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中对俄国社会现实的描绘,无疑是忠实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但他使用的是梦境、幻觉和其他怪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笔下主人公的内心分裂,由此他自称自己的创作方法为"虚幻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虚幻现实主义,长期以来,一直为文学批评界所关注,他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的鼻祖.  相似文献   

2.
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而著称于世。其以梦境凸显心理的艺术手法更是文学创作领域一个全新的开拓,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突破。他之所以钟情于梦境描写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往作品的梦境描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寻了梦境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中的作用,并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钟爱梦境描写的创作缘由。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卓然屹立于世界文坛颠峰的伟大小说家。对痛苦的独特人生体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的精神存在看成是世界存在的核心本质,充满激情而理想地"刻画人心深处的全部奥秘"是他创作的最高追求。虽然超越了现实主义文学某些外在的条框,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始终以自己的角度坚守着直面现实、审视现实、解剖现实这一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原则。  相似文献   

4.
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中拓展了现实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 相比,表现出更多的现代主义手法,偏执于表现主观精神世界、人物病态心理及怪诞气息。理解这一特点对于我 们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兼具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哲理小说特征。融社会、心理和哲学因素于一体,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艺术创新和对文学的重大贡献。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分析大师,素以心理作家名重天下。一百多年来,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展开的论争持续不断,但对他那深刻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批评界却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卢那察尔斯基指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一切都是以人的心灵感受为基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心理分析,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其支配下所采取的往往是乖谬的行动来揭示社会的畸形现象,反映社会的现实。他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我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双重人格”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美丽风景。本文力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入手,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为佐证,来管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以及延伸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往事经过长期的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完成了小说《白痴》.紧接着他又创作了小说《永久的丈夫》.在《署光》杂志社的出版者马雅可夫的支持下,编辑斯特拉霍夫动员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创作,以便重新编排《署光》杂志.虽然《暑光》杂志社的办刊方向较接近于《俄罗斯公报》,但它更相似于“俄罗斯乡土主义”,也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相似.另外,陀恩妥耶夫斯基也一直很贫穷,经济条件极差.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署光》杂志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公报》社的外聘人员,因而他可以随意离开“公报”社到《暑光》杂志社.不知何故《俄罗斯公报》社歧视他,因为报社付给他的钱要比付给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的少得多,这伤害了他的作家的自尊心.但是一个叫卡特科夫的人却懂得他的名字的重大价值,并在他困难的时候,把一笔很大数目的钱给了他.并答应付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稿费不会少于付给卡特科夫的.但是,就连这点允诺,杂志社也保证不了.杂志社缺少创作小说的材料,却总是无理地要求陀思妥耶夫斯基尽快把手稿送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离开杂志社时,他的物质生活水平下降到了最低限度.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打算写的《恶魔》系列中的一个长篇小说送交给《署光》杂志社,并请来杂志社给提前印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扎根于俄国自然派这一文学思潮,但它经历了人物形象的蜕变、现实主义体系的蜕变与思想世界的蜕变。陀氏是一个特殊类型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独具特色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预告了文学思潮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巨大的的艺术感染力,又充满了惊人的矛盾。在《白痴》中比他的其它的作品更鲜明的体现了他的思想、追求、矛盾。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通过具体文本来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悲剧美学探源,通过详细论证,得出结论:陀思妥耶夫斯基意识深处尤为浓厚的民族情感——悲怆、带有分裂特征的宗教观和人性观是造成他独特的悲剧关学品格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材料中,他的妻子安娜所著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和《一八六七年日记》有特殊的价值,某种意义上堪称作家生活的"实录"。安娜从物质和精神等诸多层面给予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力支持,帮助他对抗债务、赌瘾和疾病的困扰,爱情成为作家文学创作的支点。安娜的无私奉献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事业,这一论断至少适用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杰作。  相似文献   

12.
在19世纪俄罗斯经历的文化转型期,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了心理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主要表现为:文学哲学化、双重人格、叙述主体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纳博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的态度经历过一个过程,但以反对为主,即使在西林时期表现出的认同中也显现出二人的分歧与差异。前人多对二者的关联、相似进行研究,但事实表明,随着纳博科夫艺术上的成熟,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满越发鲜明,二者在艺术追求、艺术观念上的巨大不同才是导致不满的根本原因。考察纳博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满的具体言论,可以探寻出纳博科夫艺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间的分歧,在分歧中能更清晰地勾画纳博科夫的艺术追求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尼采在1888年11月20日给勃兰兑斯的信中写道:“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文章,我固然愿意无条件接受你对他的那种批评,可是由于我从他那里获得了最有价值的心理学资料,所以我才如此尊重他、崇拜他。我现在有一种想法,不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跟我的思想底流相反,我都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对他表示感谢。换句话说,我今天敬爱陀思妥耶夫斯基,  相似文献   

15.
瞿先飞 《学语文》2013,(2):50-51
托马斯·曼曾在《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应恰如其分》这样写道:"毫无疑问,尽管这疾病是那样威胁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智力,他的智力,他的天赋却是和这疾病紧紧地联在一起并且染上它的色彩……这一切也都与他的疾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自然派形成和发展时期走上文坛,创作明显受到自然派影响,但他努力寻求新路径,思想意识上表现出尼采哲学、存在主义等现代主义征兆,几乎是“前现代主义”,艺术方法上表现出心理现实主义、立体化结构、作家退出作品等现代主义模式。他扎根现实主义,却跨入现代主义门坎,是现代主义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多限于对其中某一位作家的本体研究,偶有比较,却不言其同。而在俄罗斯,这一对研究仍相对鲜见。其实,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长期深刻,且互为影响的文学关系。作家在创作中所选取的艺术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对历史与人的认知。屠氏的“隐蔽心理学”隐含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公开”,而陀氏的“公开心理学”更不乏屠格涅夫式的“隐蔽”。  相似文献   

18.
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以自己杰出的创作,为俄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出身于贫苦军医家庭,从小就饱尝贫穷与苦难困扰的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19.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他以离奇的经历和独树一帜的创作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但文学史对他的评价历来莫衷一是,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人们已肯定了他的探索价值,把他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  相似文献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用小说的形式探究人性的大师。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双重人格》主人公戈利亚德金人格分裂的考察与分析,可以概括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当时俄罗斯社会以及俄罗斯人民心理的看法,并从中理出其创作风格的发展脉络以及思想信仰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