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爱     
主题阅读:父亲母亲是不是总觉得他们一天到晚管着我们?他们唆,他们琐碎,他们烦人,他们思想老土?谈到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总离不开"代沟"、"隔阂"之类的形容词。而实际上,当我们心灵受伤时,他们是我们疗伤的港  相似文献   

2.
他们     
<正>[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将向哪里去?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将如何对待他们?……一种态度,就是一种人生,今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题意蕴丰厚,惹人遐思。]在城市的尽头["他们"地处边缘],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后面知道"他们"是孩子,却"饱经生活风霜",怎能不叫人流泪?];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班级里会有"边缘人"的存在?他们的情感现状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导致他们变成这样?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展开一段心与心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他们是侏儒吗?不,他们不是那种大头人,他们五官端正、四肢协调,他们甚至比侏儒还小!他们来自"小人国"吗?不,世界上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国家和族群!他们来自童话世界吗?童话怎么会在现实生活中重现?难道,他们是我们不可知的异域精灵?不,他们有父母、有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1他们究竟是谁?他们是缩小版的人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5.
--我们能否允许并欣赏他们对书本知识和传统智慧提出怀疑与挑战,即使那是荒谬的?--在反复解说和讨论后,我们能否允许并欣赏他们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仍然坚持那些在我们看来荒谬的观点和看法?--当我们的学生盲目"追星"时我们教育他们,当他们表示"崇拜"我们自己时,我们是指导他们客观地思考还是沾沾自喜?--我们是否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从而企划未来,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仅仅追求书本知识和追求依靠书本知识谋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与“90后”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生"90后"时代的来临,"90后"将在大学校园展示其独特个性和新鲜主张,他们中的大部分将在"80后"辅导员的引领下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有人称"90后"是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值得期待的一代。"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相遇,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是不断冲突还是顺利融合?面对个性十足、自我倾向化很浓的"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该怎么与他们和谐共处,才能顺利地被他们接受、得到他们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皮影戏     
你听过爸爸妈妈讲他们小时候的经历吗?你是否听他们讲过"皮影戏"的故事呢?想了解它吗?那就随我一同走进它的世界吧!  相似文献   

8.
<正>做老师的经常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人退步了吗?社会退步了吗?也许这个"如"应理解为"像"。时代在变,上一届学生与这一届不一样,学生变了,为什么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呢?现在的学生看起来很不安心学习,但作为教师,深入了解他们了吗?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如果教育引导得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会养成的。所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15日,一位新疆女孩与数十年如一日支持她的"南京爸爸"们,分别收到一封不同寻常的信。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写给他们的回信。古丽米热与"南京爸爸"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他们怎样与李总理通信呢?信中说些什么?李总理又是怎么回信?  相似文献   

10.
别逗臭男生     
"现在常有男生追我们女儿。"你妈妈昨天晚上对我说。但是今天我问你的时候,你却摇摇头笑道:"那不是追,只是想追。"我问你怎么知道他们想追,你说你就是看得出来,因为他们会表现得很滑稽、很烦。我又问你,你想不想让他们追呢?你对他们有没有意思?你则撇撇嘴:"他们追他们的,我过  相似文献   

11.
"3 2"、"五年一贯制"学生在现在的高职院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存在,但是当部分高职院校老师一提到这些学生时,他们总是摇头感叹,"这些学生真是太差,没法教"、"他们简直是社会的垃圾"……这些学生真有他们形容的那么差吗?是偏见,还是事实?我们都强调尊师重教,学生应该尊重老师,但老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又有没有充分关爱学生、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呢?为什么学校老师会对这些学生产生如此偏见?我们应如何正视这些偏见呢?  相似文献   

12.
"求学"探微     
何谓"求学",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每天在教室进进出出、早来晚走、忙忙碌碌,不都是在求学吗?可为什么同是求学结果却各有不同呢?是他们的"求"有所不同呢,还是他们求来的"学"有所不同呢?这确实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2012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依次揭晓。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教授共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两教授共享"诺贝尔化学奖",英国发育生物学家和日本科学家共享"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法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些诺奖得主都取得了哪些非凡的成就?他们为此做出了哪些不平凡的努力?获奖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对他们是如何评价的?他们的获奖事迹对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吝啬对老师的尊敬和赞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古语,被众口传扬。而作为当今大学校园中的两大主角,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正在发生着令上一代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导师成"老板",讨分用威胁、打分当游戏……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校园里,师生关系真的渐行渐远了吗?笔者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院校的学生,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谈谈他们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怎样?他们对当今扭曲变异的师生关系怎么看?他们眼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5.
相信不少老师都遇到过不听话的"皮"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他们的"错误"、面对他们小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也好,"后进生"也罢,不论称呼怎么变,变不了的是他们的"本质"——一些教师眼中的"差生"。他们在学习上"迟钝",品质上有"瑕疵",教育他们的过程就成了剥茧的过程,一些教师的耐心被消磨殆尽,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无药可救"。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是学生无药可救还是我们的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成长靠谁?有人说:"我们的成长靠食物。"有人说:"我们的成长靠钱。"如果说我们的成长靠食物,食物从哪里来呢?如果说我们的成长靠钱,那钱又从何而来呢?我们的成长一直有两个人的陪伴。有人说他们太烦了,整天爱操心;有人说他们太唠叨了,不是说这就是说那。对,他们是烦了点,  相似文献   

18.
司直 《动漫界》2022,(17):22-23
宝宝,你的玩具柜里有什么?奥特曼?泰迪熊?积木?还是芭比?你知道爸爸妈妈童年的时候,他们的"玩具柜"里有些什么吗?一起来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9.
<正>从小,我们听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歌声长大。但是,大多数汉族同学对其他民族的风俗其实知之甚少,对他们的校园生活更是充满好奇。他们和汉族同学一样上课吗?他们会有更多民族特色风情的课程吗?他们有什么自己的特长呢?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20.
【看图提示】1.这是什么地方?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2.咦!图画上面的人物怎么都"飞"上天了?他们乘坐的都是什么"秘密武器"呢?3.认真读图,大胆想像,他们要去哪儿?到那儿去干什么呢?【词句锦囊】难忘深刻兴奋盼望精彩盛装欢呼声赞叹声争先恐后让人陶醉1."六一"这可是个好节日,有心事的朋友们,忘掉烦恼吧!让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