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何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的实践都具有社会性。现实的人是有意识地从事实践的社会的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不同于自然物质运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的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性行为,是一定社会历史关系中的人凭借和运用社会历史性的物质手段而从事的社会历史性活动。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就活动的能力与条件而言的。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特征:超越性、开放性和不完善性。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为此,就要研究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并通过研究而确立有利于人们的合理的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这样,才能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的逻辑与历史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是人性的一种本质规定,它与“人”的存在直接同一。人性的抽象普遍性与具体社会历史性的统一,表明道德既有理论的逻辑形式又有现实的历史形式。道德空逻辑深植于社会历史中,具体的社会道德渐近地实现着道德逻辑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是人类扬弃资本主义的历史事业,而资本主义最重大的历史成就之一正在于实现了社会内在结构的历史性转型、把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今日中国必须通过社会转型,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才能获得建设社会主义所必不可少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于人的历史性存在何以可能这一问题,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给予了初步的回答。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真正的历史性存在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不断敞开,人的新型的社会关系在现代生产活动中正在形成,人的全面的自由个性在人类自我解放中逐步实现。这种回答与其说为我们提供了某种解决现代社会生活矛盾的答案,不如说为我们展现了一条更加深入地理解现代社会生活矛盾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了丰富的历史资源,达到了历史性与政治性、历史性与思想性、历史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历史资料在思政课中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养,教学过程要立足教材,又善于挖掘、拓展教材,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历史资源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6.
社会历史存在物就是以自然存在物和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和规律等。这一内含人及人的实践的存在物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至少应具以下特殊性: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互渗透更彼此区别;具体研究过程中无法剔除主客互逆悖论;在前提假定、要件构成及具体的研究技术与细节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其最高层次、最终境界与核心问题是一种社会历史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王诚  刘敏 《教书育人》2007,(6):18-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逐步退去了“精英”教育的盛装,进而开始了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历程。基于这种价值取向的转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原有的单一核心结构的功能平台被历史的消融解构,如何建构转型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协动平台成为历史性的课题,因此,加强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历史性飞跃田克勤,董世明抗日战争是一场错综复杂的战争,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历史条件。第一,抗日战争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如何正确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争取更多的人支持中国抗战,是中共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共产主义不是一个应然的理念世界,而是一项不断完成的世界历史性事业。而世界历史的产生和发展条件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的进程本质其实就是人的解放过程。人的解放不仅要扬弃私有制和分工,还要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普遍经验的个人。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发展与教育价值变革邢永富当代社会主义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这一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体制,开始自觉地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的探索与选择说明: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属于现代社会,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一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婚姻社会功能历史演变的分析,指出婚姻的社会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重新审视。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崇尚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婚姻的社会功能应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和注重个人的生存状态,力求使之回归到于人于社会有益的价值状态。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础,也是任何具体社会形态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在人——自然——社会的互动关系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自觉能动性决定了社会具体结构的建构性。劳动实践的“物质变换”在自然规律的作用及其未来理想社会的特征上都强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审视风险社会的基本理论视角是实践的视角、辩证的视角和历史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对风险社会的现实拷问和理论攀升,是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展开的。透视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无论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建设还是就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而言,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使得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当今时代 ,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 ,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 ,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注重对"普遍和谐"的价值追求。"和"实际上是儒家最高思想境界,其核心是追求人之身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和"的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从实践出发,从人对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社会的关系中系统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易中天品读《三国》、于丹妙说《论语》、王立群读《史记》的热潮接踵而至,"国学热"、"经典热"现象蔚然成风。透过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感依然观照着当下社会和现代人,为人们进行精神导航和人生指引,对现代人精神人格的塑造和构建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遗产,扬长避短,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生态弊端的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唯物辩证法,为当今探索人类走出发展困境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打开新视野,提供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本《水浒传》在结尾第70回中让卢俊久梦见一个长人执弓收捕了梁山好汉,并让卢俊义看到"天下太平"四字,用"长人"来预示"天下太平",不但有历史依据,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含义。在中国文化中,"长人"常常用来表示"祥瑞"之兆。理解"长人"意象可以更好地把握金圣叹的心态与他腰斩《水浒传》之含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揭示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标准就是使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标准理论,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