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宇文泰实行六官制度的目的并不是标榜神州文化正统,而是要笼络五大宿将以巩固西魏的统治。六官制度绝非单纯模拟尚书省的制度,它整合了西魏大统十二年以后的中央文官系统和部分武官系统,而叉稍作调整,这是一套形式特殊实质却并不特殊的官制;杨坚代周以后,六官制度早已失去了初创时的背景,而且其弊端也更加明显,所以隋朝初建,即将其废除。六官制度的一些创造,对隋唐官制有一定影响,但是隋唐官制的主要渊源还是西魏大统十二年改革以后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大统十二年(546)西魏改革了尚书省制度,将原来的六尚书三十六曹制改成了六 尚书十二部制,尚书六部最后确定为吏、民、礼、兵、刑、工,郎曹十二部是:吏、民、礼、兵、刑、工、计、蕃、虞、膳、驾、宾.这次改革不仅确立了隋唐以至明清六部的名称,而且还开启了北朝后期精 简机构、归并尚书省郎曹的先声.其弊端是对尚书郎曹精简过甚,不便于政务的运行,这一点在 随后实行的六官制度中得到了纠正,六官制度在六卿的体制下设立了大约二十二个相当于尚书 省郎曹的机构,奠定了隋朝尚书省二十四司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苏孝慈墓志》记载了苏慈在北周隋所历官职,其中多次提及都督官制,苏孝慈以大都督、都督领禁兵,都督军号则皆为戎秩.通过对《苏孝慈墓志》在官制特别是戎秩制度的考证与辨析,明确大都督、都督在府兵建制中的作用.同时以北周散勋交杂的官制为背景,考察北周戎秩都督在建德元年前后的权力与地位的变化,探究都督军职发生虚衔化并最终衍为隋代勋官的短暂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我在《从<邓延天富等户残卷>看西魏北周的均田制度》一文中,分析了从《邓延天富等户残卷》(以下简称《残卷》)中反映出来的西魏北周均田制度,是应接田亩数少,而且实受田普遍不足.但对建立在均田制度上的租调制度等却未论及.本文拟对这些户籍计帐残卷反映出来的租调制度等加以分析,不当之处,祈望指正.一、《残卷》所反映的西魏北周租调制关于西魏北周租调制的记载,史书仅有一条:“凡人自十八以至六十有四,与轻癃者,皆赋之.其赋之法,有室者,岁不过绢一匹,绵八两,粟五斛;丁者半之.其非桑土,有室者,布一匹,麻十斤;丁者又半之.”但据《残卷》分析,却并非如此.先从纳租情况看.西魏北周时期纳租是分三等户缴纳的,即“课户上”、“课户中”、“课户下”,各户等纳税的数量有所不同.如侯老生户,“课户上,口三课见输,二丁男,  相似文献   

5.
检校官制度出现于北周,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宋承李唐成制,实行假借官资的检校官制度,并制订十九阶检校官的阶等名号,用以表示官员地位之尊崇和升迁之资.自元丰改制及政和改革后,检校官阶等及除授对象明显减少,使这一制度在实施700余年后,进入了一个消亡、寝废的阶段,并随着南宋政权的灭亡而基本被废除了.  相似文献   

6.
西魏北周是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受益者,它实现了国家对小农的超强度压榨及土地的严格控制,但没有出现小农大规模破产的情况,这主要在于西魏北周以国家力量扶植小农,将小农流亡沦为荫户的数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均田掌握了大量土地的西魏北周国家.在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使豪族在经济上与国家的结合更为紧密。西魏北周均田制取得“成功”,对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控制之所以较为有效,也与西魏北周胡汉豪族自发抑制土地兼并的“国家意识”、“家无余财”的清贫之风有着重要关系。因此,西魏北周较为成功地处理了国家利益与维持小农生产、豪族大土地所有制关系的难题,成为北周由弱转强灭掉强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996年,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对位于固原县西郊乡(今原州区开城镇)大堡村的北周柱国大将军、原州刺史田弘墓进行了发掘,为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增添了新的学术资料。其中出土的器物,尤其是墓志,为研究田弘的籍贯和族属提供了更加详尽的依据;壁画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西魏—北周墓葬壁画的全貌;金币、玻璃器、陶塑等,显现了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的繁荣昌盛。这些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引起了考古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全面研究田弘在北周历史上的功绩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所谓"贺拔胜集团"是指北魏末年以贺拔胜为首在荆州形成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一些学者认为,此集团在贺拔胜被高欢击败投靠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后,依然存在并活跃在北周政治舞台上,并且隋文帝杨坚篡位的过程中出力甚多,此说法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笔者以为,贺拔胜集团在被高欢击败投靠西魏后就已经不复存在,集团内的文臣武将在西魏北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政治态度,因此也没有在杨坚篡位的过程中发挥多大作用,史料并没有给贺拔胜集团在西魏北周继续存在提供充足、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北周之礼仪制度虽然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主要源于周礼,但是其中还参用汉晋的旧制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依据汉晋制度而制定的礼仪制度,此外还有个别礼仪制度是自创的,这些当与那些外来的士族相关,是由于西魏北周的统治者宇文氏家族以及其他的一些胡人和胡化汉人,进入关陇地区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接受了一些汉文化,同时又受到了其他地区汉族礼仪文化的影响,兼容并蓄之缘由.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赋税制度发展一个环节的北魂、北齐、北周赋役制度,曾因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而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对隋唐时期的租庸调法有过深远影响。本文以较详实的史料论述了北魏、北齐、北周赋役制度的发展沿革,并对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为背景,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法律制度由秦汉早期初创阶段向隋唐成熟完备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西汉的内朝制度不仅是西汉政治的一大特色,而且对后世许多朝代的政治制度也有过深远的影响。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分配秩序,西汉内朝政治的实质就是分割以宰相为首的政府官僚集团的权力,藉以巩固和加强皇权,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它具体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秦王朝的统治思想是一种杂家思想,它利用宗教神学思想来神化统治。宗教神学思想在秦王朝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在维护和巩固秦王朝统治的同时,也推动了秦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 ,是我国封建社会官吏考课制度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的时期 ,本文从其考课的体制、办法及效能等方面对此作一述论。隋唐官吏考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对于整饬吏治 ,促进官僚队伍的廉政建设 ,巩固隋唐王朝的统治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并为后世的官吏管理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元末官僚系统的崩溃及朱元璋的拉拢与笼络使元官入仕明朝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他们在明初享受的待遇较元末也相对优厚,但其入明后的心态却显得矛盾和复杂。无所适从的贰臣角色和政治羁绊下的卑微人格使他们的心态日益压抑与苦闷,也预示了其结局的不可琢磨。入仕元官虽对明初政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对明代政治走向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明代政治发展的特点作了分析,认为考察明代政治发展进程,必须将其置于14至17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变化的总体历史背景之上。这一时期,中国逐步由领先于世界走向落后,明代政治的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7.
熙宁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为了推进变法的展开,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明显表现了对某些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认同与接受。变法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宋神宗,以及其他变法派人士,都具有传统政治文化的浓厚色彩。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变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偏差与缺陷。新法在其长期实行中未能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使得新法难以得到社会意识和社会政治心理上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贾谊认为秦朝速亡,不仅在于秦政“仁义不施”,更在于秦制“遗礼义”,“遗礼义”是造成秦“仁义不施”及汉初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制定了以“礼义”为中心的汉家制度。尽管他的制度构想未成于当时,但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代表一种理想与源头,两汉社会政治生活的饱胀代表理想与源头的实际伸展过程,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有待于秦汉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伸展方才达到圆满。在此中间,秦末楚汉之际的九年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春秋战国开放环境的短暂再现,它造就了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政治新局面的产生.也造就了秦汉之际人文精神的一次较小规模的勃发。秦末楚汉之际的文化与观念是两汉思想史的一个“极早期状态”,在先秦与两汉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周武帝改革与后周世宗改革相距 40 0多年 ,但双方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是背景相同 :都处于社会长期分裂、人民极度厌战的动荡年月 ;二是内容相同 :都进行了严惩贪官、澄清吏治的政治改革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经济改革 ,整顿军队、增强武备的军事改革 ,并采取了毁佛举措 ;三是作用相同 :都开启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 ,北周武帝改革为隋统一铺平了道路 ,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