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梅 《中国广播》2006,(12):32-35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了大型系列直播《万里长歌》。这次直播从八月下旬开始到十月下旬结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之声联合中央台驻地方记者站和10家地方电台,沿着当年红军主力长征的路线,跨越10省区,万里接力,在每个双休日其中的一个上午与全国亿万听众一起踏寻红军足迹、感悟长征精神、见证沿途变迁、概览老区新貌。我有幸参与了这次中国广播史上行程最长的直播行动,收获是多方面的,有一些不成熟的心得愿意在此与同行们分享。  相似文献   

2.
柯成韵 《中国广播》2006,(12):42-43
2006年8月~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推出了十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万里长歌》。每期节目直播时长两小时,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本文就《万里长歌》所体现出来的直播节目的“广播化”思维做一个浅显的解析。一、直播的新闻性和现场性在传播的大众化时代,新闻的“新”与不“新”已经很难有确切的判断。在同一时期,全国所有重要媒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媒体)都在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进行大规模的报道。这实际上构成了竞争。如何做出广播的特色?直播前期,报道组通过多种渠道搜寻资料,挖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直播节目在各个电台的节目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直播节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同时也便于节目本身与听众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广播贴近生活,贴近听众的亲切感。正是由于直播节目具备了这些特点,所以广播中,直播节目层出不穷,也吸引了无数的听众,使得在传媒的激烈竞争中一度沉寂的广播又恢复了活力。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九零年代开始,国内的广播电台进入到广播节目直播时代,如今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可以说没有广播的直播就没有广播的今天。因为直播有很多好处,比如新闻实效性更强,可以对事件进行现场报道,让听众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互动性强,主持人和听众可以实时进行对话交流,可以点播歌曲回答问题,可以发布供求信息,可以现场咨询、讨论话题等,听众可以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觉得自己就是节目的一部分,提高了听众对广播媒体的忠诚度,这些都是广播直播节目带来的好处,可以说节目直播让广播焕发了活力,提高了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张丽 《记者摇篮》2009,(5):81-81
随着听众参与类直播节目的开设,广播中又多了一个职业——亦即“导播”。现在的广播,听众参与的直播类节目占据着几乎半壁江山,而导播在此类节目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导播,这类节目便无法完成。  相似文献   

6.
直播访谈节目的主持月明刘志宏随着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直播节目在各个电台的节目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直播节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同时也便于节目本身与听众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广播贴近生活、贴近听众的亲切感。正是由于直播节目具...  相似文献   

7.
广播是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媒介。特别是在人们行车的过程中,广播直播节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互动话题讨论越来越受到广播直播节目的喜欢,但是在互动话题的选择上也要加强,避免出现为了互动而互动的情况。针对社会群体对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的关注性程度提高,及其在广播直播节目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在节目形式丰富、节目针对性和凝聚度提升、加强和听众互动上的功能角度出发,对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选择的目的性、原则和切入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互动话题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升广播直播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在新闻发生现场和听众互动,这种模式为听众所喜爱。但是,这一互动环节在研究中往往被等同于和非现场的听众进行互动,因而被忽略。其实,广播现场直播中的现场互动是广播和听众的重要黏合剂,是体现直播现场感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传播效果的利器。用好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现场互动环节,可以从少数人入手影响大多数,精心设计可以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广播现场直播节目中现场互动的发生条件、影响原理和方式、节目中的权重比例以及如何设计、策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磊 《中国广播》2011,(9):54-56
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在新闻发生现场和听众互动,这种模式为听众所喜爱。但是,这一互动环节在研究中往往被等同于和非现场的听众进行互动,因而被忽略。其实,广播现场直播中的现场互动是广播和听众的重要黏合剂,是体现直播现场感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传播效果的利器。用好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现场互动环节,可以从少数人入手影响大多数,精心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广播现场直播节目中现场互动的发生条件、影响原理和方式、节目中的权重比例以及如何设计、策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莹 《新闻世界》2012,(5):54-54
如今,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网络媒体都在争抢“第一时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如何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听众传播信息成为了广播媒体正积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广播媒体随着直播节目的增多,听众参与广播形式和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活跃,已经由早期的传统双向互动转为即时互动,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迅速播报给听众,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微信和电话直通,成为听众参与广播最快捷的途径。任何媒体,没有受众的参与和支持,都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是广播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应有地位的必由之路。办好听众参与性节目,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直播节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发展,要做好一档精彩的节目,优秀的导播必不可少,它是当班节目主持人与编辑部与听众之间的桥梁,只有真正重视直播节目中导播的作用,在认真提高节目主持各项能力的同时同样重视导播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才能为广播直播节目的顺利播出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随着广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车的应用愈加广泛,它作为一支新的生力军,在一些重大活动、大型集会、文艺演出以及突发性事件的广播直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构筑广播直播车的直播节目形态的多种元素中,除解说词的撰写是最重要环节之外,音乐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作用和审美价值,当听众被解说词深深吸引的同时,还应该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可以说,音乐编辑工作的优劣.同样关系整体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所  相似文献   

14.
王霖 《声屏世界》2016,(8):28-29
直播考古,对广播媒体是一个挑战。解决主持人知识储备有限与考古发掘直播专业性强的矛盾,直播的时间有限与考古发掘周期长之间的矛盾,考古直播的专业性与听众需要的通俗性之间的矛盾,是做好广播直播考古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广播利用电话开通热线直播,可以说是较早实践“互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掀起广播热以来,引起广播业界巨变的是广播节目直播,真正拉近主持人和听众距离的是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目前电台普遍存在的热线参与节目主要有音乐点播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热线漫谈、健康医疗等类犁。  相似文献   

16.
王泉 《声屏世界》2006,(12):49-50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以其实效性、现场性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从热线直播的特点和运作效果来看,热线直播有如下一些优势:1.热线直播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嫁接,将传播合一。广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电话是一种个人通讯的人际传播手段,两者有着各自的用途。热线直播却将电话和广播的两种作用结合为一体。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效果,一是使广播传播信息快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限度;二是使广播节目更加生动活泼;三是使广播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这种方式在保留大众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同时,融进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广播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的户外直播节目已渐渐为老百姓所熟悉。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广播名主持人,现在要以“本来面目”出现在听众面前,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在主持人走出直播室之前,他们根据自己的节目定位需要,通过自己优美的声音、娴熟的主持技巧来表达节目内容,在听众中塑造着与节目内容相吻合的形象,让无数听众带着美好的想象走进广播。听众通过节目的热线交流等与主持人亲切交谈,因此有许多听众与主持人之间成了没见面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8.
张娟 《记者摇篮》2004,(12):26-26
直播节目的策划要依靠广播的优势。广播是为广大听众办的,要让大众喜欢听,有兴趣听,听得投入,我想这是当代广播人应有的理念和追求。因而。广播人要及时主动地了解听众的需求,捕捉群众生活中的热点,力争找到与听众的关联点,使节目办得更加贴近听众。众所周知司机是听众群体的一部分,而且占的比重也相当大。所以在策划节目时必须要设定一档专门针对司机的栏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不少广播电台纷纷推出直播板块节目,较好地增强了广播在多种新闻传播媒体中的竞争能力.尤其是直播新闻板块节目以其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服务面广、报道度深赢得了广泛听众.直播新闻板块节目取得良  相似文献   

20.
自1985年元月珠江成立全国第一家经济广播电台以来,经济台如一股狂飚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星星点点散布了70多家,主持人节目随之深入千家万户。听众手持收音机踊跃参与节目的现象令一度为广播事业忧虑重重的广播界人士又惊又喜。而作为主持人节目灵魂的节目主持人更是风靡全国,成为听众心目中的偶像。那种由直播所带来的清新的主持风格、随和的聊天式交谈无不使听众为之心动、为之陶醉,于是节目主持人有了一个“大众情人”的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