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我采写的一组“加大打假治劣力度系列报道”,陆续在《义乌日报》上见报。该组系列报道是一组问题性报道,涉及敏感问题,篇目包括《假货从何而来》、《蓄意假冒为哪般》、《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等三篇。报道见报后,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扬和鼓励,读者也十分关注,社会效果较好。 然而,回过头来想想该组报道的策划、采写过程,又深深感到采写问题报道十分艰难,责任也重大。因此,我认为,只要我们能辩证地反映事物,争取多方支持,这类敏感的问题性报道能够成功。 问题性报道反映的往往是当前社会和群众十分关  相似文献   

2.
在担任驻地记者12年中,我共采写了500余篇稿件,其中有1/8是批评报道.人们对我议论最多的是批评报道,我感触最深的也是批评报道.我认为要写好批评报道,一要得到编辑部的支持,二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三要讲求采写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报纸广播电视上正确地开展批评,是记者的一项光荣职责。记者应当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紧紧配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扎根于群众之中,搞好批评报道。从1981年9月至1984年11月,三年多的时间,我在人民日报发表揭露性批评性报道约四十篇左右,占我所写报道的三分之一。同时采写了二十余篇内部情况。有的报道和内部情况,有比较大的反响。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  相似文献   

4.
康鹏 《青年记者》2006,(14):66-66
对于采写批评报道的记者来说,最令人头疼和烦心的事在于:批评报道刊出后,新闻事实和一些细节都没有什么问题,稿件中也不存在一些刺激性的容易引发问题的表述,可被批评对象却置批评报道的基本事实于不顾,和记者胡搅蛮缠,一口咬定记者采写的新闻报道失实,或是通过种种手段给媒体和记者施加压力。笔者一次因采写批评报道而引发的经历,令记者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几年前,我到某消协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个线索:一名患者到济南某大医院一专家处求治一种疑难杂症,花了不少钱病情却不见减轻,以后这名患者无意中从该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闲聊中得知,给…  相似文献   

5.
湖南株洲市新闻图片报今年初设立了“新闻风险基金”,为采写批评报道而且报道属实的作者提供打官司的基金。这件事受到广泛的好评,这是自然的;但是,有些同志把它看成改革中一件意义重大的新事,对它在支持采写批评报道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寄以厚望,我觉得实在有些天真。如果采写的批评报道属实,作者其实是不必  相似文献   

6.
来信调查是报社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媒体与读者互动的一种好方式。所谓来信调查,就是从读者来信中进行选题,由记者进行调查核实,采写成报道,对某些行为实施监督的方式。读者来信反映的问题,往往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反映者大多是弱势群体。我在驻地记者岗位上工作已有11个年头,经历了上百次来信调查采写,在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中,遇到过许多威胁和攻击。在调查采访前,记者就要做好思想准备,采写中更需字斟句酌,慎之又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对来信调查采写如何把握好“度”,谈点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各地新闻工作者进车间,跑田头,报道基层风貌,反映群众诉求。能不能在报道题材上让群众喜闻乐见,能不能在报道之后引起读者互动?我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走基层——采写“吃”的小故事,没想到,受到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相似文献   

8.
通过发表读者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实行舆论监督,架起党和政府跟群众联系的桥梁,这是党报的一个特点,也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一个优势。 我作为河北日报《读者来信》版编辑,近两年来在采编来信反映的单个问题报道的同时,以来信为线索采写了一些从多方面反映问题的深度报道。这些报道都  相似文献   

9.
我在业余报道工作中,努力培养关心人、爱护人的善良感情,用理解之情去采写、讴歌社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通过报道。鼓舞人们奋发向上。海安县章郭乡五里村有一位中年妇女,在那“十年动乱”年代中,婆媳关系恶劣,不  相似文献   

10.
与一般表扬性、成就性、工作性报道相比,批评报道在选题、时机、分寸、效果的把握上更见难度.搞得不好,往往事与愿违,作者还可能"引火烧身".因此,批评报道的采写不仅需要记者无畏的勇气,还需要有审慎的态度,更需要有一定的采写技巧.从实践中可以总结出,要搞好问题性报道,应该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11.
1984年度至1985年度,我们南通日报共有16篇(件)新闻作品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其中通讯员单独采写、或通讯员与记者联合采写的共有9篇(件)。海安县通讯员刘宁采写的小故事《深情》,不仅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而且还获得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报通讯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编辑的水平再高,本事再大,  相似文献   

12.
近三年来,我采写了40多篇批评报道,有的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有的还在全国、省、市获了奖。我的感受是:采写批评报道时,新闻记者既要有“胆”,更要有“识”。所谓“胆识”,就是要把握批评的选题、时机和分寸。选准对象、抓准事实批评什么,反对什么,要根据每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题目。应当选择那种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鲜明性特点,能够充分体现选题思想和宣传意图的典型,而不是选取意义不大、偶然性很强的事,尽量做到揭露、批评个别典型事例,推动解决一批类似问题。1998年下半年,全…  相似文献   

13.
在各类新闻中,舆论监督类报道以其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群众呼声、揭露社会矛盾、督促解决问题的特点而受到读者的欢迎。虽然深受读者欢迎,但是采写批评类报道也会遇到重重阻力。尤其是地市级的党报,因为地域性的原因,开展舆论监督更是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阻力就不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们必须坚持新闻宣传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着眼于稳定、鼓劲和大局,但同时又要正确实行舆论监督。这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与以往相比,党报的批评报道,在量和质上都有较大提高。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有时一篇报道遇到理不清的“关系网”,惹出许多麻烦,甚至有打不完的“官司”。近三年来,我在湖北日报采写和编发批评报道16篇,尝尽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新乡晚报》今年初曾刊登了我采写的《北新商场党支部从严教育党员》一稿。原想这篇正面报道会起到弘扬正气、鼓舞人心的作用,岂料几个月过去了,某些群众的反映并非如此,有人私下议论我是什么“吹鼓手”,写报道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等等。我深深感到:批评报道难,正面宣传同样难于上青天。如今的正面宣传,为啥在某些群众中间不吃香呢?我认为,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面宣传之“难”,首先毛病出于我们这些“笔杆子”身上。很长时期以来,我们中间一些朋友,为了某种原因,随意拔高“形象”,写出的稿件脱离了实际生  相似文献   

16.
湖南株洲市新闻图片报今年初设立了“新闻风险基金”,为采写批评报道而且报道属实的作者提供打官司的基金。这件事受到广泛的好评,这是自然的;但是,有些同志把它看成改革中一件意义重大的新事,对它在支持采写批评报道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寄以厚望,我觉得实在有些天真。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鼓”与呼应是同步的。“鼓”是正面宣传,“呼”是指舆论监督。作为一名通讯员,也应像专业记者那样,除了抓好新生事物的正面宣传报道外,还应该把住分寸抓反面事例的批评报道,反映人民的呼声和疾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去年6月中下旬,我在下乡作农民负担调查时,农民普遍反映公安部门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超标准收费。经多方调查核实后,我采写了一篇《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价格”是多少?》的读者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和疾苦。这篇来信稿分别被《湖  相似文献   

18.
小何同志: 你来信说,你对写批评报道很打怵,特别是揭露和批评了那些尚未被处理的案件,常常惹来许多麻烦,使自己很伤脑筋。这几年,我写批评报道也遇到过这种状况。不过,我觉得只要我们从主观上积极而又慎重地对待它,是能够把批评报道搞好的。这里,我就自己在采写批评报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其实是教训,我把它归纳为“六戒”,也就是在  相似文献   

19.
搞批评报道难,搞广播电视批评报道更难。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在我们的话筒前、镜头下现身说话,躬身自省;难在如何现场拍录到被批评者的丑闻丑事,用事实来教育和感动受众;难在如何使有关领导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如何搞好广播电视的批评报道进行了探索,体会到采写批评报道一定要坚持做到: “恨”字切入 “成”字归宿 有的记者看到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常常出于激愤,因而用字刻薄,图一时之痛快。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当采取“恨”字切入,“成”字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我采写的三篇稿件均被采用,这三篇稿件内容充实,具有一定意义,更重要的是我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我们上班必经的一条马路,近来损坏严重,路面凹凸不平,洼塘迭起,来往车辆颠簸厉害,司机、骑车者意见纷纷,有人不断投书有关部门,要求修整;可日复一日,无人问津。厂里群众知道我是上海交通安全报通讯员,便接二连三地向我反映。我耳闻目睹其中实情,有责任反映群众的呼声。在动笔前,我又去这条路上仔细观察了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