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好一个"卷"字了得》是《语文月刊》2014年第10期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笔者认为,这个标题有瑕疵。"好一个"犹言"好个",这种用法的最典型的例句莫过于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名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形式上看,"好一个"的用法都是短语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好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其后不能再添加附加成分;从内容上看,"好一个"的用法多表达赞赏、赞叹之意。例如:"好一个文化大观园!"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讲述浙江苍  相似文献   

2.
结构助词“所”跟介词“以”紧密结合,组成一个固定结构,在古今汉语句法结构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意义和用法多而复杂,有些问题在汉语界仍有争议。就因果句中“所以”的语法功能而论,人们一般认为:文言文因果句中的“所以”只是一个名词性词组(结构),而不是因果连词,只表示原因而不表示结果;只有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才成为表示结果的因果连词。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完全符合古汉语的实际,否认了现代汉语因果连词“所以”的源和流。事实上先秦汉语因果句中除大量用“所以”为名词性词组表示原因的用法外,也出现  相似文献   

3.
《史记》“所”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中的“所”主要分为六类:结构助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或其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它具有名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X+哥"类词语的结构特征和衍生机制,其结构特征主要可以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和字母型短语。特征型和隐喻型是此类结构的两种重要的衍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这本书的出版”之类“NP的VP”短语的性质问题,是学术界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种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结构,其实只是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定语,它的中心语并未出现,而是被隐含起来了。其中“的”字是一个名词性标记,它是在中心语被隐藏之后添加上去的。我们将这种隐含掉了中心语的名词性偏正短语称为“隐核心”短语。“隐核心”结构的出现是语言经济性作用的结果,同时与它的中心语本身的语义特点、语言信息的传递特点和汉语的语法特点的影响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语文教学仍然要求中学生能够读懂常见的、经典的、简易的文言文,但是文言文中的超常规的语法现象常常让学生们感到很头疼,这里谈到的特殊句式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如何让文言文"平易近人"一些呢? 定语一般是放在中心词的前面,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文言文中则常常出现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的现象,我们称其为定语后置.对于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常感到很头疼,这里我们就一起看看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定语后置形式,一起来解读一下它,看看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  相似文献   

7.
李文涛 《文教资料》2010,(18):106-108
"N的V"短语中心语"V"的词性是动词,不存在名物化论者所谓的名物化问题,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到"V"的词性已经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心理引号"在起作用。通过"心理引号",我们会将动词置于中心语位置的期望实现。"N的V"短语不违背向心结构原则,其中心语"V"的词性识解也不会与现行的动名词的划分规则冲突。  相似文献   

8.
名助词“的”与“的”字短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名助词“的”的语法作用 名助词“的”是专指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的助词。这种由“的”和它前面的实词性词语构成的“的”字短语,在结构形式上,相当于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省略了中心语。“的”作为使整个语法单位名词化的标志,同前面的词语结合稳定,不能省去。 在意义上,它用对事物的修饰和限定来表示事物本身。它所指称的事物有较大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学习》2013年第11期"镜头"栏目中一篇题为"好一个‘退’字了得"的文章引人注目。作者梁战柱老师紧紧抓住《烛之武退秦师》标题中的"退"字,析一字而通全篇,教人读之受益颇多。但这篇精彩论文的标题实为一处不能不说的瑕疵,今不揣浅陋,姑妄言之,企就教于大方之家。短语"好一个"后面一般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感叹句,表达赞赏、  相似文献   

10.
"被"字句中的"被"字实质上是一个表被动的功能词,标记句首具有受事题元角色的名词短语,它在句法结构中占据CP的指示语位置。句首的名词短语是移位生成的话题,"被"引导一个TP,"被"字后的名词短语占据TP的指示语位置,无论它以显性的形式还是以隐性的形式出现,都不会影响到"被"字的句法性质和位置。由于"被"引导的是TP,所以当动词后出现接应代词时,接应代词不受句内名词短语的约束,但可以受到句首名词短语的同指约束。当"被"字句中出现保留宾语时,句首的名词短语是一个基础生成的话题。保留宾语可以留在原位也可以受到语用因素的影响而移位到"被"和话题中间的位置,可视为另一个话题。把"被"视为一个功能助词之说,与"被"字的其他词性说相比,似乎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英语语法形式和句子结构的一个发展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较小的语言单位替代较大的语言单位,用短语替代从句。在现代英语中,名词性从句紧缩成短语形式比较常见。名词性从句常可转换成以下几种短语形式。一、名词短语:名词性从句转换成名词短语是将句子名词短语化,含有这种名词短语的句子具有结构紧缩、表意概括等特点。例如: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以来,"加力"由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变成了一个受各大新闻媒体热捧的流行词语。分析了"加力"的词性及词义;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探析了"加力"流行的原因,分别是受到流行词"给力"影响、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由其本身的特点决定;最后简单分析了"加力"的流行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的“动 个 名”短评,指“动词”、“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形成的短语。如:找个地方洗个澡打个招呼做个女中豪杰。  相似文献   

14.
<正>一般情况下,古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是相同的,都放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中心语)的后面。但有时为突出和强调定语,古汉语中常常把定语移置中心词之后,这就是"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给中学生理解文言文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中学语文课本对  相似文献   

15.
"彻夜"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副词。短语"彻夜"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之前没有出现,到了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了副词用法的萌芽,并逐渐变多,大约至明清时期,"彻夜"基本从动词性的短语凝固成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6.
之所以要谈谈“作”与“做”这两个字(词),是因为将二者混用的情况很多。“作”的词性分类属于“不及物动词”和“系动词”;“做”的词性分类属于“及物动词”,这就是二者在词性上的区别。先看“作”的词性特征:“作为教师”、“装模作样”之“作”是它的系动词功能的表现,相当于“是”,其短语结构为,“系动词 表语”。这里“作样”之“样”表状态,而不是“作”的宾语。在这种结构中“作”也即“为”的意思。我  相似文献   

17.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意义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表示实在意义,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是文言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词性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和灵活,给我们阅读文言文增加了相应的难度。可见,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科书内容有限,所以系统地学习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古文言作品中,"然而"与"然则"屡见不鲜。因为它们都是指示代词"然"和一个连词组合而成的固定文言虚词,并且词义相似、词性相同,在表义功能上又都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中学文言文的课堂教学、阅读理解、习题解答中往往被中学生甚至一些语文教师混同一词,很有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全命题作文,根据题目结构和性质分为词语性(含短语)命题、句子性命题两类。词语性命题又可按词语的性质分为名词性命题、动词性命题、形容词性命题、代词性命题等。所谓名词性命题,  相似文献   

20.
0.1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中的短语结构NdeV和NdeVp其中N是修饰语,包括名词、人称代词及部分名词性短语;de是结构助词:v和Vp是中心语,V代表动词,Vp是实现了动词特征的动词短语。 NdeV短语如: 群众的批评 他们的劝告 新技术的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