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关注一些理论上的难点与实践中的问题,并由此产生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质疑是学生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把金钥匙。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1、揭题质疑揭题质疑就是教师提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疑问。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上课之始就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而且能引…  相似文献   

2.
【教学流程】 一、揭题激趣 1.分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鹿”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此时,面对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地围绕题目质疑,教师针对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做适时点评。)  相似文献   

3.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中的质疑通常出现在三种场合。相应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某些程式化的质疑提出一点看法。一个虎头蛇尾的开场白情景一:上课伊始,教师揭题以后开门见山地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以苏教版《石头  相似文献   

4.
揭示课题是一堂劳动课的开端。“一个好的开头是课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用新颖、恰当的方法揭示课题,不仅能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学习欲望。常见的揭题方法有以下几种:1.谈话揭题。就是教师运用谈话的方式来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如《捉害虫》,教师可首先作如下谈话: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在元帅人格魅力的熏陶下内心受到震撼,情感得到陶冶;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归,以相机诱导为手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设计特色】锁定重点,质疑定向,确立教学目标;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自得,总结收获;融合课内外信息,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建。【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2.齐读课题,简要谈谈读后的感受。3.大屏幕出示刘伯承…  相似文献   

6.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略) 教具准备: 1.录像片《五彩池》 2.灯片一张(五彩池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读题后启发质疑: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你想了解五彩池的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逐渐普及的今天,许多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良好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突破。但是,当前不少教学还仅仅是把多媒体电脑当作一个高级演示工具而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量还是没有释放出来,学生主体还处在被动地位,失去了现代化媒体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电脑的特殊功能,将演示教学与学生上机操作、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呢 ?现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谈谈“揭题、初读、精读、练习、迁移”等五个部分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   通过抓课题质疑,化虚为实的方法进行设计。“蟋蟀…  相似文献   

9.
一、激活积淀——在"接受"中实现语言的再积累[教学片段一]教学内容:揭题质疑后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引导对有关课题的理解。师:读了课文以后谁再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0.
姚琪 《教师》2013,(10):100-10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培养学生现代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呢?下面我谈几点拙见:一、揭题质疑后及时使用,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  相似文献   

11.
<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这种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什么是创设问题情境呢?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  相似文献   

12.
学贵有疑,而曾经风靡一时的质疑教学在当前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教学中体现得渐渐少了.笔者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我所见到的有限质疑教学中,又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学生不敢质疑;二是学生为质疑而质疑;三是学生质疑与教师的教学分离,教师仍旧按既定思路教学,撇开学生的疑问不管;四是学生质疑,教师跟着学生的问题跑,质疑成了"记者招待会".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很多学生的思维被固化,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创新点.因此,教师必须打破学生的这种传统的依赖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充满兴趣,乐于思考,勇于探索质疑,以适应探究式教育的开展.尤其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更为重要.一、发散创新思维,为学生创设质疑环境1.从改变教育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  相似文献   

14.
在提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提问才能更有效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来.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且被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如今有不少数学课堂对话存在着形式化、目的性不强、“探究式”对话少、鲜见学生主动质疑等现象.反思数学课堂对话现状并寻找数学课堂对话的策略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教学中,教师可用以下方法揭示课题:一、以生活情景揭示课题。对生活情景,学生较深的体验和感受。以此揭题,学生会感亲切、自然,容易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互们发言。二、以标本揭示课题。标本生动逼真,荞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用标本揭示民题,教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猜谜导入。(课件打出一则"手"的谜语)2.揭题质疑。手的本领可大呢。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吗?(归纳学生所提问题:谁动手做做看;为什么要动手做做看;怎么做)  相似文献   

17.
彭英茶 《成才之路》2012,(18):51-52
多年来,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味使用语法教学,结果是学生答题还说得过去,要说讲英语就成了问题,这种现象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质疑。目前,又出现了另一现象,强烈呼吁交际英语。于是,教师对语言点、语法结构想讲不敢讲,生怕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在公开课、示范课上就更不敢涉足了。这实际上是有些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走进了一个误区,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交际法教学比较实用。  相似文献   

18.
揭示课题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简称“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开端,如果教师能用新颖而有效的方法揭示课题,不仅能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而且能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向,诱发其学习欲望,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学习新知识。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常采用如下几种揭题方法。一、谈话揭题谈话揭题就是教师运用谈话的方式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如教学《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教师先作如下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缺点、错误,因而会受到周围的人的批评。这虽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是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今…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提出了新世纪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是,当前人们常常发现一些语文课“迷失了自身,消失了本体,缺失了本性,异化了本质”。于是一些专家不禁惊呼:“语文课又怎么啦!”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不过其主要原因是为数不少的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念理解出现了偏差,误入迷途。●现象一:揭题必质疑,每问必讨论;讨论一结束,一课算教完一出示课题,教师就急忙质疑问难。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大大小…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惯用模式是:教师命题——作前指导——诵读范文——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教学模式所导致的低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其弊端主要表现在:1.师生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题目教师出,文章教师批,优劣教师评;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自主精神被压抑,创新能力被遏制;2.目标过高,学生望而生畏。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为追求短期效益弄虚作假的现象极为普遍;3.学生的作文意识薄弱,没有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