真是怪诞不经!我为什么要这样  相似文献   

16.
重新开始     
王嘉薇 《新读写》2013,(2):62-62
我搬家了。也许你会疑惑,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什么好值得大肆宣扬的呢?是啊,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对于我来说却有如晴天霹雳,因为这是一次“跨省搬家”。以“我的户口在上海”为前提,以“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为目的,我们搬家了。于是,我告别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家,告别那些无比自由的足迹,跟随父母来到了这座被称为“魔都”的陌生城市。  相似文献   

17.
心系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飘逸的文字映入眼帘,我的心儿飘忽起来,如风摇细柳枝.醉后弄舞影,已不能再静下来。我索性敞开心儿半掩的门扉,让它飘向远方,寻觅那“诗坛王子”——现代“新月诗人”徐志摩诗作《再别康桥》的空灵妙境……志摩,你在哪里?我们想念你。想念你这弯曾徜徉于康桥侧畔,享受“那时蜜甜的单独”的“新月”。  相似文献   

18.
17岁的我马上就要告别“未成年人”的“荣誉称号”了,生理年龄虽已“成人”,但由于长年“深居”校园,在“不准”“严禁”中难见“风雨”,心理年龄还如稚童,“成熟”不达标,“成年人”的称号受之有愧啊。一些同龄人建议我要增  相似文献   

19.
随处告别     
随处告别,可以不留一丝印迹。——草头《随处告别》小K的话:今天我去参加了小M的欢送会,其实很久以来我一直不明白一个问题,既然是悲悲泣泣地告别,为什么还要叫“欢送”,哭着闹着遗憾着,这也是“欢”的参照物么?我真的很想问一问,可是每个人都说我傻。  相似文献   

20.
艾巍 《文学教育(上)》2008,(20):100-100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跳跃的文字常常将我带人清波荡漾的康桥,欣赏一首悠扬的康桥乐曲,从中领略徐志摩诗化的人生。诗中表达的阵阵轻乐和徐志摩深崇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上关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有关,《再别康桥》将“音乐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