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宁波古港口立有"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镌刻着"甬为茶港"的历史记忆。2006年4月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茶人汇集宁波,举行"海上茶路国际论坛",认定宁波为海上茶路启航地,此后组建的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最近,嘉兴市政府拨款给油车港镇修缮“龚宝铨故居”,并立碑“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门前大路命名为“宝铨路”。龚宝铨故居坐落于宝铨路41号。“龚宝铨故居纪念馆”将于10月10日开放,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彰显这位勇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反对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功臣。  相似文献   

3.
正宁波港畔,在北仑区春晓洋沙山风景区,两座海螺外形的巨大建筑物联成一体拔地而起。这是中国港口博物馆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港口专题博物馆。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对外交通贸易口岸、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海上茶路""陶瓷之路"的始发港,因此拥有丰富多彩的水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惠泉 《文化交流》2013,(7):32-3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今年4月24日,还是白居易描述的山花烂熳时节,余姚市大岚镇迎来了80余位中外贵宾。他们在宁波参加"海上茶路·甬为茶港"论坛后,随即上大岚考察,队伍中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一行,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专家学者和北京、上海、河北、陕西、福建及港澳人士。  相似文献   

5.
刘昕 《生态文化》2013,(5):58-58
茶自古以来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佳饮料。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习俗在我国也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不同,有着“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的自然差异。在新疆流传着“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说法,尤其爱喝奶油茶;云南则“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藏族爱喝酥油茶,傣族爱喝竹筒香茶,蒙古族爱喝奶茶,白族喜好“三道茶”即一苦二甜三回味;  相似文献   

6.
1997年10月,正当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日本书法家南鹤溪,鸣鹤流的第四代传人,率领日本书法团体——天溪会118人,来到杭州,又转赴绍兴、嵊州,进行了五天的参观访问活动。为“王羲之显彰碑”揭幕,便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这已是天溪会第三次在浙江大地上立碑了。 立碑,不论在中国或日本文化史上,都是用以纪事、颂德的一种重要方式。天溪会的这三次立碑,表达了日本书法家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崇仰,也记录了中日书法家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7.
白英 《旅游世界》2022,(7):96-105
汕头南澳岛耕海牧渔时光慢“潮汕屏障,闽粤咽喉。”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上,南澳岛屿群如珍珠般镶嵌在天海之间,“海上明珠,丝路必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澳岛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佳绝海景,度假圣地。”北回归线穿越而过,南澳岛是广东第一缕阳光到达的地方。“百舸待航,海上互市。”厚重历史、人间悲喜,南澳岛山山水水市井渔村的皱褶里掩藏着悠久的海防文化。南澳岛,这处鲜为人知的海上秘境,吸引着我们花更多的心思来细细地感知。  相似文献   

8.
宁波是我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南宋和明初时期,是两朝首都临安和南京的门户港,一直以来是浙江对外交流和通商的重要口岸。据史籍记载,唐贞元廿一年(805),来中国学佛的日本高僧最澄,从明州(今宁波)回国时带去天台山、四明山茶籽、茶叶和茶文化,这是中国茶种传播海外的最早记载。唐、宋、明、清乃至当代,宁波一直是中国茶叶、茶具输出海外的主要港口,尤其是近年来,每年通过宁波港输出的茶叶为12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出口量的40%。当然,"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的提出,不仅在  相似文献   

9.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矗立和散落着许许多多历代遗留下来的炫丽精美的石碑,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由数以万计的碑石所构成的内涵极其丰富的碑文化,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为抛砖引玉,本文试对中国碑文化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碑的起源和演变 中国的碑源远流长。那末,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碑究竟始于何时?是怎样演变和发展的?根据对大量碑石和史料进行宏观的系统研究分析,我认为,碑在中国历史上大约经历了这样五个演变阶段:第一阶段:碑的起源——先秦原始碑。 中国的碑究竟始于何时?对这个问题,文化研究界歧见不一,至今无明确定论。有的认为“我国碑石开始于秦代,最初称作石刻”,有的则认为“碑刻始于汉代的墓碑。所谓碑者,悲也。最初为了下棺,在墓前立石柱,大端有一个圆孔,顶上有晕痕,皆为了穿绳下棺之用。后来废物利用,在这种石柱上刻上有关死者的文字遂成为碑”。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失偏颇,中国的碑既不始于秦代,也不始于汉代,而是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因为,早在先秦时代,关于碑的记载就已见诸于典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为纽带,通过王审知及其继承人治闽时期,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港口崛起和发展的历史。探讨这一历史进程中福州海上贸易发展的原因以及王审知在其中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王审知开拓海上贸易对当时以及后世福州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