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同心同读     
《中国高校招生》2009,(4):44-44
成语释义 思想认识一致,行动也一致。心、德:思想、信念。 成语出处 《尚书·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相似文献   

2.
成语具有很多作用.学习和运用成语,要从五方面入手一、要了解成语的特点;二、要注意成语的读音;三、要注意成语的字形;四、要了解成语的结构;五、要注意成语误用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是语言文化的全息元;成语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寻源、品味、实践是成语文化主题阅读课应有的三种样态。追溯本源,寻找成语的来源就是成语文化教学能长远发展的底蕴所在;品味成语,也是在体悟成语文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与成语有关的一组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入情入境入理;要传承成语文化,学生还必须走出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就提供了很好的践行成语文化的平台。三种样态相互联系,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有少数成语的结构形式未定型为一,各自形成一组结构形式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意义相同的成语。同组成语中社会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个称为通用成语,其余社会使用频度较低的称为异体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结构形式的差异包括语素和语序两个方面,语素差异可区分为十种情况,语序差异多见于联合式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是同义成语、同源成语,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同义成语和同源成语。决定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不同地位的因素有三点:语言发展的通俗化趋向;重均衡重和谐的民族心理特征;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用词简洁,形象生动,喻义深邃,耐人寻味。特别是汉语成语,源远流长,其中不少出于典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所以,怎样把汉语成语译成英语,向来是人们注意的问题。汉语成语的英译,一种是词典的翻译,成语是孤立的单位;另一种是文章的翻译,成语受到上下文的制约。同一个成语,在这两种情况下翻译往往是不同的。例1、春夏之间,青黄不接,……  相似文献   

7.
英语成语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追溯其起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二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三是神话、传说、寓言.成语的正确翻译要把文化起源和恰当的翻译方式结合起来.英语成语汉译有六种方法:一种是直译,按照其原来的形式和顺序翻译;二是直译加注释;三是套译,就是借用汉语的成语格式翻译与汉语外表不同但内容相同的成语;四是意译,抛开原来的形式,把隐藏的含义译出来;五是直译加意译;六是意译加注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3条"无…不…"型成语的研究,我们发现可以将该类型的成语分为四字的和非四字的,其中四字成语又可分为主谓型的、动宾型的和特殊类型的,每一类型具有共性,亦有个性,可从语素的词性和意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这种研究对成语深层语义和引申比喻义的掌握往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我们获得一种启发:汉语成语扩及汉语词汇是成体系性的;促使形成分门别类积累成语的意识;还利于对此类成语的活用或者说此类成语的"潜成语"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英语成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三种:直译法、意译法和直意译兼用法.每一种方法又可以再分出两种情况:成语译为成语和成语译为非成语.   一、形象生动的直译法   直译是翻译成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利于保留原文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有些成语在译语中能找到成语与其对译.   ……  相似文献   

10.
并列式成语可以采用二次界定的方法来界定。首先确定其是否是聚合词,其次通过经典性理论对其进行界定。并列式成语有如下几点特征:并列式成语在整体结构上只存在一种构词法——复合式合成词中的"并列"型构词法;并列式成语的构成语素基本上只有4个;并列式成语的语素均为"类义语素";并列式成语具有经典性的特点,语言古朴、凝重,多源于书面语。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一些常见成语的误释主要有三种:一、忽略成语的历史演变,如臭味相投、夫唱妇随、一丝不挂和沾花惹草等;二、误释成语的语素义,如独当一面、结发夫妻和肩摩毂击等;三、漏释成语的词素义,如抱薪救火、深宅大院等。《现代汉语词典》应对这些解释加以修正,以免误导读者。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固定短语,它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烦、画龙点睛的特点,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但汉语中的成语浩如烟海,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本文就成语学习的一些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给学生一把钥匙,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才能满足于作过程中的需求。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谙此道,常常将成语的感知积累演变成为一种任务,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愉悦中完成成语的积累呢?本文提出要多方整合,在故事中激发成语积累兴趣;触类旁通,在分类中整合拓展成语积累维度;自主联动,在竞赛中展示成语积累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现实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近几年的高考特别关注成语试题的考查,以此来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成语运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不明词义而误用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是以整体来表达意义的,我们不能把成语理解为四个  相似文献   

15.
通感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句子当中的一种修辞手法,虽然成语中通感辞格的运用没有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广泛,但是在成语中也存在很多通感辞格。本文主要从通感辞格的角度来讨论成语,探讨通感成语的分类、其他的辞格兼用两个部分,主要探讨通感成语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成语语义形象感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将其用于创作,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寓言类成语是成语中难度较大,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因此,在寓言成语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要图文结合,以理解义喻、学会运用为重点,让学生真正学会这类成语,学好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17.
同义成语可以分为意义相同的成语和意义相近的成语两大类型.对成语意义方面的辩析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即:一、多义成语的一个义项可以和某个单义成语组成同义关系;二、有些同义成语的语意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三、有些同义成语适用的具体对象不同;四、有些同义成语语意所指的范围的大小不同;五、有些同义成语语意的轻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民族语言特色的一种反映,是一国语言所固有的。除了少数偶然巧合之外,绝大多数甲种民族语言的成语,不可能在乙种民族语言中找到铢两悉称的等值成语。成语翻译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就在于这一点。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极为优美丰富的语言。我国文化悠久,领域广阔。汉语中有大量的成语,它是我国文学的精髓。英语是英吉利民族的民族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用英语。英语中也有大量的成语  相似文献   

19.
成语有极强的表现力,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手法,其运用不是一种虚饰,它在执行着某种实际的功能。无论是使用汉语还是英语,要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就不能不学习成语、运用成语。了解英汉成语的共性与差异,能使我们更好地实现英汉成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成语具有很多作用。学习和运用成语,要从五方面入手:一、要了解成语的特点;二、要注意成语的读音;三、要注意成语的字形;四、要了解成语的结构;五、要注意成语误用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