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锋 《新闻实践》2008,(2):13-15
2007年中国报刊业遭遇受众审美疲劳、经营成本攀升等多重压力,加上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强力挤压,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有所放缓。有数据表明,2007年全国大型城市报刊发行量未现明显增长,主要城市报刊广告同比增长约7%,仍低于同期GDP增长率,中国报业广告增长幅度已连续3年处于较低增长水平。回顾2007年的中国报刊业,以平稳为基调,以和谐为主题,以内涵建  相似文献   

2.
3月15日,在蓉举行的"2012中国报刊广告‘金推手奖’颁奖表彰大会"上传递了令人振奋的消息: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增长创历史新高。报纸广告收入达到555亿元,期刊社广告收入达到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8.6%和59.87%。此次会议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业分会主办、华西都市报承办。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李东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长久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广告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通报全国报刊  相似文献   

3.
报刊是现代广告的重要载体。截至1997年底,我国报刊广告额已达102.0974亿元(人民币),其中,报纸广告为96.8265亿元、杂志为5.2709亿元。报刊广告总额约占当年全国广告经营总额462亿元的22%。报刊业促进了广告业的迅猛发展,广告又成为现代报刊业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和促进其发展的经济支柱。 我国报刊广告源远流长,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因参与《中国报业经济史》、《中国广告通史》的编撰工作,曾将我国新闻史上比较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在“报业衰败论”甚嚣尘上的时刻,中国报业通过管理与机制方面的深度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2006年中国报刊业经营总额为760亿元,其中,报纸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9亿,同比增长5.97%。这表明中国报业在市场面前仍有着相当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武晓慧 《传媒》2006,(1):38-39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度,报刊界感到了阵阵的寒意,中国报刊业似乎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形势严峻,报刊业经营者也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中国报刊业的从业者、研究者都对广告市场做出了各自的判断.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作为连续7年监测中国报刊广告市场的研究机构,在2005年我们做了年度分析报告,也从广告市场的变化状况做一些梳理和分析.(受到数据时效性的限制,我们把分析年度做了重新的划分,即不按自然年度进行数据分析,按监测年正在收紧,报刊广告经营的整体环境似乎在恶化.  相似文献   

6.
观点摘编     
中国报刊经营管理模式十大类别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传媒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其对中国报刊业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传媒》杂志2007年第7期和第8期分两期刊登了这一研究主报告。报告认为,中国报刊业典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分为以下十大类别:一、广告补偿型,发行环节严重亏损、广告收入是实  相似文献   

7.
进入九十年代,西方报刊业经历着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发行量锐减,广告收入大幅度下降,一些报刊被迫倒闭或濒于倒闭的边缘。为摆脱困境,各个报刊不得不采用降价,大量裁减员工等残酷的办法,以争取读者,减少财政支出,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因此,从整体上看,西方报刊业处于萧条之中。近年来西方各国经济的持续衰退,是造成报刊业不景气的重要原因。首先,经济增长的停滞,使得各报刊的广告收入大幅度下降。1991年,美国报刊广告收入下降  相似文献   

8.
石峰 《传媒》2005,(5):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报刊广告经营的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营规模日渐扩大,已经成为报刊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报刊广告市场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发行量认证缺位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由于虚报发行量引发的种种争端,甚至损害了中国报刊媒体的形象,阻碍了报刊业加快发展的步伐.建立专业化的出版物认证制度,已经成为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汤莉萍  殷俊 《今传媒》2006,(6):29-32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可谓是遭遇“寒流”的一年。持续十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1-8月,平面媒体的广告额为440亿元,同比增长7.8%,是近5年来首次低于GDP平均增长速度。2005年,北京前8月仅增长4%,广州为-1.5%。传媒业的专家、学者将这一现象概括为“报业广告的透明天花板现象”、“报业拐点”,认为报业进入“微利时代”。在全球和全国报业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在成都,市民报在激烈的竞争中依然保持增长和繁荣。《成都晚报》广告突破1亿大关,…  相似文献   

10.
吴锋 《传媒观察》2012,(2):14-16
转型"给力",党报媒体价值得以彰显转企改制,非时政类报刊体制巨变拉开帷幕多点布局,报业"全媒体"业态初露锋芒2011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及国内经济的复杂格局,加之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报刊转企改制压力等多重外力挤压,使得中国报刊业面临格外险恶的生态境界。但是,国家在政策层面扶持报刊跨越发展的意图明显,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报刊质量评估和退出机制将在中国内地推行,打破报刊业“只进不出”的格局。2009年,全国有188种报刊以调整、兼并、重组、停办等方式退出市场。报业市场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在地级城市,晚报是城市发展的体现和名片。在地级市,经济发达者有之,经济欠发达者有之,经济不发达者也有之。笔者就在经济欠发达地级城市的报社工作,  相似文献   

12.
吴锋 《今传媒》2010,(5):74-75
近年来中国大陆传统媒体普遍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场危机。以报业媒体为例,从2005年起已经连续5年增长乏力,全国主要城市报业广告收入增幅明显低于GDP增幅,报纸发行营销的难度亦不断加大。笔者曾调查过几  相似文献   

13.
由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和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协会、中国期刊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的“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报刊博览会。举办这次博览会,旨在检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的新发展,展示报刊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成就,交流报刊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转变的新经验,以推进报刊改革,增强报刊服务的功能,扩大报刊的影响。这次报刊博览会荟萃了3500多种报刊,是从全国公开发行的近9000种报刊中精选出来的。据新闻出版署提供的数字显示,15年前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仅186种,期刊930种。至1992年底,报纸已达1791种,期刊7092种,分别增长了8.6倍和6.6  相似文献   

14.
吴锋 《新闻实践》2007,(1):8-10
与电视业的高调繁华、网络业的胜利凯歌和广播业的逆市上扬相比,2006年的中国报业就显得寂静。报业广告增幅仍旧较低,竞争更加惨烈,来自网络等其他媒体冲击愈发明显。如果说,当2005年报业广告增长首次大幅下滑时,中国报人显得惊慌失措、大呼“报业寒冬”的话,那么,2006年的中国报人则显得沉着冷静。表面平静的报业市场背后却  相似文献   

15.
信息集萃     
《中国记者》2012,(2):126-127
国内传媒动态2011年中国报业广告增幅约13%1月11日,2011年度全国报刊广告年会在昆明举行。据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与央视市场研究(CTR)的联合预测,中国报业广告2011年增幅约为13%,贡献最大的依然是房地产广告。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开始,以全球报业衰退为背景,中国报业广告呈现出明显颓势。然而就在这一段时间里,桂林日报社的广告收入却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受宏观调控、新兴媒体快速成长、报业收入规模已经较大等因素影响,报刊广告的平均增幅开始回落:2004年中国内地报刊广告市场总额虽比2003年增长18.77%,但增速低于2002年的37%和2003年的23%。  相似文献   

18.
梁泉 《传媒》2007,(5):42-43
当今传媒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传统报刊业增长缓慢与新媒体的迅猛增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将中国报业推向了历史性的变革关头,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报业发展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广大报刊广告经营面临着重重压力,报业广告人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广告经营数据表明,报纸广告2012年总收入达到55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8.6%,期刊社的广告收入达到83.2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9.87%,报刊广告版面的统计数据都比上一年有了明显的增长,而且创造了历史的新高。虽然整体的数据表明报刊广告的整体走势是积极的,但现  相似文献   

20.
汤莉萍  殷俊 《今传媒》2006,(6X):29-32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可谓是遭遇“寒流”的一年。持续十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1—8月,平面媒体的广告额为440亿元,同比增长7.8%,是近5年来首次低于GDP平均增长速度。2005年,北京前8月仅增长4%。广州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