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冲》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及其应用。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用一个大塑料瓶,在瓶壁下部用粗锥沿一个方向斜扎6个等距离的洞,用细线悬挂,瓶内注水后,观察瓶子产生的反冲现象。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九册第十五课《反冲卜课中,有一个自制水的反冲实验装置:用一个高塑料瓶,在瓶壁下部沿同一方向斜着扎6个等距的小孔,用线挂在支架上,实验时,往瓶里倒满水,会看到水从6个小孔朝一个方向喷出,同时瓶子朝相反方向转动。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出现水喷不远,瓶子转动得慢,或转动不平稳,悬挂瓶子的线绳扭力使瓶子转不动等问题,为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在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1.实验用的塑料瓶要有一定高度,瓶子越高,水压越大,水喷得越远。2.小孔要尽量扎在瓶壁的下部,这样水压…  相似文献   

3.
《反冲》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及其应用,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用一个塑料瓶,将瓶口部分截掉,在瓶壁下部沿一个方向斜扎六个等距离的小孔,用细线悬挂,瓶内注满水后,瓶子开始向喷水的相反方向旋转,学生可以观察到瓶子产生的反冲现象。这个实验形象直观,制作简便,效果也不错。但对激发学生兴趣来说却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利用酒精受热蒸发速度较快的性质,即在钻有小孔的密闭容器内加热酒精使之迅速蒸发,从小孔向外喷出蒸汽产生反冲现象的原理,设计了既安全可靠又充满激情的模拟火箭实验。酒精蒸汽喷出时遇明火产生漂亮的火舌,拖在…  相似文献   

4.
自然教材第九册《反冲》一课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反冲现象,建立初步的“反冲”概念,了解反冲的应用。如何增强实验,使现象更加明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教材中所列的水和气体的两个实验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教材中的实验1要求在一个高塑料瓶下部用粗锥子沿着一个方向,斜着钻6个洞,使6个洞之间的距离及到瓶底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然后用四根线吊挂在支架上。这样做,可能导致现象不够明显或失败。原因一是塑料瓶壁较薄,洞难以斜扎;二是6个洞成对称,如果洞又扎得不够斜,会产生力的抵消作用,使瓶居中不转;三是用4根线吊挂,即使起初旋转,但到一…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雨后生彩虹”。是不是每次都这样呢?材料●塑料矿泉水瓶两个。●圆规一枝。●大头针一枚。实验1.用大头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50来个小洞。2.将塑料瓶灌满水,盖上扎了洞的瓶盖。3.你背对太阳,伸出双手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它。一股股水流从瓶盖小洞里喷出(你使它往上喷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教材第七册《反冲》一课的第一个实验,原设计的一个高塑料瓶,在瓶壁的下部用粗锥子沿着一个方向斜着扎6个洞,使6个洞之间的距离,洞到瓶底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用线悬起,然后向瓶内倒水,观察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能使学生看到水从瓶周围的孔斜着喷出,塑料瓶转动起来,转动的方向与水喷出的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7.
《反冲》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及其应用,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用一个塑料瓶口部分截掉,在瓶壁下部沿一个方向斜扎六个等距离的小孔,用细线悬挂,瓶内注满水后,瓶子开始向喷水的相反方向旋转,学生可以观察到瓶子产生的瓜冲现象。这个实验形象直观,制作简便,效果也不错。但对激发学生举来说却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反冲》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15课。教材首先是把一高塑料瓶斜着钻孔,往瓶内倒水,观察水和瓶的运动方向;接着观察气球放气时的反冲现象;然后在这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反冲”;最后让学生了解反冲的应用。 这样组织教学,学生在特定的指向下,较容易得到结论,而且实验也勿需学生动太多的脑筋就能完成,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却不够深入。本来气球就是学生的常  相似文献   

9.
分辨生蛋打赌,你无法用一个煮熟的鸡蛋骗我!试一试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鸡蛋分类专家!游戏开始吧:一个生鸡蛋、一个煮熟的鸡蛋。不能把鸡蛋打破,你能通过旋转它们,识别哪一个是熟鸡蛋吗?不漏的洞打赌,你不能使瓶里的水从洞里流出来!试一试预备好一把剪刀,一个带盖的塑料瓶。用剪刀尖在瓶子底部扎一个小洞。用手指堵住小洞,把瓶子装满水(最好在水池上做),把瓶盖拧紧,确保瓶内没有空气。把手指移开吧,瓶里的水流出来了吗?神奇的科学魔方(3)——美国中小学科学课300个小实验  相似文献   

10.
材料与用具:相同的大塑料瓶三个,玻璃杯三个,硬纸箱一个,细砂、黏土、壤土适量,纱布、橡皮筋等。实验方法:⒈将三个塑料瓶的底部按相同尺寸剪掉,瓶口用双层纱布包住,用橡皮筋系好。⒉把等量的三种砂土分别装入三个塑料瓶,约占瓶子的1/3高度。⒊在硬纸箱上面挖三个圆孔,把可乐瓶倒插在上面,下面分别用玻璃杯接着。⒋将三只瓶子装满水。⒌3小时后,看三个玻璃杯里的水量。实验结果:细砂渗出水最多,黏土渗出的水最少,壤土则居中。实验原理:三种土按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黏土、壤土、细砂。密度越大,渗水性越差。小资料:壤土:细砂和黏土含量…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课前在教室前面拉一根铁丝,铁丝上横挂一个塑料瓶。如图: 教师和同学约定,这节课老师不讲,大家讲。 师:下面我做一件事,你们注意观察、思考,看看能不能提出好多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用打气筒向塑料瓶里打气,瓶塞被冲出来时,瓶子顺铁丝反冲出去)  相似文献   

12.
《反冲》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反冲现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在实验材料的设计及方法上作了改进,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教材上“喷水反冲”实验,是利用水喷出后的反作用力推动塑料瓶旋转,但在课前的准备实验中发现反冲效果不明显(如图A)。我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3.
教材中有些实验,对学生而言,虽然看起柬并不难,但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此时,把怎样才能做好实验作为学生的探究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反冲》一课中让学生自带装过饮料的塑料瓶,扎孔让瓶下部流出几股水流,使瓶会转动的实验,许多学生须经几次的反复探究实验后,才能掌握用锥子怎样斜着钻孔的方法。但有的学生却声称,不要斜着钻孔也会做成功——原来他们用的瓶子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瓶子,他们在四条边的相同一端各直钻一个孔,居然达  相似文献   

14.
《反冲》一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概括,从而建立初步的“反冲”概念。两个实验取材方便,造价低廉,准备容易,体现了变废为宝的节约性原则。但细究一番,两个实验却都有其不足之处:在第一个实验中,水从塑料瓶内流出还不到四分之一,水流方向不太明  相似文献   

15.
我对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十章第二节实验中的图10—9和图10—10的实验用以下装置代替效果很好,介绍如下:1、250毫升装矿泉水空瓶一个,将下端用剪刀剪开后,用一薄胶皮(可用气球)将剪开部分用细线扎紧.(注意胶皮不宜拉得过紧)2、胶塞中间插入一根细玻璃管后将瓶口塞紧,然后用一根长约0.3米像皮管将玻璃管和漏斗连接起来,将瓶子用线挂在铁架台上,如下图.  相似文献   

16.
流淌的光     
它怎么就能传播光波信息呢?儿子,今天怎么这么安静?盯着电线发什么呆呀?老爸,我正纳闷呢!光线不是直线传播吗?可弯弯曲曲的光纤线怎么能传输光波信息呢?问得好!那我们就先来做个实验,让光线像流水一样倒出来。我们需要矿泉水瓶、报纸、手电筒、脸盆、橡皮泥、钉子和锤子。OK,老爸,实验用品已备齐。开干!先用钉子在矿泉水瓶的瓶盖上打一个大洞,在瓶底钉出一个小洞。用橡皮泥堵住两个洞,装入大半瓶水。然后打开手电筒,放在矿泉水瓶底部,使光线能钻过瓶子。再用报纸将瓶子和电筒卷好。然后拉上窗帘关掉灯!哎哟,好黑,你们爷俩又搞什么鬼呀?老妈…  相似文献   

17.
死里逃生     
嗨,大家好,我是一只小纸船。原先我只是一张鲜艳夺目的纸,自从被一位可爱的老师折成一只又漂亮又精美的小船后,我就一步登天了!可是最近听说老师要拿我去做个实验,还要用火来烧我,这下我又慌了。火不把我烧成灰,也得毁容,我有些心惊肉跳了。实验开始了,先要准备设备,设备是:铁架台、烧杯、酒精灯。老师还往我肚子里倒了许多水,把我放在铁架台上,然后将酒精灯的盖子打开,把酒精灯点燃,放在我的屁股底下。这时,熊熊的火焰嚣张地舔着我的屁股,不可思议的是我的身子并没有燃起来。但,别高兴得太早了,我的两只手臂被烧了两个洞,我无可奈何地忍着…  相似文献   

18.
一、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做好实验教材中有些实验,对学生而言,虽然看起来并不难,但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此时,把怎样才能做好实验作为学生的探究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反冲》一课中让学生自带装过饮料的塑料瓶,扎孔让瓶下部流出几股水流,使瓶会转动的实验,许多学生须经几次的反复探究实验后,才能掌握用锥子怎样斜着钻孔的方法。但有的学生却声称,不要斜着钻孔也会做成功———原来他们用的瓶子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瓶子,他们在四条边的相同一端各直钻一个孔,居然达到相同的效果(其原因有待分析———编者)。再如九册《热空气》一课,做塑…  相似文献   

19.
这个实验课本上是这样做的:在三角架上放一个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一个烧杯;在烧杯底放一些锯末,往烧杯中倒入水;用酒精灯把水加热。过一会儿,摸摸水的冷热有什么变化?通过教学实践,感到这个实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水凉时让学生摸摸还可以,可是等水热了再让学生摸,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学生无法看清烧杯中上层水随着冷、热水的相对流动逐渐变热。这也是(或干脆就在铁架台上做这一实验),在铁架台的横梁上系两个温度计,一个温度计接近烧杯的底面,一个接近水面。这样学生在水加热前,通过用手摸摸,通过看温度计,知道烧杯里的水相对来说是凉的,而且温…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第九册《反冲现象》一课中,有水从瓶中喷出推动瓶子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这一实验。在其它学校听课时,我也看到有些老师做了这一实验,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对该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总结有些教师做该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因为选用了圆形的瓶子,并在瓶子的四周瓶壁上斜钻几个小孔。这样做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