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地档案占徽州历史档案的绝大部分,土地制度对徽州历史档案的留存传世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徽州土地制度及其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梳理土地制度影响下产生的档案,并从观念导向、诉讼需求、价值传递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分析土地制度对徽州历史档案传世留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徽州是典型的宗族社会,宗族制度对徽州文书的留存传世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阐释徽州宗族制度、宗族档案的基础上,分析宗族制度对徽州文书留存传世的影响,并对徽州宗族制度下民间档案留存机制的当代价值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档案界尤其是黄山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进行宣传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安徽档案》作为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刊物,办刊宗旨之一是“宣传安徽的历史和新貌”、“进行档案学术研究”,因而自然少不了对徽州文化与徽州历史档案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近些年来,《安徽档案》共刊发徽州文化宣传和徽州历史档案研究文章近90篇,既展现了古徽州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风采,又宣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还宣传了徽学,促进了徽学研究,《安徽档案》因此而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术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和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又称徽州文书、徽州文书档案、徽州契约文书等),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史料发现.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社会的民间记忆,是进行中国传统社会多维实态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它使人们的目光再次凝聚徽州、解读徽州、重构徽州.今天,徽学的兴盛和徽州旅游业的发展,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说明了当今对徽州社会记忆建构的成功之处,这种成功蕴含着徽州历史档案的"记忆基因".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和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系统性、连续性、典型性和独特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 ,认为徽州文书档案在我国地方历史档案中 ,年代跨度最长 ,种类最多 ,数量最多。从学术价值、收藏价值、史料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 ,探讨了徽州文书档案的重要性 ,对徽州文书档案作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6.
富含地域特色的民间档案真实、详细地记载了各地域的风土人情,对其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各地旅游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双向平衡发展。本文以徽州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助推徽州乡土旅游发展为例,试分析开发利用民间档案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9月13日,第二届敦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兰州召开。这是甘肃、安徽两省档案部门继去年5月合肥研讨会之后共同举办的又一次我国中西部特色档案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学术活动,来自两省档案部门、敦煌研究院和兰州大学等单位的档案学、敦煌学和徽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敦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是20世纪初分别在我国甘肃和安徽两省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地方性历史档案,是敦煌学和徽学这两门国际显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分别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和“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的关…  相似文献   

8.
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社会组织、官府以及个人在各种公私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商业经营、政治制度、文化、宗族、教育、风俗、人口及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文字、图表等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9.
徽州历史档案,是以安徽徽州地区为主(主要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屯溪、祁门和婺源县及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包括其它地区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名人在1121年至1949年间,重点在南宋到清末间(1190年至1911年)各种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关于徽州地区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商业经营、政治制度、文化、宗教、教育、风俗、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各种文字、图表等形式的原始记录,真实地记录了徽州社会发展的历程。学术界对徽州历史档案的研究,同徽州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5月 22日,徽州历史档案与敦煌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合肥召开。这是甘肃、安徽两省档案部门首次进行的中西部文化合作与交流的一次学术活动,来自两省档案部门、兰州大学、安徽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3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世纪以来,敦煌学与徽学先后在国内外兴起,成为享誉世界、与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作为敦煌学和徽学产生和发展重要条件与基础的敦煌历史档案和徽州历史档案,是 20世纪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地方性历史档案,分别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和“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  相似文献   

11.
徽州历史档案文化价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简析徽州历史档案文化价值入手,阐述了徽州历史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文化凭证、教育和传播作用,并从三方面论述了徽州历史档案文化价值对史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对转型期档案记忆的资本化进行了探视。将档案的经济功能/价值纳入社会记忆资本化的现实趋势中来考察,不仅可以深化对档案功能/价值内涵、时代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感知档案记忆作为一种社会再生产的资本力量以及引发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原则及其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历史档案开放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历史档案实施网络存取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建设历史档案网络共享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且引入开放存取理念,构建了基于OAI-PMH的我国历史档案共享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档案学是以中国历史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20世纪30年代,以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为代表,近代从事明清档案整理的学人建立了历史档案学的初步规模,并开辟出具有典范意义的研究理路,即从衙署职司和文书档案制度入手研究历史档案及其具体分类整理。秦国经《明清档案学》以明清档案内容为中心,反映了历史档案研究在近代学人基础上开拓出的新路径。扩展外延与深化内涵,建立体系完整的中国历史档案学,是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根本利益。国家认同的可建构性以及档案与国家文化、政治的关联性是档案作用于国家认同的前提,其内在逻辑在于国家认同的特性与档案属性的契合。本文基于档案既是信息内容的集合,又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结合国家认同的分析向度,将档案作用于国家认同的维度划分为历史文化维度和法律政治维度,进而提出了档案作用于国家认同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路径和档案制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汉文历史档案。由于自然、历史、人才、经济、体制和国外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汉文历史档案面临着损失、流失和消亡等困境。我们通过启动该地区濒危汉文历史档案的数字化保护工程、整合行政资源、建立多元保护模式、构建完整保护体系、完善流失海外的西北边疆汉文历史档案的征集与追索和共同研究机制等对策,以期保护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濒危汉文历史档案,最终实现中华文化尤其是汉文化在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和档案文献研究为例,对档案研究中的"过程说"进行阐释。从档案是历史存在过程的客观呈现形式、档案文本的解读与利用须从历史存在具有的过程性角度进行及档案与历史存在具有"过程"统一性三个角度,对"过程说"适用于档案研究的基础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以"过程说"作为档案研究的方法,不仅能够为档案的整理工作提供指导,也能够通过对历史存在时间和空间及档案形成范围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档案的"泛化",并促进档案文献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representations of ethnicity and immigration in mainstream American and Canadian archives since the 1950s. It identifies three main periods of evolution of these ethnic archives: the era prior to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 1960–1980s and the 1990s and beyond. Relying on an understanding of archival collections as social constructions anchored in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s,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various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that affected ethnic archives over time, especially as they relate to changing scholarly and popular conceptions of ethnicity in North America. It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historical scholarship in fields related to immigration and ethnicity and of postmodernist archival theories that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archives as evidence of the past. It suggest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archives and their historical context is dialectical: not only are they affected by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developed and managed, but they also have an impact on that context as they favor certain conceptions of ethnicity and types of ethnic group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Both curators and users of archival materials should therefore pay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processes that wen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archives to avoid falling victims to the illusion of ethnic authenticity.  相似文献   

19.
徽州文书分类整理要点和疑难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书分类整理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科研工作,需要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分类著录体系和正确合理的工作方法,要求整理人员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多种专门业务知识。在分类整理中最常遇见的疑难问题是土地文书中名实不符、内容不清、地点不明和复合契四种,必须准确地解析文书所涉及的各种关系,根据文书真实内容确定类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历史视角下的徽州民生档案研究,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历史上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文化发展等情况。古徽州民生档案作为人类历史记忆的共同遗产,正在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档案学家、史学家的青睐。在文化遗产保卫战中,档案部门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