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目前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合肥当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选择技术先进且相对成熟的产业;走市场拉动为主,技术推动为辅的路线;在吸引人才上,主要吸引企业家;在吸引资金上,要以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投资家为重点;在管理方法上,按工业发展规律来管理;走特色、集群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与新趋势,阐明了我国现已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也出现了由南向北的投资战略趋势,依据黑龙江省特点,提出了黑龙江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应建立以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发展战略的新型工业产业集群以及建立与俄罗斯、省际、省内间的区域协调机制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自实施"科技兴鲁"战略以来,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形成的集群效应更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各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地调研,结合其他省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促进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马力  王悦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3):20-22,47
作者运用SWOT战略管理工具,分析了济南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现状,运用集群理论和借鉴成功经验,对促进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向成熟的集群方向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合肥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发挥管委会的主导作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创新系统,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长中的创新价值链,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并指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武汉振兴崛起的主要推动力。为此,文章提出了“双轮驱动、政企合力、择优扶强,集群推进;高位嫁接,链式传递”的战略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成长特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风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集群成长角度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并基于集群理论和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阶段划分,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存在的六种风险,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组织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业集群的组织模式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遵循产业集群的规律,研究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三种典型组织模式:基于价值链裂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于供应链整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基于虚拟链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聚集是高新技术重要的区位特征,所以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就成为各国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占据世界知识和技术的高点,且这些国家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嫌落后。本文比较了两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提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国内外产业创新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比例较低,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整体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应从以大企业为主的创新模式向产业创新模式发展,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以“哈大齐”的产业创新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拓宽服务业领域,鼓励中小企业的产业创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仇怡  吴建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38-1346
首先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外贸易情况。以我国1998-2007年间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行业集中度和HHI指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及其各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检验了高技术产业的国际贸易、产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区域集中特征,产业集聚度逐年增强,不断增长的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产业集聚,同时提高了当地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如何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产业价值链为主线,对全球生产体系下的国际分工格局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产业竞争力并不必然地决定于产业层次,而更主要地决定于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并结合对温州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变化趋势的考察,提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化改造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基于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在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结合黑龙江省省情,提出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化改造的有关思路,以及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媛媛 《情报科学》2005,23(6):823-827
本文在阐述黑龙江省信息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领域发展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最后,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这一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是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地之一,而产业集群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核心能力的培育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性策略.在知识理论体系中,隐性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主体性内容.基于广东省高科技产业集群企业的数据,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隐性知识转化在核心能力成长过程中的微观路径机理,从而为高科技产业集群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2005~2016年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构建VEC模型进行分析判断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内在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层面进行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国及东部、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却呈现显著抑制作用;(2)人力资本对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显著为正,而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对其呈现抑制作用;(3)技术进步对中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强化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6年至2016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聚焦产业要素集聚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来源,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进行空间相关检验,通过LM等系列检验确定本研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结论指出:(1)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点,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间的空间正相关;(2)劳动、技术、人才、规模等要素集聚及税收优惠政策都对地区内高技术产业各阶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资本集聚对产业创新转化存在逆向作用;(3)FDI和政策支持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存在约束,原因是FDI与政府资金目的导向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将超过17%,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作用。为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构建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产业创新、园区关联四维度培育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评价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并构建回归模型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维度能力对培育成效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呈现非均衡性,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各维度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成效。载体建设能力与产业创新能力对集群培育成效影响较显著,强于主体培育能力与园区关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平  张俊飚  徐卫涛  李树明  赵可 《资源科学》2011,33(11):2107-2115
本文利用我国1997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取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探讨了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发展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产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产业发展具有正向长期均衡关系,产业专利申请数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反向长期均衡关系,而研发人员数量投入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显;②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具体来讲,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及研发人员投入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存在短期修正效应,而产业专利申请数变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均衡不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吸收、增加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是保持高技术产业R&D资源投入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