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乐"乡村旅游处于乡村环境中,并直接受到周围乡村景观的影响.其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在整体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着重对功能布局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
以5个带状性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为基础,结合林芝县其它区域旅游资源,可将生态旅游资源归纳为"一带、三组团、五线"的资源总体布局结构。根据景观载体,分析、归纳乡村旅游景观源要素,提炼资源特色,针对不同景观类型规划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线路。以平衡、协调自然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和旅游发展为目标,对景观进行了规划,为新农村的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桦 《世界发明》2010,(4):33-34
创意农业旅游,将特有的乡村景观与民俗融为一体,以独特的农业旅游休闲一体模式受到城市人群的欢迎,也成为支撑京郊旅游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朱孔山 《未来与发展》2007,28(11):10-13
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景观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应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和旅游市场需求趋势,科学选择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采取规范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完善乡村旅游法规和行业标准、提供乡村旅游发展优惠政策和加强乡村旅游指导服务等对策,不断提升旅游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游记的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黄朋涛  胡静  李亚娟 《资源科学》2019,41(2):372-380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旅游功能与价值的核心,丰富提升旅游者乡村旅游体验已成为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为案例地,以马蜂窝在线旅游网上关于婺源的旅行游记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记文本进行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编码并对各要素指标逐条打分,得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结构表及各要素评价等级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及“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对其要素结构特征及各要素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内容分析编码归纳发现,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共包含自然风光、动植物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展示场所、居民生活风貌等27个要素指标;②SNA分析发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网络结构内部协调性较高,且旅游交通、建筑景观、自然风光是最核心的三大要素,而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及文化展示场所是最边缘的三大要素;③IPA分析发现旅游者整体旅游体验质量较高,且旅游者对拍照摄影体验的评价最好,对旅游开发程度的感知最差。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为婺源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田平 《科技风》2015,(7):32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的划分方式或许难以满足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的结合——城乡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二者的融合仍需建立在对它们各自的特点的了解之上。论文通过对二者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试图得出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提出二者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不仅成为城市人群向往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和返朴归真的好去处,而且对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剖析,探求发展乡村旅游更好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易磊 《内江科技》2012,(6):31-32
在越来越热的旅游大军中,乡村旅游活动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作为城市主线旅游的补充,迎合了渴望回归自然,追求自我的旅游消费人群。我国拥有丰富的农村资源,有广泛开展乡村旅游的天然基础,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乡村旅游,不论是从形式、内容上都还处于原始、粗放经营的阶段,旅游产品落后,旅游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所以,乡村旅游景点相对于传统的、已经日渐成熟的旅游知名景点来说,更需要重视市场营销的介入。通过精心的策划和市场运作,提高景点的知名度,提升旅游市场的规范服务,让更多的人愿意并且持续的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  相似文献   

9.
裴清华 《内江科技》2009,30(6):40-40
本文针对乡村旅游景观文化的发展现状,从注重规划、保护资源、创新产品、注重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迫切追求精神文明生活。乡村景观园林可以说是现代化人们心灵的乐土,但是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由于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乡村景观园林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我国乡村景观园林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出路。在保持乡村性的同时创新产品开发思路,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历史民俗、生态环境、现代科技、休闲度假四个方面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和乡村旅游提质增效需要一大批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的双创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针对新时期乡村旅游人才需求,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障,以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校内赛训和校企合作为抓手,以考评反馈为督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陶谦 《内江科技》2011,32(9):144-144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将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并结合王家寨乡村旅游开发,介绍了王家寨乡村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5.
建设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对于保护村庄旅游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农村人口就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拉动国内旅游消费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解析了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展专项性规划、适宜性评价,推进旅游产业链延伸、构建多元投资模式和综合功能提升体系等对策,以期推动美丽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河南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乡村旅游的特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意义及其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了苏州乡村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苏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在产品、产业、开发、管理、人才、环境等层面存在发展瓶颈和问题,制约其健康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乡村旅游可在“美丽中国”战略的视野下,基于“美丽”、“生态”、“和谐”等理念,从建设美丽乡村、培育美丽产业、创建美丽生活、塑造美丽农民四大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后现代社会人们回归自然的载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自从1994年可持续旅游期刊发专刊对乡村旅游进行系统研究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本文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研读,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驱动机制、地理空间结构和旅游企业管理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结果发现:尽管乡村旅游的研究遵循了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突出乡村旅游主要功能特色和旅游乡村性的研究欠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更侧重于研究乡村旅游的地理空间结构和驱动机制问题。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在中国乡村旅游的研究中比较缺乏,导致结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受到限制。采用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扩展乡村旅游的研究领域,提升乡村旅游活动中的乡村性,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海南乡村旅游,不论是对旅游业本身,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选择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着力加强乡村旅游规划,注重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养,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品位,拓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