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农  张小平 《中学文科》2005,(12):29-29
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性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自身思维的因素,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无法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从而使自己很难控制思维过程,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历史难学。  相似文献   

2.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反思能力的现状调查 长期以来,教师们比较忽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笔者随机抽取本校不同年级100名小学生进行了数学学习自我反思意识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1 问题提出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特点 ,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 ,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无法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 ,直至老师评判其错误后 ,才有反思的意识 ,造成思维过程与反思的严重脱节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此 ,在生物教学中 ,我们尝试应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使学生学会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 概念界定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课题的思维结果…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4,(A0):147-148
<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普遍只从认知角度考虑教学内容,关心的是化学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缺乏对自己教学观念的深入思考,缺乏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和反思的思想,造成学生缺乏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口号,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很难控制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5.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反思能力的现状调查 长期以来,教师们比较忽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笔者随机抽取本校不同年级100名小学生进行了数学学习自我反思意识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反思是人们对客体认识操作的内化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整理归类,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意识,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激发反思的动机,抓住反思的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会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于是对自己的思维就很难主宰和控制,遇到问题时便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不知怎样去思考。笔者尝试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理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反思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分成几大块,如“分子与细胞”、“遗传和变异”、“生态与环境”等。每块知识内部存在着紧密联系,块与块的知识也存在着紧密联系。在学…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学习中,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极好的方法。由于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等特点,很多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去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笔者在高三生物习题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元认知理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实现“学会”向“会学”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反思是人们对客体认识操作的内化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反思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反思。怎么样反思,以及反思后怎么办等,都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促进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反思能力是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反思性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思维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再认识,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并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自我调控,以实现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的能力。高一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相对比较欠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高一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结果三方面进行反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应晓霞 《吉林教育》2008,(16):56-57
一、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所谓反思性学习,就是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是学生对学习目标、过程、方法与结果不断地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学习行为。课程学习策略目标(八级)明确规定学生须掌握的调控策略:根据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了  相似文献   

12.
方玉珍 《考试周刊》2013,(35):84-84
反思,顾名思义,是人们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到达某一阶段时进行的一种回顾与思考,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努力达到更高水平的一个过程。细化到数学学习中,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思维过程的有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本文总结了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汪国强 《农村教育》2005,(10):63-64
学生物理学习反思能力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自己的思考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解题思路及推理过程进行反思,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并在物理学习中自觉地进行反思。通过学生物理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陆兵 《广西教育》2012,(37):14-14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自主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品质和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反思的机会和抓住反思的契机,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评判和再认识,使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反思一调整一再认识的过程中,实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索 《学子》2012,(11):45-45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反思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物理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应中应把学生主体反思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首要的位置。以下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学习、实验探究的结果,关注自己会...  相似文献   

16.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反思是教学思维活动的核心与动力”,学生是否具有反思能力,反映了学生元认知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老师们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而忽视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仍然停留在表面。为了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导致不少学生认为语文难学。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培养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的确,没有反思的学习不可能深刻,它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是一项不断吸收、不断反思的思维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地复习、温习和补习;还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便及时改进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态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反思机会和反思空间,不但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进步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着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此举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解数学题之的归纳总结和反思:(1)反思解题中的失误;(2)反思解题方法,寻找最佳解题途径;(3)反思解数学题思维过程;(4)反思数学题目的变形、引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