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后记——教师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后记 ,又称课后记 ,简称后记。它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后 ,及时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 ,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 ,并附写在该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一个称职的教师 ,除了课前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顺利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外 ,课后还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认真反思 ,及时分析和总结 ,再在教案后面认真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后记 ,记上在教学过程中成功 (或精彩 )之处和不足 (或失败 )之处 ,这样既有益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备课能力的提高 ,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长进 ,更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实施素质教育。而教案中的这…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学后记,是指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回顾与反思,并附写在教案后的文字记载。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顺利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外,课后还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分析和总结,再回归教学实践加以验证,如此自培自陶,理性上升,有序进行,终会形成独特风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仍有某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认真备课,懒于编写教案。偶而写教案的时候,也是为了应付检查,或按别人的,或用自己的旧教案,敷衍了事。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教师对备课、写教案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或由于不思进取而明知故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学工作越来越显得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了。要保证教学工作能有目的、有计划地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备好每节课,写好每篇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教师为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的具体…  相似文献   

4.
杨丽娟 《广西教育》2008,(10):31-31
每位教师都希望每节课能顺顺当当地按备课时所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但是,课堂上往往会遇上一些偶发事件,如当教师一走进教室就看到黑板上画得乱七八糟;当班长叫起立时,某同学却喊三鞠躬;当学生正全神贯注听着教师讲课或聚精会神读课文时,却有一个同学放个响屁或怪叫一声;当同学正在认真做练习时,却有两个同学突然争吵或斗殴起来;  相似文献   

5.
曲凯 《教学与管理》2004,(12):34-36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认真备课,不仅针对新上课的教师或上新课的教师,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现实教学中,不认真备课、为了检查而应付备课、甚至不备课就走进课堂的教师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教师抱有这种工作态度,不但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也会给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根据目前备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上和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每个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都要备课写教案,由初登讲台带着几分恐慌甚至畏惧不知所云,到经历过一番教学实践的磨砺后,成竹在胸、就轻驾熟的组织教学,都与其认真备课写教案是分不开的。因此,我校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把教师的备课写教案视为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教案≠备课     
在教学工作中,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教案等同备课,或是将备课等同于教案。部分教师认为备课了。就不需要写教案了;或是抄抄写写编教案,就认为不需要再备课了。这种把教案等同于备课的观点是不了解备课和教案的真实含义造成的。实际上,教案与备课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也是无法等同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陈炜 《江苏教育》2012,(27):55-57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检查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们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但部分教师对于"课后反思"疏于认真对待,有的教师一学期课程结束了,教案中"课后反思"项目是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草草数语以应付学校检查。作为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节课的教学体会,达到每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总体上逐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达此目的,教师怎样才算上好每节课,这里有些想法。课要备好,备课时要: 1、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如何把知识准确无误地教给学生,教师必须对教材按章节细心阅读,深刻领会,认真分析每节课在本章,全册中的联系和作用。做到理清条理,心中有数,全面掌握建立整体概念,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做到这些,教师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整个教材,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这是备课的第一步。2、写好教案教案是实施讲授的依据,因此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写好每节的教案。好的教案,应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推理严谨,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一、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是备课的综合记录,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教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每节课的教案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1.
书写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如书写教案对年轻教师可以促其尽快成长,提升教学水平;对于责任心不太强的教师可以促其避免开无轨电车,不管教学原则;对于那些工作认真且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以恰当的教案形式把备课成果记录下来,如详案、简案、教学片断、教学案例,卡式片、批注式、光盘——留待今后作更进一步的思考、完善;对于中老年教师,教案不仅有备忘的作用,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料积累,是一个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总之,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钻研、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着教师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教案是教师精心备课下的产物,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备课、写教案是教学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也是教师们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一环.写一个好的教案是上一堂好课的前提,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一堂课,能够按照教案预先精心编写的程序,不出差错,不出意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是教师最为感到满足的事情,也是当前评价一节课成败好与坏的基本条件.然而,教案有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秀教案可以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1.写反思日记,印写教学后记。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经历作书面的记录与反馈,有条理的对课程主要特征、富有意义的教学环节进行记录,如教学中成功的做法、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见解、自己的体会等.对照教案分析学情.找出最有效与效果最差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1.做好课前功夫,精心备好每节课。我校对部分教师实施弹性写教案制度,但不是弹性备课。目的是为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而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其实,不写教案的备课是更高层次的备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就像讲演不写讲演稿,讲座不写讲座稿一样。无论如何,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精心备好每节课。2.教师备课一定要做到"四备"。我感觉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备教材"一定要对教材所涉及的"双基"(基  相似文献   

15.
雷广萍 《青海教育》2003,(11):27-27
教案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准备阶段(备课阶段)的初步成果,是教师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传统意义上的教案通常书写在教案本上,其优点是便于教师携带和随时随地的翻看,缺点是不便于根据实际及时修改,而且不适应现代化教学资源共享的要求。随着办公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一、备课要认真 备课是电工实习教师上好课的前提。电工实习教师在课前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备课。备课时做到五备:备教案、备工件、备图纸、备工卡量具和设备、备学生思想和操作水平。这样电工实习教师就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肢体、语言和多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和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合理的板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把握重难点。精湛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练和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因此,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每节课的板书。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工程,涉及到的要素很多,而备课则是关键要素之一,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也就是写教案。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可以说,教案的编写就是教师把备课的内容书面化的过程。但现在普遍存在着为写教案而写教案的现象,甚至只是玩"文字搬家"的游戏,检查者也只是看书写是否整齐,环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学管理者,所期望的当然是教师演绎出高效课堂,但他们往往却在检查教师备课笔记(而非“备课”,更非“上课”)上耗时费力,大动干戈。将广大教师的兴奋点从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转移至大篇幅书写教案上来,这往往使教师们的教学行为与我们的管理目标背道而驰。笔者认为,管理者应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决胜课堂。  相似文献   

20.
本论述了教师课前备课的过程,首先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以及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然后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设计教学策略,最后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课前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