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孥金爵 《考试周刊》2013,(95):94-95
英语学习者的词汇量和词汇记忆能力往往与学习策略相关。本研究采用词汇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工具,对比研究了英语优等生和后进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英语优等生对有效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普遍高于后进生,这说明英语优等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更善于频繁地使用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2.
数学的最基本特征是简洁、准确,精练中蕴涵无穷奥妙,数学优等生具备了体会这种奥妙的潜能。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角度独特,有很强的目标意识,策略意识和变通能力,能"遇新思陈、推陈出新"。速度快,能力强,水平高是优等生数学思维的最本质特征。数学教学必须在照顾多数的前提下兼顾到这一部分学生,并根据这一群体特有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培养,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87):15-16
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优等生具有同等价值、同样重要的意义。当后进生能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教室里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推进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而学生一旦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阶段,面对高考的压力,许多学校十分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作为班级语文学习的领头羊,老师对于一些语文优等生多半持顺其自然发展的心态,而老师并没有意识"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这样会助长一些优等生的不良习惯,对待优等生,不仅要鼓励开发其优点,更是要在日常学习中对其进行敲打,以免使其对自己有不正确的认识,骄傲自满,不认真学习。在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更快更好地形成优等生团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进而达到提高成绩,直面高考的目标。只有做好对优等生的管理和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成败归因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师生两方面对数学学习成败归因进行双向研究,并探讨数学学习归因的区域特征是十分必要的.优等生的师生归因间存在着差异,中等生的师生归因差异不大,而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归因上述差异极其显著;城市和乡村优等生对家庭因素的认识上存在差异,但不十分显著,而困难学生在同一因素的认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认清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障碍的原因,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思维的连续性;由此及彼,善于转化,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正难则反,逆向探求,激发思维的敏捷性;一题多解,拓宽思路,激发思维的广阔性;勇于探索,大胆猜想,激发思维的独创性等方法,努力使学生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快乐飞翔,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培养中学数学优等生的研究往往偏重于思想教育层面,涉及具体学科教学对策时往往显得笼统、宽泛.从数学优等生在高三复习备考时的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入手,从中找到了以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组建数学培优班进行集中活动;在集中活动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成果展示和设疑探究两种教学模式;在集中活动时,老师们分包学生,并对所包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减少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认清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障碍的原因,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思维的连续性;由此及彼,善于转化,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正难则反,逆向探求,激发思维的敏捷性;一题多解,拓宽思路,激发思维的广阔性;勇于探索,大胆猜想,激发思维的独创性等方法,努力使学生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快乐飞翔,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或许会有人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重点学校优秀教师任教的班级里和优等生里才能行得通。在后进生中谈不上什么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可作为一名初一生物教师的我在上《生态系统》一课时,竟发现后进生也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素质教育应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首先对“优等生和后进生”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优等生和后进生学习差异的表现:认知因素,动机因素,性格特征,行为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而提出了对后进生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妮 《教育导刊》2002,(10):16-18
在平时的思想教育时,教师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对普遍学生或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很少提到学习优等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有捣乱行为,表面看来他们不会令老师和家长操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学习优等生需不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该如何进行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为此《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汉语课堂学习的交流方式,学生对课堂练习的认可接受程度及课堂学习行为等方面对少数民族汉语学习优等生汉语课堂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初中优等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的探究,阐述在英语教学中对优等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调试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毅  刘华 《德育信息》2002,(2):48-50
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遵守纪律、品行端正;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良。部分家长、教师只看到他们的分数和表面的乖巧、聪明和勤奋,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仔细调查和深入分析,更缺少积极的心理素质培养。事实证明,优等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道德认知水平并非完全同步发展,优等生往往受到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陆应国 《贵州教育》2010,(13):26-26
优等生,顾名思义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遵守纪律、品行端正,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异。有的家长、教师只看到他们的分数和表面的聪明勤奋,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更缺少积极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关资料表明,优等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道德认识水平并非完全同步发展,优等生往往受到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心理问题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黄堃 《广西教育》2009,(25):20-21
在实际教学中,优等生、学困生、中等生在学习上是不同步的。“一刀切”的教学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导致更严重的两极分化,于是有了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注重一个“活”字,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渗透不同的学习方法:要求学困生只学习最基本的内容,确保“吃得了”“能消化”;优等生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扩大知识面,加大知识难度,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思维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必须有合适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农村中职学校初等物理学习状况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 1.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等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道理学生应能较好地使用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焦虑状况与其年级、性别和学校类型有关.优等生的成绩与焦虑大部分维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中等生和差等生的成绩只有小部分维度显著相关.实践证明,成绩对焦虑存在较大影响,并且集中体现在优等生当中.  相似文献   

20.
我校在历经近5年的改革创新实践,已逐步形成了特有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事实证明,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发现知识,自主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学生乐于参加各种数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想象,善于标新立异,充分发挥其主体潜能,最终的结果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思维发展,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加强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