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打距离差     
散打的距离差是指双方对垒时,运动员在完成攻防动作过程中出现无效距离与有效距离的差数。  相似文献   

2.
武兵 《中华武术》2005,(12):20-21
赢得一场散打比赛的胜利,是散打队员将技术、战术、心理、智慧等能力正确溶合所折射的一个结果,其中散打战术最为重要。散打战术是根据参赛双方队员的各种具体情况,为使自身特长充分发挥、战胜对手所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早在明代《百战奇略》中即有“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必为敌败”之记载,足见战术思想形成之久远。合理运用散打战术能达到“制人而不制于人”之目的,下面笔者将从散打战术没计原则、散打战术常用种类和散打战术能力提高三个方面直解其精要。  相似文献   

3.
武术散打的武德和行为规范的重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军  解勇 《体育学刊》2002,9(5):65-67
结合日韩武道精神,分析了武术散打武德及行为规范的现状,认为重订武术散打练习的行为规范以重建散打运动的武德,是发挥武术教育培养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指出重订行为规范应注意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换,确立现代价值目标,提倡新时代“忠”、“礼”精神3个方面;制定了“武术散打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散打运动的快速发展,散打的实战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提高、同时涌现出一批简单、快速、实用的新技术组合。在此,向广大散打爱好者介绍一种专门对付鞭腿的新技术组合,即“抄、打”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5.
莫忠 《体育师友》2008,(2):23-24
“以优辅差”教学,是教师为拓宽课堂空间和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针对学生现时的水平和个性品质,根据项目教学的实际和需要,把全班学生进行相应分类或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教学组织结构最优化,教学活动高效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以优辅差”教学,通过提高“优者”学习项目的理论水平,引入激励评价机制,增强“优者”的帮教责任心,调动了“优者”辅差的积极性,加强了教师、优者、后进者三者之间的互动,促使“以优辅差”教学得以较高质量实施。  相似文献   

6.
范海彪 《精武》2003,(5):32-32
中国散打国家队与泰国泰拳国家队共交手三次,首次广州之战以散打5比2战胜泰拳而告终;第二次曼谷决战,泰拳以4比1大胜散打,还以颜色;第三次,双方又在广州交手,散打以6比1再胜泰拳,从而在三届中国散打VS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中以2比1获胜,打破了泰拳“五百年无敌手”的神话,散打在国际武坛亦名声大振,许多国家都纷纷开展散打运动,学者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7.
从“三论”谈散打战术指导思想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分析散打的战术思想是对原有战术思想的总结和发展。为了指导散打战术形式的正确使用,文章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散打比赛的变化规律,得出三条散打的战术指导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8.
于万岭 《武当》2000,(1):28-34
在武术运动中,“关系甚为密切”的套路与散打之间正在出现“分离趋势”。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有两种观点颇为鲜明,一种观点认为,散打与套路历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套路是散打技法的汇总,散打是套路动作的体现,并强调,为保持这个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选手比赛强度下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且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三项目训练应以Hb、Bu、Ck作为主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3个项目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3个项目的训练应以Hb、BUN、CK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系统科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竞技能力“五要素论”为基础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特征及运行机制展开研究.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结构呈现层级性,不同层级由不同要素构成,同一层级内子能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竞技能力运行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整合的过程;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层级性、自组织性和非均衡性为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主要特征;适应是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演化、发展的根据,竞技能力系统运行遵循标识机制、响应机制和积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7月11日,由香港导演徐克监制、麦子善导演的一部全新概念动作影片《散打》在北京东方广场新世纪影院举办抗“非典”义映活动.并将此次放映收入的8万元善款捐赠给北京市抗“非典”机构。 该片以现时中国最流行的搏击运动“散打”为题材.起用全职业散打拳手.拍摄成现代气息浓厚的全新功夫片。 片中的几位男主角均由散打运动员饰演,其中一号男主角的扮演者桑  相似文献   

13.
十运会武术散打半决赛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十运会散打决赛有关运动员技术动作统计发现,竞技散打对“金牌”的争夺完全步入了功利主义的单向度发展轨道。研究认为,竞技散打应有的未来走向应是:规范并全面掌握散打动作技术;完善散打技术体系,建立不同的训练网络层次;强化科学系统训练,全面提升教练员、运动员素质;同时,修改竞赛规则,完善裁判法,提高其竞技性与观赏性,以使竞技散打向既要考虑“金牌”,又要充分体现武术文化精髓和特色的辩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散打运动自1979年从我国传统武术运动中脱胎而成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至今,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拳击加腿”、“打法过于单调”、“没有中国武术的味”。中国散打运动应以中国武术各流派的徒手格斗技法和战术为主要内容,以民族传统理念为基础,制定适合中国武术散打运动的、自己的竞赛制度和规则,使中国“功夫”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于世人面前。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们的武术散打工作者共同努力。1增强体质、功力训练,提高运动技能、技战术水平现代散打运动表明,所有高难、实效的技击技术、战术技法,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孙子兵法”的思想运用到散打技战术训练中,以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实战能力。例如,迷惑对手、诱敌上钩、机智勇敢等方法在比赛中可以灵活把握,并加以合理使用,能够达到发挥优势或以弱胜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海彪 《精武》2003,(5):52-52
散打战术,指根据比赛双方的各种具体情况,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孙子提出“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的制敌原则。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相差无几,单靠身体素质战胜对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良好的运动素质和技术水平,只有通过一定的战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战术运用的核心就是“制人而不制于人”。为了“制人”,就必须发挥自己的特长。  相似文献   

17.
实用散手是指对抗的双方采用武术的各种击打方法(踢、打、摔、点等)进行搏击的一种技击形式,它没有规则限制,以取胜为目的,可以致对手丧失反抗能力,如过去的打擂台就是。近代武术家霍元甲、王子平、蔡龙云等先生就是采用武术散手,击败轻视我国武术的外国拳手,为民争了气,为国争了光。散打运动则是在规则限制下,双方采用武术的各种攻防技术进行实战的竞技形式。它与散手的区别在于:前者无规则限制,也无防护用具以遏制对方反抗能力为本;而散打有一定的规则限制,有专门的防护用具。以提高人的素能为目的。“散打运动”需要有高度的灵敏、足够的力量和耐力、乃至高度的智力,可以培养人的勇武刚强,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有益于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但是,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开展这个项目既要突出实战性,又不能把散打  相似文献   

18.
从散打的健身性探索高校散打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竞技散打运动和目前高校散打运动的现实状况出发,研究开展高校散打运动教学的新思路,从而将“健身”、“散打”融为一体。散打运动进入高校,对于普及散打运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及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散打对抗训练方法 擒散打对抗训练采用的训练方法带有鲜明的指向性特征。对抗每局比赛的时间为2—3分钟,其能量代谢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训练实践中,通常采用的训练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1.跆拳道与散打发展概述跆拳道古称跆跟、花郎道,是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跆拳道传入中国以后,深受中国青少年的喜爱,其普及和发展之迅速,令许多同类运动项目望尘莫及。散打则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集技击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品质与对抗为一体的武术竞技运动。我国从1978年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了一批著名的武术专家进行散打运动的实验、推广,制定相关的竞技制度、规则以及培养武术散打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散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对各个武术门派的实用招法进行提炼、整合,最终形成以“踢”、“打”、“摔”为主要技击手法的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