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2.
沙晓付 《贵州教育》2010,(10):21-22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这位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中华家教》2011,(7):33
有位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刚买来的一块金表当成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经典智慧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  相似文献   

5.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日前,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一年级教师在班上让同学们找对称。   老师问:“同学们,谁知道人体哪些部分是对称的 ?”学生七嘴八舌地答:人体的眼、耳朵、鼻孔、手、胳膊、脚、腿都是对称的。这时有一位小男孩举手说:“老师,我的两个小蛋蛋是对称的;俺妈妈的两只奶……”“好,打住 !”老师急了,连忙制止了这位小同学的发言。事后,老师找到这男生的妈妈说:“你怎么教育的孩子,净说些不要脸的话。”接着,老师就一五一十地讲了过程。这孩子的妈妈听了也很生气,狠狠批评了孩子一顿。这件事当时我作为笑话听了,可是,回来…  相似文献   

7.
榜样     
某幼儿园中,一个三岁的幼儿骂老师是“苕货”(方言,指一个人傻),老师很惊讶。待晚上家长来接孩子时,便将此事告知其母,并善意地提醒她不要让孩子学脏话。谁知这位母亲拉过孩子说:“小屁嫩子,傻鸟哈,敢骂老师。你个苕货。”看看得老师惊诧不已。  相似文献   

8.
工作之余,笔者读了一个关于“法国儿童孵小鸡”的故事,颇受启发。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个法国儿童见鸡蛋能孵出小鸡,便异想天开,认为同样形状的卵石大概也能孵出小鸡。他的老师并没有否定他的念头,反而鼓励他做试验,让孩子把卵石揣在衣兜里孵化,并煞有介事地给了学生一本小册子,让他记下卵石每天的变化。一个月后,这位学生把本子还给老师,说卵石毫无动静。老师并没有笑,而是认真地问他:“这是为什么呀?”孩子回答说:“噢,我明白了,石头没有蛋黄和液体,变不成小鸡。”  相似文献   

9.
韩得学 《甘肃教育》2009,(11):41-41
最近读报,一位母亲成功教子的事例发人深思。文章记叙了一位母亲三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儿子因为智力一般学习很差,而且行为习惯多有挑剔之处,这位母亲每次都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每次她都以自己发现的优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比以前进步了。”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母亲手里时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励让我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儿童问题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您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母亲点点头。专家又问,孩子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吗?母亲点头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叠被褥,您嫌他笨手笨脚而帮他叠是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问:“您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11.
朱广兵 《班主任》2010,(2):49-50
早上,小勇的母亲在离学校不远的路口叫住了我,递给我一个袋子,满脸微笑地对我说:“朱老师,我家小勇说你很关心他,经常在下课的时候辅导他做作业。这是我为你孩子织的毛衣,不知道颜色行不行?”小勇的父母离异,母亲在一家工厂上班,工资不高。望着这位穿着蓝布工作服的母亲,我赶紧说:“关心学生是老师应该做的,你这样就不对了。”她听我这么说,表情明显不自然了,但还是满脸堆笑,说:“你看,我只想表达感谢,  相似文献   

12.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13.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4.
如此父母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我们痛心地看到,有少数家长,没有当好这位“老师”,没有用好这个“课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给我讲了这样两件事。(一)一位女生和邻校一位男生谈恋爱。上课走神,无心向学,成绩直线下降。学校几经教育,她仍不肯斩断情丝。无奈之下,只好请出“法宝”──通知她家长来校,商讨解决办法。她的家长来了,来的是她的母亲。当教师把她不足15岁的女儿陷入早恋泥坑的消息告诉她时,这位母亲听后不是怒颜厉色,而是喜形于色:“好呀,老师,我女儿这么快就找到老公了,不用让我…  相似文献   

15.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她5岁的女儿特别懂事,人见人夸。幼儿园老师说她很听话,亲朋好友也都夸她是个好孩子。但她发现孩子特别“心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交谈了许久,共同找出了孩子心重的原因。在此,我想将这位母亲在教育上的失误告诉家长朋友们,以共同借鉴这一教训,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这是一位很重视家庭教育的母亲。从女儿两岁起便开始从严管教,要求女儿做个好孩子。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每当孩子表现好时母亲便对她说:“瞧,别人夸你是好孩子哩!”每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就对女儿说:“看,别人笑话你了!”久而久之,让别…  相似文献   

16.
程威同学读一年级时,班主任在一节语文课中宣布这样一条纪律:如果这节语文课词语听写有错,下节劳动课重新听写。一贯被老师认为聪明的程威这一次批改下来却错得一塌糊涂。班主任叫来一问,他天真的回答让老师大吃一惊:“我不想参加劳动就把这许多词语写错了。”针对这个情况,这位班主任还在老师们中间表扬这个孩子,说这孩子有心机,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谎言     
陈柏宇 《小学生》2010,(4):32-33
有一故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有一位母亲从幼儿园到高中三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后,三次对儿子说了谎。正是母亲的这三次谎言,让一个曾被老师怀疑有“多动症”、“智力障碍”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8.
图片故事     
《教书育人》2007,(1):2-3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南路出现这一幕,母亲找着因沉迷游戏离家出走5天的儿子,儿子却不愿回家,为不让儿子再跑掉,母亲把儿子紧紧摁在地上达半小时。有围观市民向这位母亲说,家长管教孩子重在平时教育,还是先把孩子“放”了。这位母亲则含泪表示这么做是逼不得已:“他离家出走也不是第一次了,手一松,准又跑掉。”  相似文献   

19.
丹麦哲学家哥尔加德说:“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被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了。”其实,人的思维也是这样,特别是对于一些孩子来说,那些带着野性的思维如果被老师不断地“驯化”,天长日久,也同样难以在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里驰骋。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老师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说一说人的身体有哪些部位是对称的。小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有一个男孩补充说:“人的屁股是对称的,妈妈的乳房是对称的。”老师大惊失色,不仅没有表扬这位孩子,而且还找来他的家长。家长闻知孩子在课上“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20.
一、让美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1.配乐朗诵,走进美的母亲。“孙友田是一位贫穷的农村孩子,之所以能成长为我国著名诗人。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好母亲。就是这位根本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是怎样把孩子领进了诗歌的王国?孙友田在文末这样写道——(配乐朗诵最后一小节: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