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BA中锋队员获球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献资料、录像解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篮球中锋队员的获球方式分析研究。指出:CBA中锋队员在拼抢前后场篮板球的意识与判断、身体素质、配合意识以及运用技术的能力等方面,与NBA中锋队员相比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以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中锋和5个对手的中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后移动长城时期中国男篮中锋进攻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本届中国男篮中锋身高、体重在亚洲篮坛依然拥有优势,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投篮得分能力与对手相比拥有较大优势,不过2分球、罚球命中率和对手有一定差距。队内中生代、新生代中锋球员远投能力远弱于老队员,要提高远投得分能力;助攻和前场篮板球能力远强于对手中锋,队内新生代中锋助攻策应能力弱于老队员,前场篮板球拼抢能力已超越老队员;在减少失误方面和对手中锋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三、中锋队员怎样参与全队配合在现代篮球运动中 ,中锋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其不仅是进攻得分 ,拼抢篮板球的重点 ,而且成了全队进攻配合的枢纽和防守重点 ,因此更加显示了中锋位置技术特殊的重要作用。(一)中锋队员在快攻中发挥作用积极拼抢篮板球 ,同时要有强烈的快攻意识 ,要在抢获后场篮板球后 ,迅速发动“一传” ,并快速起动跟进 ,完成快攻。1 长短传球快攻的要领(1)争得篮板球后首先要有传球意识 ,并控制好球 ,避免被断掉。(2)观察场上局面 ,快速准确判断出队友和对手所站位置 ,是否能创造机会组织快攻。(3)传球前与…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观察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WCBA联赛强队中、外籍主力中锋若干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籍主力中锋的差距,并提出改进培养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女子篮球中锋的培养以及中国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服务。主要结论:中国籍主力中锋主要差距是平均年龄偏小,平均体重相差明显;上场时间偏少,拼抢篮板球能力差,投篮技术差,"杀伤力"小;部分中国籍中锋外线进攻所占比例偏高。建议:重视中锋队员的选材,注意运动员的饮食结构;加强篮球基本功和专项体能的训练,注意篮球意识培养;加强中锋队员位置意识,养成内线牵制、强攻习惯。  相似文献   

5.
篮板球拼抢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篮板球是篮球的重要技术,要获得更多的篮板球,必须增加拼抢篮板球的人数;而提高篮板球拼抢能力必须加强早期训练,打好基础并进行心理、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  相似文献   

6.
李晨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2,15(2):22-22,24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篮板球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内线队员往往是拼抢篮板球的主力,他们拼抢篮板球的能力,将决定球队在控制篮板球方面的优劣。长期以来,我国篮球运动员在抢篮板球的能力上一直是技战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内线队员更弱于欧美强队。因此,提高内线队员拼抢篮板球的能力,是当前我国篮球运动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篮球运动员抢篮板球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篮球内线队员拼抢篮板球能力的四个方面:拼抢意识是抢篮板球能力的首要因素;身体对抗能力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重要基础;技术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核心;配合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缩小我国与世界强队在争夺篮板球方面存在的差距,应在努力提高认识,增加拼抢意识和争夺欲望的基础上加强判断抢位能力及争抢技术、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提高,以弥补身体的不足。同时,依据篮板球的规律,不同的人要根据自己和对手的特点,侧重于不同的时机,采用不同的技巧等扬长避短,获得得球机会,而不沿用同一的、固定的模式去争夺篮板球。  相似文献   

9.
唐拥军 《体育科技》2004,25(1):16-18
抢篮板球是获得控球权的重要来源之一 ,是攻守转换的枢纽。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 ,阐述篮球内线队员抢篮板球能力的重要作用 ,以及影响篮球内线队员拼抢篮板的 4个方面 :拼抢意识是抢篮板球能力的首要因素 ;身体对抗能力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重要因素 ;技术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核心 ;配合是拼抢篮板球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悉尼奥运会中国男篮中锋与对手防守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中国男蓝的比赛作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中、外中锋对有球和无球中锋的防守、防守配合,以及后场蓝扳球的拼抢等项指标。揭示了我中锋的特点厦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并对我国家队中锋的训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柱 《体育科技》2006,27(2):28-30
通过对世界首届洲际杯篮球邀请赛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出世界强队在身体和比赛技术统计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规律。与之相比,中国男篮的身高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比赛中也显示出了内线的较强实力以及在防守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但外围3分球攻击的低效率和篮板球的差距成为中国男篮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第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欧美强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国男篮的竞技水平,尽快缩短中国篮球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对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上中国男篮与其竞争对手比赛技术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较深入地探讨了此届中国男篮与美国、意大利、希腊等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指出了中国男篮在技、战术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男篮运动水平,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渗透到我国的备行各业的形式下,大学生篮球也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而走向商业化和职业化。通过对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机制与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机制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国情为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进一步发展寻求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思维创新与中国篮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带来的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篮球事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新的形势加速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广大篮球工作者的深层次思考;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引领中国篮球发展的灯塔,思维创新是中国篮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法探讨初中生对篮球明星的熟知程度与篮球兴趣之关系的调查分析。从200名苏州十六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中对篮球明星的熟知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较多关注篮球明星,而女生则很少关注,并随着兴趣浓厚程度的不同参加锻炼的程度有显著差异。(2)初中生对篮球明星的熟知程度与篮球兴趣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趋势,并且男女生一致性相同,但在某种状况下二者又表现出背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朱雷亚 《体育科技》2006,27(1):39-42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内篮球运动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根据中国男、女篮近年来参加世界大赛成绩不佳的现状,揭示了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并大胆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输送、梯队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对我国CBA联赛市场的供求机理进行实证分析,讨论了我国CBA联赛产品供给的特性和影响要素以及个体消费者与商务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因素,认为我国CBA联赛市场均衡过程中价格因素对市场供求均衡的作用有限,非价格因素成为市场供求均衡的要素;市场均衡特性表现为区域市场间的均衡价格差异显著和市场供求趋于非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胜任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对我国不同级别的篮球裁判员的胜任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构成我国篮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的维度按平均分大小依次为:临场执裁、自我完善、职业素质、个人特质、动机和人际沟通。不同性别和级别的篮球裁判员的胜任特征是不同的。性别因素在篮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的维度上不产生主效应;级别因素在临场执裁、职业素质和人际沟通上产生主效应;性别和级别的交互在临场执裁和人际沟通方面产生作用。临场执裁方面,裁判等级越高,能力越强,男裁判员要优于女裁判员。人际沟通方面,普通一组好于绩优组,绩优组中,女裁判员的人际沟通能力要好于男裁判;职业素质方面,级别越高职业素质越强。  相似文献   

19.
刘伟  蔡传亮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2):113-114,118
本文针对我国男子篮球发展缓慢的现状,提出我国男子篮球竞技理念落后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篮球竞技理念存在的误区:1)训练指导思想不完善;2)国际化学习对象不明确;3)篮球发展趋势认识不足。探讨了制约我国篮球竞技理念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因素:1)经济因素;2)管理因素;3)竞技环境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男子篮球竞技理念国际化发展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篮球竞技理念的完善和发展,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男子篮球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20.
第29 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和对手所有比赛的技术统计,对中国男蓝与对手攻防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在防守方面,在封盖和犯规方面稍占优势,在失分和抢断方面和对手存在显著差异.在进攻方面,进攻篮板球、助攻以及失误和对手差距不大,罚球命中率占有优势,在2分球出手次数、命中次数、以及2分球和3分球命中率方面和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