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毛古斯舞蹈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的古老舞蹈,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有舞蹈和戏剧特征,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毛古斯舞蹈的起源和代表传承发源地,重点分析了其艺术特点和发展变迁,对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毛古斯提出了多种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毛古斯舞是土家族一种极其古老的表演艺术,其保护与传承都已陷入困境.对毛古斯舞的研究与保护,有利于研究土家族原始生活方式和最初的生活形态,有利于探源中国戏剧艺术史的萌芽,有利于毛古斯舞的生命力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3.
土家人自称"pi35tsi55kha21",有民族母语而无文字。土家语摆手歌——"嘎墨请"是土家人在大摆手活动当中由土家梯玛或掌坛师采用土家语演唱的祭祀类歌曲,有土家族原生态音乐艺术的"活化石"之美誉。它在音调结构、旋律调式、句式结构和演唱的形式上都与土家语言的语法结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有着深厚的关联,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稀有的艺术特色,成为土家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集中观照之处。  相似文献   

4.
土家木匠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底蕴,积淀着特定的工艺文化内涵,它既反映了土家人一定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土家人的智慧,还反映了土家人特定的价值观。土家木匠及木匠工艺曾经在土家族社会中发挥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土家木匠及其工艺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这里主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论证了木匠的发展前途是转型,并提出了实现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仪式的书写,其中以"哭嫁""跳丧""梯玛"最具代表性。土家女儿在"哭嫁"中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哭嫁"反映出了土家女儿在生命成长中的情感倾诉和心理状态;"跳丧"则是用以乐代伤的方式诠释了土家人面对死亡的乐观态度与豁达的生命观;"梯玛"作为土家族文化中的核心,代表着土家人的精神信仰与心灵归宿。  相似文献   

6.
摆手舞是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意蕴.它传承了土家人古老的宗教信仰,展现了土家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吊脚楼是土家族最常见的民居形式,也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形式.它造型优美,经济适用,为土家人所喜爱.从文化形态的角度,分析土家人选择吊脚楼的原因以及土家族聚而成寨却又为何单家独存,对于土家吊脚楼的保护无疑具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邹珺  田红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10-13,22
毛古斯仪式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厚重的缩略图。它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多层面地展现出土家族人民的历史、经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并蕴含着土家族人民顽强的生存意识和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通过在湘西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的调查,发现毛古斯仪式不仅追溯与传承历史的功能,还具有传递伦理、支撑生存、凝聚民族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四十八勾”是土家织锦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抽象纹样,隐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它反映了土家人的太阳崇拜意识,隐喻着驱秽避邪,消灾纳吉、祈子求昌,兴旺种族的含义,是土家族“生殖信仰”和“祖先崇拜”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土家歌谣里不乏表现人性本源意向的火辣辣的情歌。土家族情歌婚恋历程中的性文化意向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反映在土家人初恋、热恋、结婚、丧偶等不同的婚恋历程中。各阶段虽然在表达上各有所重,但又共同地反映着土家情歌以人为本,土家人对婚姻自主、爱情幸福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1.
极具地域特色和土家族民族特色的秀山海洋花灯,在口传心授的传承过程中,通过近50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文本定型,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家族民众在祭祀、娱神、娱人的花灯民俗文化中,渗透着土家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和谐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土家日常生活心理安慰与补偿及其丧葬习俗需要的石堤"耍灯,"和渗透民众伦理道德与和谐思想的海洋花灯劝世文等文本资料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土家人建造的吊脚楼,多建筑在风景秀丽之处。土家族建造的吊脚楼,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倘若你到过那里,你会发现,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环境非常优美:竹林掩映,绿荫如盖;溪水环流,清澈如镜;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牛哞羊叫,百鸟争鸣。其间一幢幢飞檐翘角,黑瓦白脊,曲折回廊,廊柱下垂的吊脚楼,那就是土家人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的住所,也是土家人对歌、跳摆手舞,摆古、讲龙门阵的场所。土家人世代居住的吊脚楼,已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它诠释着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智慧与追求。这篇《我心中的吊脚楼》是一篇中考作文。小作者对土家吊脚楼有自己的认…  相似文献   

13.
"毛古斯"是湘西土家族在传统年节期间表演的一种仪式歌舞,其原始古拙的表演风格与内容近年来吸引了学者的关注,而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又为当地政府部门、地方专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文化保护以及旅游民俗开发提供了话语资源。目前,"毛古斯"正经历着被对象化、僵化地认知与理解的过程,这也是当地民众被疏离于自身传统的过程。作为"文化表演"的传统正在被异化为一种被复兴的、被重新发明的所谓"传统文化",地方社区的经济模式、社会关系、心理世界也因此而经历重组。湘西土家族"毛古斯"的个案表明,只有给予当地人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导性"以足够的尊重,其文化传统与民俗才能鲜活地、必不可少地存在于当地社区民众的日常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之一,族名为"土家",然而土家人自称为是"本地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本论文是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S村落为例,解析土家族传统婚嫁仪式的功能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沟通与协商功能和祝福与认可功能以及承诺与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5.
薅草锣鼓歌作为一种歌乐形式,在土家族聚居区流传很广,深受广大土家族人们所喜爱,它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作用于人民生活劳动之中,与土家人日常生活劳动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这一古老歌乐历史沿革、表现形式、唱腔内容、音乐特点等进行考略,以使人们对这一土家族古老歌乐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有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由于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同一性;由于不同的经济从业和社会地位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差异性;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促成了他们服饰文化的变异和传统服饰工艺已濒危的现状。为了保护和抢救这些民族的传统服饰工艺,维护他们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权利和继承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与创造精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予以探讨诸民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7.
“四十八勾”是土家织锦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抽象纹样,隐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它反映了土家人的太阳崇拜意识,隐喻着驱秽避邪,消灾纳吉、祈子求昌,兴旺种族的含义,是土家族“生殖信仰”和“祖先崇拜”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象,是民族无声语言的艺术传承,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土家族为表达民族的共同信仰与文化因素,创造了集绘画、扎染、刺绣、挑花、纺织等民族手工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土家族服饰。通过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内涵与文化象征三方面来研究土家族服饰,以期传承与开发土家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9.
肖笛 《华章》2010,(31)
"打溜子"是土家族流传最广,土家人民非常喜爱的民族传统打击乐.也是一份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善于表现大自然生动风趣的情景,土家人淳朴、热情的生活气息,并以其精湛的演奏技艺和默契的配合得到了广大音乐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乐队组合、演奏曲目以及演奏形态等方面入手,力图归纳出打溜子音乐的特征,以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门艺术,并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毛古斯和彝族老虎笙是当代文化语境中存活的古代祭仪,两个民族中毛古斯和老虎笙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两个民族相距甚远,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宗教信仰并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存活至今,通过二者的比较,可探寻到这一鲜见的民俗事象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