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寒石先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很受父母双翅的书法教育家。在本篇专访中,他不仅谈了书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谈了如何加强孩子们的修养的独到看法。 段:一个7岁的孩子握着毛笔对妈妈说:“今天我写不出来.没感觉”。孩子所说的感觉是什么?我猜,大部分父母都不明白,倒是有可能被当作孩子懒惰的借口。寒石先生,您作为书法家和书法教育者据说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解释。 寒:我很看重孩子们的感觉,这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可以说,感觉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其实,即使是普通人也不可以对生活毫无感觉,道理很…  相似文献   

2.
谈艺录     
正我学习书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1977年恢复高考后,书法专业开始进入美院,浙江美院沙孟海、陆维钊等先生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学生有朱关田、陈振濂、王冬龄等人。但不巧的是,那个时候我已经考取了中央美院李可染先生的研究生。之前,我与李可染先生从未谋面。当时我考的是山水画兼书法篆刻专业,虽然李可染先生并不是专门教授书法篆刻,但他要求我们五个学生都要多练习  相似文献   

3.
走进江雷的办公室,记者首先注意到的是书柜上挂的那一书法条幅,“天道酬勤”四个字遒劲古朴。这是江雷的姑夫的书法。“1992 年我要去日本留学时,姑夫送了我这幅字,我带着它远渡东瀛,伴随我度过7年的海外求学生涯,后来我又把它带回了国内,鞭策我在科研道路上奋发前行。它是我藉以自勉的一句格言,也是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江雷的话匣子从这幅书法打开。江雷出身书香门第,姑姑和姑夫是高级知识分子,父母也是吉林大学化学系的教授,从小就受到“书香”的熏染,“天道酬勤”的个中道理自然心领神会。“不过,我在吉林大学本科学的是物理,后来才转到…  相似文献   

4.
美好的模样     
对方怎样的好是说不出来的,只觉得很适合,更适合的情形不能想象,如是而已,我是读到了叶绍钧先生在《过去随谈》的一句话,才确信了婚姻的模样。确切地说,我是看到了我父母的婚姻,才真正体会到美好的婚姻其实就是彼此适合。  相似文献   

5.
范曾先生国画别开生面,注重诗魂书骨,他文学修养尤其是诗才升华了他的国画创作。在南开大学跟随范曾先生读博士的几年间,难以忘记的是茶余饭后,游历之间,先生每每出对联让命作。一天晚饭后,我与范先生散步,顺便到米景扬先生宅一坐。范先生见壁上悬挂着张大千书法横幅"镂烟剪云",让我对下联。我即对曰"悬素操觚",先生拿过纸来,续成七言对联,曰:"悬素操觚思大朴;镂烟剪云意不群。"记忆深刻的2001年7月22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演出即将开始前,我丈夫迈克尔和我才坐到圣丽塔中学大礼堂的座位上。我看到一些八年级学生的父母坐在前排,知道他们为了占到好座位早就来了。  相似文献   

7.
感想     
书法——塑造了更完美的我。从一个五年级的小姑娘,到一个初一的大女孩。屈指一算,书法已经伴随了我一年多了。学习书法带给了我很多很多……书法是一门艺术,只有慢慢地细细品味它,才知道其中的乐趣。但有时我觉得书法不只是一门艺术,更是我的老师。书法磨练了我的意志:宝剑——磨砺;梅花——苦  相似文献   

8.
本期童星     
成长足迹童星小名片兴趣爱好:书法、绘画、游泳、唱歌学书格言:认真写字,用心做事辅导老师:狄万刚电子邮箱:476861913@qq.com大家好!我是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五(2)班的李浦贤。我学习书法至今已有三年半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克服了许多困难,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记得在我上第一节书法课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学习书法需要毅力,只有坚持练习,才可以写出一手好字。"刚开始学习书法,我就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因为书法的训练过程枯燥无味,老师又很严格,写不好就要挨批评,我  相似文献   

9.
1还在乡中学时,江英也和我同宿舍。她盖的被子是一块块完全不同的花布拼在一起的,要多土有多土。她头上扎的两个麻花辫,最让我无法忍受,可她全然不知我的反感,经常主动来找我说话。我是初三时才从省城打工子弟中学转回老家的,从小我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里读书,那种漂泊的岁月就像无根的浮萍。我在城里读了八年书,去过四个城市,随着父母打工地点的变迁,转了很多次学。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或者说书法的走向和趋势是怎样的?张旭光先生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前几年我听到一个教授讲,说21世纪的书坛将是原创性书法家的。当时不理解,认为书法在今天再说原创性很难了。但几年以后,我发现书坛有一大批书法家在继承传统方  相似文献   

11.
名家書畫     
崔丙杰 《中国教师》2011,(21):81-F0003
<正>崔丙杰,男,汉族,字子俊,号德宣居士,祖籍山东滨州市,生于1966年,酷爱书法。幼受家训,启蒙乡师,中学时期修于浙江艺术学院并多次参赛获奖。1988年加入浙江书协,1997年加入中国青年书法协会,1999年获得全国书画考核等级证书。先后从师于冯子彬先生(黄埔军校)、舒同门生丁泽卿先生,  相似文献   

12.
丹丹的烦恼:我马上就要升入中学,可是父母还把我当小孩子看,对我什么都不放心,总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简直烦死了。我该怎么办呢?专家分析:丹丹同学,你已经长成大孩子,开始向青年过渡了。你想把一切事情做得妥当,希望家长信任你,不要过分地监督和管束你。这种心态是非常正常的,这符合你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所以你对父母的唠叨产生厌烦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为什么对你什么都不放心,总要唠叨呢?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父母对你十分疼爱,他们对你各方面都非常关心,所以才对你什么都不放心,才要经常提醒你。比如,天气冷了,他们  相似文献   

13.
马强     
《班主任》2013,(8):F0002-F0002
马强,1969年生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现为北京育才学校书法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扇子艺术研究会理事。他先后师从郭金铭、韩锐、卜希阳、刘普选、杨广馨先生,虚心学艺,练笔领悟,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是泰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其前身为安定书院,北宋大教育家胡瑗先生曾在这里开坛讲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财富。学校以胡瑗先生提出的"明体达用"思想作为校训,在书法教育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走进校园,你会感受到浓浓的书法教育氛围。碑林广场展示了中国书法历史发展的轨迹,名人书法碑刻给人以美的享受;"翰墨留香"园地展出学生书法练习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示"书法进课堂"的活动成果;师生书画长廊展出教师和学生的书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无法     
《新作文》2006,(1)
林语堂先生是我挺崇拜的一位作家。先生有篇散文,叫《文章无法》。是的,我赞同先生的观点,我以为:文章无法! 武功境界讲究“以有法为无法,以有限为无限”;书法之最上乘也是“不拘章法,听由心灵之挥洒”。文章区别于武功、书法,又与武功、书法  相似文献   

16.
1 还在乡中学时,江英就和我同宿舍. 她盖的被褥是一块块花布拼在一起的,要多土有多土.她头上扎的两个麻花辫,最让我无法忍受,可她全然不知我的反感,经常主动来找我说话. 我是初三时才从省城打工子弟中学转回老家的,从小我就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里读书,那种漂泊的岁月就像无根的浮萍.我在城里读了八年书,去过四个城市,随着父母打工地点的变迁,转了很多次学.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有人问我,你的爱好是什么?我会自豪地回答:书法。尽管我是个学土建工程的工科男,但我还是深深地爱上了书法。小学三年级,我就开始学书法,中学后,我靠临写一本柳体字帖,经常在学校书法比赛中得奖。那时,我负责学校宣传板报,要求用毛笔蘸白颜料在黑板上写,每次出完板报,看到同学们津津有味品读,那种感觉比考试拿第一还开心。进大学后,我加入校书法协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四年的学书道路。那时,一大帮书法爱好者,周末常聚在  相似文献   

18.
蒋平 《家长》2013,(11):26-27
邻家有个顽皮大男孩,属于“屡教不改”的典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屡教不改”的原因是出在“教”上。孩子上中学后,回忆起当年父母教训自己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们只知道天天打我,直到打得我认错才罢休。  相似文献   

19.
与罗杨先生闲聊是一种享受,与罗杨先生聊书法更是一种学习。对说罗杨先生的书法过去有启功先生的东西,现在变化很大的评述,他说:我原来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最早跟一位老先生学隶书。后来国家文物局请启功先生来编《中国美术大全》,我在参加名  相似文献   

20.
密码短曲     
广安市代市中学张梦梦现在,我好像一只风中摇摆的小船。原本我是一个很讨人喜每次大家说我,总是优点多多。可如今,我和一些男生要好,老母也像盯犯人似的看着我。有时他们打电话来,只要被父母接到“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渐渐地我不再和父母沟通,也不再其实我也不想惹父母生气,可是我……有时我心里真的很矛盾,失去他们这些朋友。正因为如此,我的成绩也下降了十几名。我成绩,但满脑子都想着玩了,学也学不进去。现在我都不知道自些什么了。峨眉山市峨山中学张勤在期中考试中,我语文考了七十几分,全班最高分才八十一二分。可是这七十几分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