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看过很多“教师艺术”“班主任兵法”一类的书,也拜读过很多同行的工作心得体会。那么,我作为一线的一名教师,觉得很多问题是需要“实事求是”和“现实主义”来解释的。我不想盲目的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样苍白的口号。  相似文献   

2.
看过很多“教师艺术”“班主任兵法”一类的书,也拜读过很多同行的工作心得体会。那么,我作为一线的一名教师,觉得很多问题是需要“实事求是”和“现实主义”来解释的。我不想盲目的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样苍白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许多英语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英语课,往往会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做课前准备。这无疑是正确且值得表扬的。但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了“头”,却忽略了“尾”。即不认真写教学后记,一节课下来,是好是坏只是“一分钟体验”,过会儿就全忘了。  相似文献   

4.
一、新教改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将完整的课文肢解了;有人说传统的语文课是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或是问题满天飞的“满堂问”,或是放羊式的“满堂讨论”。不介绍背景,不分析内容,不传授基础知识,语文到底该教什么?讲不行,问不行,讨论不行,语文到底该怎么教?很多语文教师很茫然,不知所从。很多语文教育专家、教师都提出过自己对语文课的看法,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哪一位教师推出一堂各方都认同的示范课。有人说语文课就是“导学课”,关键是把握好各种方式、方法的“度”。但这个“度”的标准是什么?应怎样把握?…  相似文献   

5.
很多“80后”“90后”走上教育战线,成为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然而他们经历的是应试教育,虽然已经学习了很多知识,却往往缺乏教育智慧。所以,当他们走上教师岗位、面对素质教育时,势必遇到很多困惑。素质教育对年轻的“80后”“90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卓越的职业教师必须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尊重幼儿“”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示范—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但是,很多教师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教师的这一困惑实际上反映了教育中如何把握“自由”与“控制”的度的问题。一“、自由”的含义及意义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但对自由的理解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与权威相对立,认为自由就是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它强调个人的爱好、兴趣及选择,反对权威的约束与控制,权威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说多写少的状态,避免学生练好了嘴皮子,却荒废了书面表达能力,近年来,很多专家、教师一直呼吁将“写”挤进课堂,让学生既动嘴又动手。现在,很多教师都有了“读写结合”的意识,学生在阅读课上也需要拿起笔来写一写了。那么,怎样的读写结合才是有效的呢?一位教师的教学案例,给笔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为师者     
提起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到很多对教师美好的称谓:是“春蚕”,因为“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蜡烛”,因为“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被誉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  相似文献   

9.
吕燕 《山东教育》2009,(1):52-54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都感到困惑的是: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真正的好课,尤其是公开教学该如何进行,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才够新颖、有创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教师开始走入公开教学的误区,将一节课的内容设计得异常“新颖”,追求的是外在的“热闹”和“新颖”。  相似文献   

10.
听课三得     
听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参加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听了很多的课,觉得耳目一新,收获不小,体会颇深。现归纳出听课三得和大家交流、共勉。———一线教师要做“美食家”在听课时,我发现很多一线的教师不太会听课和评课,没有真正领会听课和评课的功能。笔者认为,如果将上课比做“炒菜”的话,那么听课、评课就是吃菜和评菜,一线教师不仅要做个“好厨师”,还要做个“美食家”。要做“美食家”,就要做到“三看”和“三评”。首先说“三看”。一看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中心。“看学生”的含义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动起来:手动…  相似文献   

11.
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是有着十几年以上教龄的语文教师的直接教学经验是: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运用“灌”、“填”的教学方法,把教参上的结论给学生输送过去。我们这些  相似文献   

12.
叶青发 《物理教师》2006,27(1):25-26
1问题的提出 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说,从20世纪80年代争到90年代.“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到“双主体说”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90年代末,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凸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改革成为最迫切的任务.但另一方而,有很多教师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存在着两个极端化倾向:一是拒绝接受,他们有很多理由,“教无定法”,“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等.二是把创新教育理解为花样,教法越“花”,越是创新.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我最敬佩的人是教师。在我眼里,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爱的使者。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这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教师,更不容易,这意味着你将无私地付出很多,很多。莎士比亚曾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面对可爱的学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  相似文献   

14.
《河北教育》2010,(9):28-28
秘诀一:常喝“心灵鸡汤” 我还深刻记得几年前的一件事:开学不久,副校长在教师会议上批评一个教师:“班主任工作计划”和别人的一模一样,“还是语文教师呢,连个计划都不会写……”尽管副校长没有点名,当时很多教师也不知道被批评的是谁,但是我感到非常羞愧,因为那个教师就是我。  相似文献   

15.
“做习题”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功课之一,而“编制习题”则是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之一。然而,对很多的教师来说,“如何编制习题”还是很多教师教学研究的“空白”。下面,就对“造句”、“查字典”等传统习题进行剖析,意在提醒大家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去审视林林总总的习题,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去编制习题。  相似文献   

16.
教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用于课堂教学,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当的教态,通常在教师眼里被认为是小事,恰是这些小事却折射出一个教师的修养,同时对学生也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师例会是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沟通思想、布置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学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常规环节.但现实中,提起例会,很多教师们就会怨声载道,“啰嗦”“冗长”“无效”等词眼全部出现.如何改变教师例会,提高会议质量,让例会成为教师繁忙之中的一次“充电”、一次欣赏、一次教育、一次提升、一次心灵的旅行、一道工作的风景……让教师喜欢、期盼每周一次的例会? 学校可以通过“三定”,拉开教师例会改革的帷幕.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此,教师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人,然而现实的状况如何呢?在一次基层调研座谈时,很多教师都面带疲态地谈道:“独生子女难管,做老师太累心”,“琐碎事情繁杂,班主任难当”,“考核评比太多,工作压力很大”……到底是什么让光环中的老师们如此忧心忡忡?职业幸福,距离教师有多远?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校之长,要做的事很多,但是件件都不应该离开教师发展这个中心话题。教师工作的好坏事关学校的前途和发展,很难想象一所不关心教师发展的学校,将是怎样的学校!所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当家人”,心中应该时刻想着“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的可行性、科学性与优越性已为实践所证明,但随之出现的一些“旁落”现象却令人担忧。 一是教师“旁落”。新课改一改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及作用,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并将其理解为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由学生说了算,教师很多时候成了热闹场面下的“看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