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 要:中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新时期德育工作发展方向,指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应该成为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重视本民族文化传承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的主要趋势.在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内容中应增加母语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他们走向社会,传播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武术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中国传统武术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具有开放的包容性.本文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着手,探讨其文化包容性的存在及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保护、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王海燕 《文教资料》2014,(22):45-46
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几年来中国通过种种途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唤起和激发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觉醒和热爱,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使其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3,(A3):25-26
<正>儒家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一支,儒家学派是中国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学派,儒学是在继承、发挥殷周礼仪文化的基础上,孔子创立、孔孟发挥的政治伦理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儒家思想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主导思想。儒学作为一种文化曾以强势的道德意识及政治理想成为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成为传统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原则和规范,时至今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儒学还有存在价值吗?因为一百年来,中国受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功利主义盛行,在某些中国人的心中,功利主义已占了上风。功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源泉和发展的根本。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美丽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随着国际经济和交往日益频繁,中国文化逐渐向现代化转型,各种文化相互掺杂和交融,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历来都十分重视对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事实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提倡的东西,都可以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中找到渊源。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结合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创造出人类更高的精神文明,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学习了有关领导的讲话后,我们深深感到社会主义道德同民族传统道德的结合,必然会具  相似文献   

9.
刘慧娟 《文教资料》2011,(15):62-6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累,对人们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利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因素,又有不利于廉政文化建设的消极因素。因此,我国在反腐败斗争中,应当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反腐倡廉的优良文化传统,排除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建设符合我国现实经济政治发展的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编审赵春生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与昌盛,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周恩来一生都在不懈地努力学习、运用和弘...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职院校的美术欣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的世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尤其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不小的冲击。如何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教师肩负的一个重任。通过分析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提出一些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聚焦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失语。从文化的正迁移理论来看,这不仅不利于母语文化的传承,而且不利于目标语言文化的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与比较,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需要,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关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使关公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文化旅游的日益兴盛,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潜力逐渐显现。对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及其他几地关公文化旅游进行比较发现,运城关公文化旅游既有优势又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需运用科学的策略加强开发。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理念转变的文化阻滞及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世界不仅形成了经验性、人情化和权力本位的文化模式,而且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使其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这种传统文化对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阻滞力。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课程文化的价值基础、制造多元的文化冲击,以及选择性地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则有助于我们突破这种文化阻滞力,促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16.
国学教育在当下日盛,是教育界的一个话题,更是社会文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话题。国学是我国千百年历史文化的一个归纳,包含着中华文化精髓,其现代社会以及世界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毋庸置疑,尤其在今天西方工具理性盛行的情形下更亦如此。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加强国学教育有文化基础,但也存在着不足。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就泉州历史与现实提出政府推动,民间参与,形成国学教育联动新格局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就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还是以文本知识讲解为主,并不注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存在欠缺。在此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使语文阅读课堂成为渗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总结传统德性养成机制的同时,也思考当下社会转型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性培养问题,反思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存在的“分离”问题:即知识与精神的分离、课程与课程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分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新审视、研究中国传统的德性传承机制.为此,需要有整体的架构,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人格的培养,要注重道德教育的仪式化、生活化,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开发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9.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它不断汲取西方文化思想与人文理念,这些思想与理念也不断影响着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也势必给篮球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在深入分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篮球自身文化特色,探析篮球运动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集体记忆,是独特的文化意识基因。高校作为国家、民族文脉历史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高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天然的联系性,可着重围绕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校园、校史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活络传统文化交流机制,深化高校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探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