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智清 《双语学习》2007,(6M):71-71
师爱是“新课程”理念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只有教师职业修养中溶入崇高的“师爱”,才能启迪学生蒙昧的心扉,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它能鼓舞学生扬起学习的风帆,带领他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师爱是学生成才的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论“师爱”     
一、师爱的内涵何为师爱?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这是从字面上的理解。实质上,师爱的内涵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博大精深的。说其“丰富多彩”,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性格和特长的了解上,还表现在对他们的学习、工作、身体、娱乐和休息的关怀上。师爱的全面与细致,甚至超过母爱、父爱。说其“博大精深”,是因为其胸怀宽广、品德高尚。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敬的人。”他把师爱定位在教师创造出令自己崇拜的学生之后所获得的人生幸福上。有一位教师就…  相似文献   

3.
爱,教师的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 《教育文汇》2005,(9):27-28
如果说无私的师爱是阳光,那么,她应当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果说高尚的师爱是雨露,那么,她应当播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师爱只讲付出不计回报,师爱是严慈相济,师爱是无私奉献。学生一旦体会到师爱,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如何去爱孩子,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昵?  相似文献   

6.
楼子根 《中国德育》2005,(11):38-38
师爱是学生心田渴望的雨露、心中期待的春风,是调动学生主观能性的“酶”,是导向师生间心灵和谐境界的“桥”。成功教育的基础在于教师用深厚的师爱感染童心!  相似文献   

7.
师爱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条件,本通过教学实践,阐述了要增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除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内容外,还必须注意“师爱”的特殊作用并由此提出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应多给学生一些师爱。  相似文献   

8.
试论师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以爱为本,师爱是中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师爱是兴趣,是真诚,是责任,是奉献;师爱以“五爱”为前提,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独特品质;师爱是教学相长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9.
以“师爱”转化“差生”张巧仙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到教育.”爱是学生基本心理需要,而“师爱”是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正面的评价、尊重,信任和期待的爱心,会使学生产生自爱、自尊,自信之心,产生促使学生向上的动力;相反,则会使学生产生否定...  相似文献   

10.
“爱”是人类的灵魂和生命。“师爱”是教师真、善、美的表现,是教师的师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心灵美的体现、是教育之本,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师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师爱”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师爱”的本质是奉献。  相似文献   

11.
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爱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的奇效。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师的心应当充满对每一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这足以证明师爱是博大的爱,是理智的爱,它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师爱”的功能(中)王秉琴,于三、师爱可以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功效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与其情绪是水乳交融的,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情感反过来又对认识过程的进行起着调节作用,运用得好会发挥出惊人的威力。师爱常常以一种心境的形式,加强着思维的强度和...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衡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主要表现在他是否爱生上。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师爱,才能接受教育,才能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4.
所谓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的内容包括: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所谓“后进生”指思想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月娥 《宁夏教育》2005,(11):30-30
“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没有严的爱不是真正的师爱,严是爱的体现,爱是严的目的,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也只有这样的爱,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感化学生,促使其进步。  相似文献   

16.
师爱是“新课程”理念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只有教师职业修养中溶入崇高的“师爱”,才能启迪学生蒙昧的心扉,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它能鼓舞学生扬起学习的风帆,带领他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师爱是学生成才的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诚然,我们的教师是不乏师爱的。师爱是教师职业的要求,师德的表现,敬业的火花,心灵的光焰。师爱比母爱更博大,更深沉。师爱是雨露阳光,能够享受到师爱的学生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其蓬勃向上的心理会得到强化,其追求真理的风帆会鼓足力量。亲师信道,教学相长,是教育的极致,更是教师追求的高境界。   可是,如此博大,如此深厚的师爱,我们的学生能够感觉到多少呢?一个小范围的调查足以让我们叹息不已了。某中学有 30个教学班 1200余名学生,任课教师 73人,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师不足四分之一,大部分属于“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  相似文献   

18.
“师爱”是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生动体现,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师爱”工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德育教育工作的五个方面论述了“师爱”的内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感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中,学生对教师授业、传道的接受程度,是同师生之间感情沟通和交融程度密切相关的。教师对学生施以爱心,学生对老师才能信赖,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后进生,更需要师爱。  相似文献   

20.
师爱为师德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爱为师德之本 ,师爱是中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师爱是兴趣、是真诚、是责任、是奉献 ;师爱以“五爱”为前提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独特品质 ;师爱是教学相长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