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1,(7):40-42
和式太极拳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创编。和兆元自幼习武,师承本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清咸丰年间,礼部尚书李棠阶邀其进京,和兆元武功精湛,曾统领清宫大内侍卫,官授“武信郎”。和兆元在京期间,精研武学,集思广益,融合老、庄之道,医家之学,《周易》《中庸》之理,创编了一套集拳、功、理为一体的新型太极拳——“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代理架”是一代大师和兆元对太极拳的独到诠释,简单明了的三个字,道出了和式太极拳是以理说拳、以拳明理、理技相合、理养结合的理论内涵,一个“理”字表达了和式太极拳的哲学思维,理是什么,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理就是太极、阴阳、动静,这是万物之理。文章通过对和式太极拳代理架的“理”的分析、探讨,以更深刻地了解代理架“理”之内涵,认识和式太极拳在太极拳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也是一代大师和兆元对太极拳发展不可抹杀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贾澎 《精武》2005,(5):38-39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招熟”到“懂劲”进而“阶及神明”状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招熟"到"懂劲"进而"阶及神明"状态的途径。和式太极拳编排是依据人体结构理论为指导,以自然为原则。拳架与中医、易理理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和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清朝晚期,河南温县赵堡镇的和兆元(1810-1890),师从邻里陈清平习拳,后在北京供职。在理学名臣李棠阶的影响下,对太极拳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周易》理论、医家之学、儒家的主张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编了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6,(1):F0003-F0003
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的一个中医和太极拳世家,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的六世玄孙。8岁从父亲和士英习太极拳.同时学习中医。现任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温县太极拳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和式太极拳谱》《简化和式太极拳13式》,以及和式太极拳、剑、刀、棍、推手教学光盘。  相似文献   

7.
贾山 《中华武术》2003,(11):29-29
这些年来,武术界出版了许多太极拳方面的书籍,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等种种知识和信息。由和式太极拳嫡宗传人——和有禄先生编著的《和式太极拳谱》一书,于近日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著者当代和式太极名家、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有禄先生,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六世孙。 《和式太极拳谱》分为五章。主要介  相似文献   

8.
贾澎  潘勇 《中华武术》2003,(11):38-39
有这样一句拳谚:“以拿还拿走天涯。”充分说明了和式太极拳舍己从人的技击原则。 笔者有幸受到和兆元宗师的三位嫡系后人,当代和式太极名师——和定乾、和有禄、和天禄的教诲,管窥和式太极拳堂奥之万一,在此略做说明,权做“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9.
和式太极拳创始于1810~1890年。和兆元是河南省温县赵堡人,他出生于当地一个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文学医。1825年,始学于本镇太极拳师陈清平,成为陈清平的入室弟子。后随他的姐夫李棠阶(历任晚清礼部侍郎、军机大臣、礼部尚书等职)进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正六品武职官员)。和兆元在原传拳的基础上,删其繁琐,增其不足,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也有人以地域称其为赵堡太极拳。  相似文献   

10.
和敬芝,字式甫(1850~1918),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三子,拳术上得父亲传。同治年间,随李建(李棠阶之子)参赞政务,官授“文林郎”。曾在河朔书院讲书。辛亥革命后曾传弟子多人,文武兼资。著《高手武技论》等太极拳论。以下几篇拳论是和敬芝手书太极拳理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和式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劲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柔化刚发对手于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哲理。和式太极拳是和兆元在继承陈清平拳架的基础上创造的"带理架"太极拳,历经数代传人的发展,已成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不仅具有"理技相合"与"耍拳"的理论特色;而且体现出和顺中平、轻柔圆活的技术特点。文章在阐述和式太极拳概貌的基础上,进而对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和式太极拳创始于1810~1890年。和兆元是河南省温县赵堡人,他出生于当地一个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文学医。1825年,始学于本镇太极拳师陈清平,成为陈清平的入室弟子。后随他的姐夫李棠阶(历任晚清礼部侍郎、军机大臣、礼部尚书等职)进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正六品武职官员)。和兆元在原传拳的基础上,删其繁琐,增其不足,创编了一  相似文献   

14.
注1: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自称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信后附有《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此信及其附文的落款时间皆为“2004年4月24日”。此信的主要内容,是张杰自言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负责人的“话”为依据,对和有禄著《和式太极拳谱》和康戈武为此书写的序进行的“评”说。未及“来信说明”,就听张杰同志传出话来,说:“他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已得《武当》杂志采用。”闻讯后,我与《武当》  相似文献   

15.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李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6.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式太极拳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3,(11):34-36
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归纳起来为合、顺、中、平、轻、柔、圆、活八个方面。分述如下: 一、合 和氏家传老谱对“合”的论述有: (1)技理相合,太极真谛。 (2)太极为浑圆之一气,怀阴阳之合聚。  相似文献   

18.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19.
《老子》作为一部研究“道”的哲学著作,对作为体育学这门具体科学内容之一的太极拳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老子》所阐述的“道”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以及功理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太极拳正是历代武术家主动使武术运动符合“道”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一门拳术。由于这种关系,人们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由太极拳之“技”进而明“理”,由太极拳之“理”进而悟“道”,不断自觉地提升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进行解读,提出对高校推行《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几点思考,进一步推出在高校推行其教程的可行性。文章以期丰富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推广的教学内容,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传承不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呼吁高校在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同时,也能重视《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