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婚姻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诸如"闪婚"等现象的"失语"折射出人们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伦理困惑。因此,通过对"闪婚"现象及其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和伦理审视,努力寻求一条构建新时期婚姻伦理体系的路径,相当关键,也相当迫切。  相似文献   

2.
传统社会中不会产生恐婚族,因为传统的“家本位”文化使个人的婚姻选择必须服从于家庭利益;传统婚姻受到各种亲缘与地缘关系的监督与限制;个人在婚姻面前没有选择压力。婚姻自主意识处于蒙昧状态。婚姻风险意识不强,个人将婚姻选择及其结果的好坏全部归结于命运和天意。内容丰富的传统型婚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空壳化”,其“家本位”特点和各种血缘地缘限制随之减弱或者消失,个体的婚姻自主意识张扬,婚姻风险意识增强。城市化的推进和流动性的增强。以及随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婚姻风险,婚姻自由的获得要以失去某些婚姻方面的保障为代价,个人现在必须单独承担越来越大的婚姻风险.这是恐婚现象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3.
婚姻固然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是婚姻导致的生育行为却是社会问题,婚检不仅影响到个人健康、婚姻稳定和家庭幸福。还关系到民族昌盛和社会发展,在当前公民素质和受教育程序仍不能达到大多数人自愿婚检的情况下,国家有权力将免费强制婚检制度作为过渡手段,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4.
彭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4):75-76,79
婚姻固然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是婚姻导致的生育行为却是社会问题,婚检不仅影响到个人健康、婚姻稳定和家庭幸福。还关系到民族昌盛和社会发展,在当前公民素质和受教育程序仍不能达到大多数人自愿婚检的情况下,国家有权力将免费强制婚检制度作为过渡手段,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5.
王棠 《中国研究生》2009,(10):57-59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发展,“毕婚族”、“闪婚族”等“族群”在各类高校不断涌现。作为高学历群体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正处在学业和爱情孕育成熟时期,不少人也悄然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强强联手”观念的影响下,硕士研究生之间互结连理的现象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西周王朝建立初期,摈弃了许多原始婚俗,制定了婚姻三原则,并详细规定婚礼要经过"六礼"的程序。不仅注重个人婚姻自由的实现,也强调婚姻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婚恋和婚姻问题,要认识到婚姻并不只是关乎公民个人权利自由,应该提倡婚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消除权利实现上时间和空间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7.
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的婚恋状况、择偶观、两性观、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态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没有婚恋的大学生比例超过六成,性格、“三观”、个人品质是大学生择偶的首要考虑因素,大学生的性取向具有多样性,对婚前性行为持包容态度,大学生的恋爱观整体比较积极和理性,对婚姻持有端正的态度,多数家长对大学生婚恋态度比较民主,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婚恋观需要引导。因此,可从社会、高校、学生、家庭四个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婚恋素养。  相似文献   

8.
返乡农民工再农化是扩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关键。从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维度出发构建返乡农民工多元理性行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基于多元理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返乡农民工再农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44.85%样本返乡农民工具有从事农业生产意愿。(2)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对返乡农民工务农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家庭规模、兼业行为、农业生产经历、村庄具有专业合作社、配偶从事农业工作、外出务工时间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务农意愿的关键因素。此外,返乡农民工个人年龄、性别、婚姻和受教育水平也对务农意愿产生显著影响。(3)年龄、地区、产业发展异质性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务农意愿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因此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技能培训,改善农业经营环境,因地制宜施策,提升返乡农民工再农化意愿,引导返乡农民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鲁迅郭沫若爱情婚姻对其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婚姻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受着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形态中,人们通向婚姻的道路是“父母之俞,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实质就是包办婚姻,男女婚姻不能自主,只能依父母意志,而男女双方的感情、个人的选择是不必考虑的。鲁迅、郭沫若恋爱婚姻的青年时代,中国正处于的晚清社会,人们仍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传统。在不具备现代婚姻的历史条件下,鲁迅与郭沫若都与家庭包办的婚姻对象成婚。1906年,留学日本的25岁的鲁迅被“母命速归”一纸电文,诳其回到绍兴,奉母命与一个旧式的小脚女…  相似文献   

10.
婚姻是构筑家庭的基本形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关注人们的婚姻动因和质量评价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和婚姻动因问卷,对某省三座城市的188名生于60、70和80年代的已婚者进行调查,旨在研究代际间婚姻动因和婚姻质量的特点与关系。研究发现:(1)代际、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婚姻动因,代际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影响婚姻动因中自身方面和物质经济因素,性别和代际交互影响婚姻动因中的家庭社会因素;(2)婚姻动因、代际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婚姻质量,自身方面婚姻动因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影响婚姻质量总分及夫妻交流等因素,婚姻满意度等婚姻质量因子得分存在代际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客家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汉族分支族群,福建长汀素有“客家首府”之称,故考察长汀客家婚姻习俗具有代表性.随着时代的变迁,长汀客家婚姻习俗也经历着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恋爱自由,结婚自愿”,从“中式婚礼”到“西式婚礼”的变迁.福建长汀客家婚姻习俗的变迁主要受婚姻法实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文化普及等因素的影响.考察长汀客家婚姻习俗的变迁,有助于对长汀客家风俗内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民事契约论与中国婚姻家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婚姻法》受前苏联婚姻家庭学的影响,对“资本主义婚姻家庭关系契约化、商品化”持批判态度。章通过对婚姻的社会背景、内涵、实践意义的分析,认为婚姻是当事人间的协议,当事人既可以协议建立婚姻,也可以协议解除婚姻,即婚姻的本质就是契约。  相似文献   

13.
著名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受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唯意志主义悲观思想的影响。他对“虚无缥缈”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认识。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正是表达了海明威对理想幻灭的绝望之情。本文通过分析该篇小说的主题,对海明威的虚无主义思想进行了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80后”、“90后”的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代大学生对婚姻和恋爱的态度也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作者通过对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所持的婚姻态度.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成熟理性的婚恋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交易婚初探     
交易婚是无结婚合意的男女双方为了实现其个人目的,事先通过协议约定而成立婚姻,待其目的实现后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婚姻现象。究其本质,这种婚姻就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为了防止交易婚呈逐渐扩大态势而对社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应该对其进行有效规制以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文章通过对交易婚产生的原因、法律性质和效力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建议我国修改婚姻法第10条和增设结婚登记宣誓制度,完善相关婚姻法律制度,以实现对该种婚姻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6.
论违法婚姻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违法婚姻的概念、种类、危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违法婚姻应采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违法婚姻在我国城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在农村和山区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违法婚姻的滋生和在延,已经对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社会的安定、家庭和个人生活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违法婚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因此,必须对其采取教育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版)”作为工具,利用自评和测评相结合技术,对2257名海口市居民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居民幸福感自评平均得分为75.29,测评平均得分为81.9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健康、经济收入、婚姻、居住条件和社会支持是海口市居民认为影响其幸福感的前五位因素。对海口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群体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婚姻、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宪法和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爱情意识是历史的产物,它的起源、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和婚姻制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群婚制时,属“单纯的性欲” 阶段,没有爱情;对偶婚时产生了爱情的低级形式“古代的爱”;一夫一妻制基础上产生了爱情的高级形式“现代的爱”。私有制导致了现代爱的产生,又不让它成为婚姻的基础。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在全人类彻底实现以现代爱为基础的婚姻。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对婚姻道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0.
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中女性观点的异同:两人皆强调经济和人格的独立,认同它们在爱情婚姻中的重要地位;对悲剧的产生鲁迅强调社会的作用,亦舒认为是个人的原因;对“姐妹情谊”的忽视与重视。最后对两人女性观点中的局限性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