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高速发展,散打运动也在飞速发展。运动员取得好的运动成绩,不仅需要良好的技战术水平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对散打比赛赛前、赛中、赛后出现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心理素质在散打比赛中的重要性,并找出克服的方法,从而为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模拟比赛情景训练对优秀散打运动员注意分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0名优秀散打运动员为被试,以散打比赛情景片段和两种刺激信号为素材,对优秀散打运动员模拟比赛情景训练过程中注意分配值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比赛情景模拟训练对优秀散打运动员训练的效果.结果表明,比赛情景模拟训练能有效提高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分配能力;优秀散打运动员注意分配技能提高的进程是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的;在散打专项情境中,教练员施以观众声音因素的干扰并不能影响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分配能力;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注意分配能力也相应表现出较高水平,说明散打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水平的注意分配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男子散打技术运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踢、打、摔是散打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良好的技术运用和高质量的技击效果是比赛获胜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技术得分困难,动作效果差.通过对第10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录像的观察,了解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情况,记录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寻找对策,为散打运动技术的有效得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散打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散打竞赛规则的修改,在运动员实战能力和身体素质训练水平逐渐接近的情况下,散打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靠单个技术动作已经很难战胜对手,而擅长组合动作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技术水平从而赢得比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并结合运动实践,对散打运动中拳腿组合训练的计划和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提高了散打运动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散打运动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胜 《体育世界》2007,(7):83-84
根据运用打沙包的训练方法来测试运动员。从而分析了有氧耐力和无氧训练在散打运动的作用和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运用血乳酸指标,对散手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且指出尽管散打运动以无氧供能为主。但有氧耐力的加强,不仅能提高散打运动水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还能在效防止运动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散打运动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两个人互为对手,采取踢、打、摔、拿及其攻防等技术,相互击打以制胜对手的徒手技击格斗运动。在散打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技战术、心理和身体素质,而战术的灵活运用则是取得比赛胜负的关键,文章对散打战术进行分析,浅析散打的战术训练及其原则。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6,(9)
姚银龙(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北街29号730050):贵刊的调查题目实在是好,本人也有一些观点想说说。我认为散打应该平民化,因为只有散打被人们了解,并投入其中,才能使散打运动的整体水平提高。我觉得,现行散打规则并不好。如果散打运动员用露指拳套打比赛,就可以使用擒拿、拳掌等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法,则散打比赛中的观赏性与  相似文献   

8.
散打比赛是同场格斗对抗性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心理、智能都有很高要求.在基层训练中,很多教练过分重视技术和体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运动员智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技术和体能同等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和智能往往容易左右比赛的胜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散打运动特点、散打运动智能的构成、运动智能在散打比赛中的重要性、散打运动智能的训练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散打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为散打理论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散打运动踢、打、摔的基本技术及组合,属于"操作性"动作技术,其动作必须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运动学原理、相生相克的技击原理以及竞赛规则的要求。怎样通过对运动员技术、战术、体能、智能、心理品质的培养并在比赛时临场运用,是本文探讨散打博弈逻辑思维的主旨,以供广大散打运动参与者训练和比赛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结合散打运动实践,探讨散打运动员重要的视觉技能:动体视力、眼球运动、瞬间视觉、周边视觉、深度知觉与视觉反应时间。研究结果可为散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有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散打是用武术的踢、打、摔、拿等技击方法进行实战比赛的对抗性运动项目。随着散打比赛的迅猛发展,散打的各种问题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比赛场上常有这种现象:一个身体素质好、平时训练中技术熟练的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却一反常态,与平时判若两人,出乎意料地输给对手,这种现象说明要在比赛中战胜对手,不但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熟练的运动技术和高超的运动技能而且还需要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散打运动训练中常常会发生各种运动损伤,这些损伤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获得和提高,还使许多优秀散打运动员由于损伤不得不早早退出了散打竞技舞台,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窒碍了我国散打运动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引起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恢复手段与方法,旨在为散打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3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中女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女子散打比赛中冲拳和贯拳是重要的进攻技术,鞭腿和侧踹腿是重要的得分技术,而摔法技术是致胜的关键;国外女子运动员侧踹腿技术和摔法技术运用的意识、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均逊色于国内选手。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女子散打运动员踢、打、摔技术之间的互补能力训练,强化技术特长,以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促进国内外女子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散打是武术的对抗性项目,其中冲拳技术最为简洁实用,为研究冲拳技术在散手比赛中的运用现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散打运动员在散打比赛中运用冲拳技术的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运动员运用后冲拳次数较多,但存在与其他进攻技术的配合不平衡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以后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武术散打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种比赛中,赛前心理训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散打运动是人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就是在攻击和防守的训练过程中来锻炼运动员的身体和意志。实践证明,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运动水平相互接近,相互间争夺的更加激烈,被称为第二技术的心理训练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和参赛的胜负,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摆在教练工作中的重要的任务。因此,教练员应提高重视,加强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6.
王忠祥 《中华武术》2002,(10):28-28
散打运动的特点是比赛的双方在短时间、近距离之内进行比技术、比体能、比毅力、比承受力的高强度、强对抗运动。在训练比赛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运动员,他在训练中一招一式很正规,踢、打、摔动作也很漂亮,可一登上擂台进行比赛,动作就变了形,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参加K-1比赛的录像研究分析,对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竞技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在K-1比赛中的的优势和不足,并试图找出原因,以期为以后中国散打运动员在K-1比赛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乃至成为K-1比赛的王者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促进我国武术散打的更新和完善、更快地与世界搏击运动接轨。  相似文献   

18.
毛爱华 《体育学刊》2007,14(5):111-114
对中、外女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冲拳和贯拳是女子散打比赛中极为重要的进攻技术,鞭腿和侧踹腿是重要的得分技术,摔法是致胜的关键。通过比较发现:国外女子运动员拳法技术连续使用能力较强但实效性较差;中、外运动员的鞭腿技术均有较高的水准,但国外运动员的侧踹腿技术和摔法技术的意识、能力均远逊于中国选手。提出应加大高水平散打教练员和先进技术的"输出",进一步加强国外运动员踢、打、摔技术之间的互补能力训练,促进女子散打运动整体水平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比赛中获胜手段及技法得分的情况,并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2006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赛区各级别前八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得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技法在比赛中得分多少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不同级别的运动员运用技法得分的手段也有所不同。提出在散打训练中,不同的级别在训练内容方面的侧重点也应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散打体能,从广义上讲,是指散打运动员在训练中为提高散打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在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备的身体各种运动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些运动能力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四个因素构成。从狭义上讲,散打体能是指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负荷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持续对抗机体疲劳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散打运动的专项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